陷阱

WHAT

某日,在微信上收到一个同事的留言,有一个识别二维码的就可以免费领取儿童平衡车的活动。同事很坚信并积极劝说已经有人领到,心想自己也没什么损失,于是按要求扫了二维码之后,就添加了一个自称活动负责人的微信号。商家首先很热情的提供了一摞图片,挑选平衡车的款式和颜色;之后要求提供收货地址;要选择承运快递公司;为了诚信要先交运费……;一来二去的沟通之后,开始变得烦躁起来,搞那么多干嘛,开始感到有点后悔了,最后商家似乎也能感觉到,要求最后一条就是为了其公司扩展活动,需要在朋友圈里群发这条扫二维码领平衡车的信息,然后再提供截图给商家确认后就可以发货了。终于看到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个骗发广告的套路,心了然,便不再回应。但心里已经是一万匹马奔过之后的感觉,不停的自责悔不当初了,这白白花费我几十分钟的时间,我早就应该停止的呀。

故事到这了,突然想做一个很有趣的调查,于是发了多个微信给周围相熟的同事,问大家有没有收到这种的扫二维码送平衡车的广告,大家又是否按照对方的步骤都去做了呢?然后回复像雪花飘来,从收到的回复来看,20%左右的人是容易上当的,20%左右的人是之前已经上过类似当的,5%左右的人说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骗人的,剩下的人应该是看到有便宜检还来不及反应的人。

WHY

看到来这是人性的弱点的普遍反应,虽然有怀疑但总认为试下无妨,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做,心存万一是真的那就赚大多数便宜了,而且因为我已经“投资了”那么多的时间,还报以希望,结果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直到最终失败,我心理的困境才得以解脱,才大呼上当。

人生处处有陷阱,这样类型的生活案例无处不在,平常大家并没有特别留意,首先是消耗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也就是李笑来说的火急火燎的莫名其妙的入了凑热闹的坑了,而且我们付出的投资可能还不止个人的时间和金钱。比如自己的注意力已经不容易了,晚睡早起,白天上班,晚上亲子,所以只有五点起床到上班前的这小段时间,才能够集中起来有产出的注意力就两个多小时而已,可结果呢,当天又花了几十分钟去入坑,生生的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注意力。

其次行为经济学中也有个接近的说法就是沉没成本,就是已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付出的代价,在上面的故事中,在与商家一来一去的沟通中所花费的时间和心思便属于沉没成本,因为曾经投入过成本,所以很难那么轻易的就说放弃,总在等待机会,直至要撞到南墙才焕然醒悟。

HOW

如何避免踏入陷阱或避免入坑是门很深的学问,综合心理学家鲁宾和李笑来的建议是:

1,保持警觉,时常提醒自己将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和关心的人和事身上;把注意力放在对整个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事情上去。

2,确立你投入的极限及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时间或多少金钱,提醒自己继续投入的代价。

3,做好注意力的管理,比如记录开销。时刻警醒自己有没有偏离轨道。

4,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别人,不轻易受他人的影响和免费的诱惑。

可能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知易行难,因为生活中处处无形的诱惑和大大小小的陷阱防不胜防,因为各种经济或人际关系或其它的原因,人不经意间就会掉进去,抽身并不容易。

MORE

这类陷阱还带给我的启示就是要学会选择和改变。针对诱惑的陷阱,正确的选择会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将注意力投入到虚无之境中。前面的案例中,正确与错误,坚持与放弃以及选择与改变往往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我们在不经意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在通往错误的路上,任何时候停下来都不晚,哪怕已经走了很远,只有转过身来就会发现正确的路就在另一边。

还有就是破除集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案例都能体现他人甚至是大环境带给个体的影响,由此也带来囚徒困境。大家都去做,你不做便吃亏了;还有就是因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最怕被孤立,所以就人云亦云。所以应该去主动疏导那些不好的别人或环境带来的影响:带动大家一起多读书多学习。开拓自己的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思考,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主动向优秀的人靠拢,适当屏蔽别人不好的影响。

活在未来,就是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