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除了想睡谁就睡谁,皇帝真的是想干嘛就干嘛吗?

听动听的音乐,读经典的书籍。你好,我是马登强Bean,这里是【登强读经典】。

我个人非常喜欢读明史,《万年十五年》是黄仁宇老先生的经典之作,不仅深入而且有趣。

我们通过几个历史人物一窥明代社会局势,今天先聊聊史上最牛宅男,万历皇帝。

书中是这样开场的,公元1587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其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一日中午,传来消息,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自然不敢懈怠,放下手里工作立即奔赴皇城。

乘轿的高官还有机会整理冠带,但大部分步行的低级官员,慌忙从各级衙门奔赴皇城,气喘吁吁,哪里还顾得上整理服饰。

而站在大明门守卫的禁军,事先也没接到有关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装的官员来临,也以为确实要举行大会,因而未加询问。

但入城后却没有任何举行大典的迹象,直到近侍宦官宣布,皇帝陛下并未召集午朝,官员们面面相觑。

这本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我们一直以礼治国的封建帝国,却影响巨大。

以礼而言,它体现了尊卑等级,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以文人管理为数至千万、上亿的农民,如果对全部的实际问题都要在朝廷上和盘托出,拿来检讨分析,自然是办不到。

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抓住了礼仪这个要点,以皇帝一人君临天下,具有最高的权威,实因天意之所归,天意必须通过亿万臣民的信念表现出来,经常以庄严美观的形式举行各种各样的礼仪,又为巩固这种信念不可或缺。

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为全国的榜样,进而有效统治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我们的皇帝,虽然具有无上的权力,但也必须按照各种规则礼仪办事,比如祭天地、祀祖庙、赏端阳、扶梨春耕,接见外国使臣,检阅军队等。

如遇天灾,还要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加以改正,以期消除上天的不快。

万历皇帝孩童时便已登基,自然也是熟悉各种礼仪的君主。他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张居正生前和张居正死后。

张居正生前

嘉靖驾崩后,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即位,因为长年在父亲的阴影下导致性格懦弱和体质不佳,仅仅在位五年就逝世,其三子九岁的朱翊钧便登上皇位,定年号为万历。

但因年幼无法处理国政,而深受太后信任的张居正成为了内阁首辅,实际上的政府首脑。

张太岳,那是文曲星转世,从神童开始,一路火花带闪电的步入最高权力机构,这个放在下一次再说。

最后的结果是张居正不仅成为了政府的首脑,还成为万历的老师,也就是帝师。

帝师这个职位很是特殊,虽然其职权不大,但却是“位居人臣”的重要阶梯。

固然不是既为老师就可以获得最高职位,但最高职位却经常在老师中选任,跟现在的秘书有些类似,马英九就当过蒋经国6年秘书。

因为张居正的杰出能力和通晓古今的学识,再加上其形象伟岸、声音浑厚有力。

具体是这样描写:

”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轩朗,长须,而且注意修饰,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一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十岁的孩子那只能是瞬间变成其迷弟,只要是张先生的要求,那就是对的。

比如,小皇帝喜好书法,张阁老便启奏: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不宜再花精力,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天下苍生并无益处,陈后主、梁元帝等都沉浸在艺术之中,以至于荒废朝政,导致亡国的惨祸。

比如皇帝为敬孝心,为母后修葺宫殿,但又被阁老一顿怼,说宫殿已经十分富丽堂皇,不用再加修饰。对张阁老的种种要求,小皇帝这个粉丝都言听计从。

但就是在这样的严厉之下,万历的成长学习不断取得进步。也随着张居正的政治改革,明朝一改之前的颓势,朝政上百事转苏,社会欣欣向荣,北边的鞑靼已经打退,南边的倭寇也已绝迹,国库也日渐充实,史称“万历中兴”

张居正死后

能有“万历中兴”,张阁老居功至伟,精明干练有手段,其上获得了太后和皇帝的信任,其内联手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其外培养了无数的门生,全力整顿吏治,进行赋税改革。

但因其过度自信,不肯对事实作必要的让步,也忽视了文官集团的双重性格,且英年早逝,最后落得人亡政息的结局。

张居正死后,之前被其权势压制的官员纷纷站出来指责张居正的种种问题,比如生活奢侈、任用私人,甚至以蓟辽总兵戚继光的精锐部队准备谋反篡位等等。

时下万历年近二十,群臣奏报的情形与张先生对他的要求截然不同,觉得张居正言行不一,满口节俭,但自己却是奢华极致。

当初的偶像人设崩塌,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错信了张居正,皇帝的情绪陷于了紊乱。

也是基本同一时间,孤独的皇帝遇到了生命中最爱的女人。

皇帝不缺女人,与皇宫里几千宫女发生关系,都合理合法。

但其生命中最爱的女人郑氏,并不是靠其花容月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定,好读书,把皇帝当“人”,敢于调侃,因而符合了皇帝情感上的需要。

都说任何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郑氏撒娇讥讽的态度对皇帝说:“陛下,您真是一位老太太”。

小皇帝正值年轻气盛,决心破除他带给别人这样一个柔弱的印象。

而首当其冲最好的办法就是摆脱张居正的影响,借此立威。皇帝有意,哪些反张的大臣自然心领神会。

最后导致张居正死之后也被清算,抄没家产,子侄发配充军。

但随着日渐成熟,皇帝发现倒掉张居正,真正的受益者并不是自己。

摆脱了张、冯之后,所得到的自主之权仍然种种受其制约,有些还更甚,亏空的职务都被倒张官员霸占,国库还日渐紧张。

对官员的失望,皇帝陛下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单调和疲劳。


但决定其万历执政方式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另一桩大事。

国本问题。

正德皇帝因落水而病亡,但并无子嗣,所以大臣才商议让其堂弟接位,是为嘉靖皇帝。

所以立储之事尤其变得重要。但因对郑氏的宠爱,此时已晋级为皇贵妃,希望立郑氏的皇三子为太子。

我们的帝国一直以礼治国,而废长立幼是绝对不允许的,群臣就据此坚决反对陛下立皇三子为太子。

因为这一愿望不能实现,自己心爱的女人郑贵妃为之忧郁寡欢,皇帝决心为顽强的意志和臣僚们作持久的对抗,

臣僚们不让自己立皇三子为太子,那我也不立皇长子为太子,就这样坚持抗衡达十余年之久。

后来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打算,但他的屈服是带着仇恨的,皇三子被封为福王到河南之国后,从此皇帝的心灵就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既因心中张居正人设的崩塌让他三观尽损,而后“倒张运动”又对臣僚的失望,现在群臣又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立储。

于是万历采取报复,以皇帝的身份向群臣做长期的消极怠工,既不强迫臣僚接受他的主张,也不反对臣僚的意见,各种法定的礼仪照常执行,但皇帝已经不再出席,高级职位的空缺,他宁可空着,也不派人增补,把大量的奏折留中不发,对一切漠然置之。

万历的长期怠工行为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皇帝是一国之主,他应当尽心尽力以保持文官集团的平衡。

而整个文官集团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既是国家的公仆,也是国家的主人。

文官历经多年,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处理政务时摒弃个人意志,而皇帝是没办法抵抗这种力量的,因为皇帝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他所能控制的则至微博。

名义是天子,实际上受制于廷臣,万历直到后期才明白这一道理。

万历在整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期间靠张居正个人能力出现了短暂的复苏,但人亡政息,万历又消极怠工,导致了整个帝国不断的走向崩溃的边缘,后面一部分文官发愤要力挽狂澜,历史上被称为东林党人,但无奈积重难返,大势已去欸。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除了想睡谁就睡谁,皇帝真的是想干嘛就干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