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妈Abigale
人生当中什么最重要?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以为爱情就是一切。然而真正走进爱情,它似乎并非理想中那么美好。
就像《卡门》里的女主角卡门,美艳动人,率性自我,表面看来,她颇受欢迎,无数人为她倾倒。她赢得了爱,忠于爱,但最终也死于爱。
很多人羡慕她,又批判她。但没有人能成为她。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治·斯坦纳说:
卡门像艺术中一切伟大的人物,她既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梦想。
《卡门》告诉我们,爱有无数种,但它首先应该是自由的。没有自由,爱在一开始就为不圆满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只是清醒的人始终清醒,而糊涂的人一直糊涂。
01 当自由洒脱遇见规矩顺遂,注定难以圆满
唐.育才初见卡门,她是烟厂里的女工。虽然不喜波西米亚姑娘的做派,但卡门奔放热情、风情无两的样子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似乎已经预示了他们的将来。卡门天生自由洒脱的迷人魅力,让唐.育才越来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作为一个从小顺遂的贵族,一个前途光明的龙骑兵,一个从未经历过如此率性生动又明媚多变的异性撩拨的规矩人,唐.育才无法不陷入自己编就的爱网,无力抵抗。
太多的不同让彼此吸引,然太多的不同也意味着两人日后的分道扬镳。
卡门忠于自己的内心,潇洒撤离。而规矩人唐.育才困于网中,痛苦挣扎。
倘若卡门如同芸芸众生般妥协,与唐.育才从此远离尘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大众眼里的大团圆结局,然而对卡门来说,这是悲剧。
卡门内心对于自由的向往远胜于对生命的渴望,所以她明知道唐.育才起了杀心,但依然从容地选择了死亡。
“卡门”之所以穿越百年而历久不衰,正是因为她坚定追求自由、即使面对死亡也毫不妥协的勇气和力量感染了无数人。
02 自我牺牲对应了索取,对于自由却是一种束缚
唐.育才因为爱上卡门,一步步从一个颇有前途的兵沦落为四处逃窜的走私者。他初时觉得新鲜有趣。
“走私比当兵有意思得多……钱也有了,情妇也有了。我心里没有什么悔恨……一个人花天酒地的时候,生了疥疮也不会痒的。”
然而人一旦拥有,就想拥有得更多。规矩人唐.育才也不例外。
他嫉妒卡门有丈夫,于是找借口杀了他。他不愿意卡门爱上别人,于是威逼卡门,“是你把我断送了的。为了你,我当了土匪,杀了人”。他希望卡门跟他一起住到一个他们永远不会分离的地方。
卡门知道,没有这样的地方。
唐.育才的爱变了质。因为你,我牺牲了如此之多,你也应该有所回报。
爱应该是你情我愿的双向奔赴,而非一厢情愿的自我牺牲。自我牺牲是对爱的怨怼和不满,它对应着索取,对于自由却是一种束缚。
追求自由的卡门,只想逃离,注定无法给他想要的回报。
现实中这样的怨偶太多。但自由如卡门,绝对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有力佐证。
你可以杀死你的妻子卡门,但是你左右不了永远自由的卡门。
03 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这段不对等的爱里,卡门爱过,然后又坦然面对不爱,并最终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未曾后悔。爱和不爱,生和死,是她为忠于内心的自由而作的选择。
唐.育才从遇到卡门,便不能自已。初识虽然不喜,但不由自主被吸引,期间享受其中,之后因为嫉妒和占有欲而怪罪卡门“断送了”他。从始至终他都不是一个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人。
很多人同情唐.育才,认为他是被人引诱才一步步走上了绝路。可是一个成年人,总是怪外在原因影响了自己,丝毫不考虑自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吗?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说:
坠入爱河的激情并不是爱情,只是两个成年人自我界限的坍塌,两个人在热恋中退化到孩童时代彼此依恋,并未有过共同成长。
唐.育才正是这样,自以为爱得深沉,其实一直没懂,什么是爱。而卡门始终清醒。
对于世人来说,卡门完全可以不死。卡门死了,结局悲剧了。但对卡门来说,苟且偷生才是悲剧,她死得其所。而唐.育才虽然活着,他已经死了。
04 智者不入爱河
智者不入爱河,这个“爱河”,代表了令人沉迷的激情和欲望,而非爱情。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利他的,是看到对方获取后的自然喜悦,而非索取自我满足的一己私欲。
很多人以为的爱情不美好,其实是把欲望当成了爱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指向索取,后者指向构建。
卡门追求自由的爱情,唐.育才也许爱过,但最终被占有欲抢得了先机,酿成悲剧。
现实中,多少人终其一生参不透爱的真谛,长久地陷于“ta到底爱不爱我”的困局中不能自拔,痛苦纠结,迷失自我,蹉跎了大好年华。
智者不入爱河。读懂《卡门》,你就读懂了人生。
05 关于《卡门》(插图珍藏版)
《卡门》的故事早就耳熟能详,但这本后浪出品的插图珍藏版,又令人耳目一新。
德国天才插画家阿拉斯特尔,专为《卡门》绘制的二十幅插图,色彩鲜明,极具异域热烈之风。
配合故事,仿佛活生生的卡门就在我们眼前。替无数人呐喊出了他们的心声:
“我想要自由,爱怎么就怎么。”
“卡门是永远自由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