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后的一周,我看到了什么

这是课后服务进行的第一周,感觉非常的疲惫。刚好课程上到中段,学生也开始了进入了一个倦怠期,学习对他们就像每天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也许一天八节课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真的很长,最长的休息时段仅剩在中午休息的那一个小时,其中包括吃饭,打扫卫生之类的,因为上午有四节课,其中大部分时候有语数英三门功课,大脑基本都没有停止过运行,这时我发现中午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也变少了,发呆放空的人变多了。难道这就是应该被压缩的时间吗?也许课后服务有他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建立在尽可能的延长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我觉得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吧。我觉得午休可以灵活的进行调动,如果是我的午休不是特别需要讲解作业的程度上可以进行变革,可以是休息,玩游戏或者阅读等等。另外在早上的课间时间不要被压缩。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已经被学习所占满,他们是不是真的就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为什么我会如此反思,其实这个星期我尝到了一点甜头,也一直在办公室强调有了课后服务后班上的改变。因为我发现在数学上我有了更多时间去管理孩子,及时去影响后进生,单独辅导之类,但到星期五我却被狠狠的回击了,课堂作业一塌糊涂,简直不能看下去。原来孩子们的不开心在这里呢,几乎是被动式的,完成一个最不愿意完成的任务一样完成了,这些字迹仿佛告诉我,我真的不想写但是没办法。所以我有了这番思考,作为一个学生,他想要主动学习,得是开心的,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鼓舞的这么一种状态在影响着她,推动着她。我喊来的那一个个学生,回去改了又来,他们一个个小嘴撅的,不是去写他的作业,而是完成你的作业,整个人一点劲都没有,如此周而复始,我相信这样的学生不会变少可能会越来越多呢。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想办法改变他们的状态吧。我们老师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我们兴致勃勃,却忘记了孩子们不是只有我们这一门课呢,不如想想我们学生时期我们的期盼是什么呢,不就是布置尽量少的作业,最好布置一点有趣的作业给我们吗?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还是得从这方面入手,作业要精而且要有针对性,题目要活且有启发性。如果能分层布置也能达到更优化,会写的难度高一点,不太会的布置简单一点。这样孩子们写起来也有劲。但对教两个班级的我来说分层布置真的有难度,主要在找题目和讲题目上。

对于老师来说,我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毕竟刚刚上手,一切靠自己摸索,不止是学生累,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很疲惫。想让孩子们得到该有的磨练,又担心他们把学习当成一件最不愿意干的事。都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这些大道理他们小孩子又怎么会明白,儿童心理学当中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真正愿意学习的孩子却是少数,他们只能成为理论上的主人,老师除了引导之外,还要释疑解惑,一不小心就成了课堂的主心骨。还常常不觉得,一个班就此沉默下去。所以我的心经常经常悬着,怕做了这个盗窃者。这也怕是道行不够,还得多听多看多学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后服务后的一周,我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