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可不是你solo的地方

前段时间,我们组里来了个研究生,叫小刘。

小刘是典型的好学生,学历高,人也努力,但就是有时候,脑子会转不过弯来。

我们组长也不止一次说过:小刘哪里都好,就是“学生思维”太重了。

所谓学生思维,就是在求学过程中养成了单打独斗的习惯,既没有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养成团队协作的认知。

这不,上个月,小刘接了个大点的需求,磨磨蹭蹭了一个多月,产品方案才做好。好不容易走到了评审,还被开发怼了一顿。

最后扔下一句“产品先下去想清楚再来讨论哈”,就草草结束了会议,留下小刘一个人在苦恼。

评审会后,可能是实在憋不住了,小刘才偷偷跑来问我:“维哥,你说,我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呀?”

我笑着跟他说:“小刘,你也别太往心里去。来,先说说,你觉得你问题在哪?”

“豆奶哥,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才来问你的。

组长让我独立接这个项目,我一开始是觉得我完全可以的。

但做着做着,就发现越到后面越多坑,老是会有没想到的地方。

唉...豆奶哥,我怎么老是考虑不全呢,你说我是不是不适合做产品呀”

“小刘,别这么容易放弃,其实你的能力很强,只是你的方式不太对。

说实话,我们整组人都知道你有困难。历史文档不清晰,对接人不积极,才导致你的方案一直出不来。

但你对异常流程的梳理,也确实不足,但这个是可以后面再培养的。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不会同步问题和寻求帮助。

你认真想想,我们是不是好多次明示暗示过你:有问题有困难要随时来问我们哈。可是你却坚持要自己憋,才导致了今天这个结果。”

小刘听后,这才恍然大悟。

没错,很多初入职场的同学,遇到困难自己死扛,不同步困难,坚持单打独斗,最终导致项目被拖死了,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思维”。

那怎样才能让自己从“学生”,蜕变成一名成熟的“职场人”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01

转变思维: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在学生生涯中,我们一直就被灌输要诚实,考试的时候不能作弊,作弊就是可耻行为。

这也让很多学生在初入职场后,也以为和考试一样,非要独立思考,这其实是不对的。

在职场,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只要过程中不违反法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原则上都是允许的。

还记得之前面试的时候,有些公司需要我在面试前,先做一轮笔试题。

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面试官没有明说不可查阅资料的话,我都是直接掏出手机,百度找资料或答案。

即使面试官问我,我会自信地告诉他原因:

(1)闭卷考试不能选出优秀的产品人才

公司能选择我,也许是因为我能够解决问题,也许是因为我的产品经验丰富,但肯定不会因为我是“不作弊”好学生。

大厂的考试,是针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设置的,如果对非应届生,还要求闭卷答题,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招聘公司如果要考应聘者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提高学历选拔标准来达到目的,毕竟国家帮你选比你选更靠谱。

但如果,要通过闭卷考试来考察应聘者的解决问题能力,那查资料为何不能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总比憋一个答案要高效很多。

所以说,闭卷考试的方式并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环。

(2)查阅有价值的资料,不仅是了解背景的前提,更是明确问题的基础

解决问题需要有方案,而提出成熟方案的前提,是你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了解。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90%都可以从网上找到资料,而这些资料,是我们解决问题,设计合理方案的基础。

不立足于背景的方案,是无法落地执行的。

如果我在不了解背景的前提下,就设计了产品方案,那这个方案,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不要说执行了。

所以说,查阅有价值资料,本就是工作的一环。而这一环,没有捷径。

(3)产品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去思考问题的。

产品工作是为了创造的交通工具,而不是重复造轮子。要快速进步,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才能看的更远。

市面上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基于现有能力去开发迭代的。比如我们做小程序,就是基于微信的开放能力去实现的。如果因为要做个小程序,需要重新定义微信的接口能力,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只有基于网络上已知的成熟能力,做出的产品方案,才拥有超越前人的机会。

综上所述,闭卷考试的标准选拔出来的人才,不一定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如果非要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我反而会质疑这家公司对产品的理解。



02

你在思考or苦想?

很多人其实在思考问题时,并没有在思考,而是在苦想,憋了几天都憋不出方案,结果还把自己憋瘦了,把需求憋死了,把团队憋上绝路了...

(1)解决问题之前要先定位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思考和苦想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是以方法论为基础的,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套路,在可预估的时间内,得出可落地的方案。

苦想,是指纯靠灵感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思考过程痛苦,收效甚微,且时间无法预估。

比如,你要分析一个产品,思考的方式是先从用户、需求、场景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定时间后,你就能分析出这款产品的优劣,甚至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但坚持苦想,靠灵感的话,估计一个月后,你或许还停留在按钮颜色层面。

(2)思考和苦想的核心区别在于,你在思考问题时,是否有方法,时间上是否可控。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优先列框架,框架,就是你思考的方式,并且要给自己定一个思考的时间,如果既定时间内,框架都还没列出来,那就要尽快同步困难,寻求帮助。

最怕情况就是,既没有方法,又憋不出结果的,有困难又不同步的同学,把一个需求活生生拖成了延期。

所以说,工作中遇到困难,首先当然是要独立思考,但想了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头绪,我们就该考虑是否应该换一种方式了。



03

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寻求帮助

很多同学在寻求帮助的时候有压力,过于相信自己或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思考盲点,导致需求一拖再拖,最后项目延期。

产品人一定要切忌让自己走到这一步,因为一旦如此,事情可能就难以挽回了,如果是大项目,那可能是整个团队都要背锅的。

不甘心也好,过于相信自己能力也罢,所有的原因都显得无力,最终结果也只能你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延期。

产品经理的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独立』解决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才是产品经理存在的价值。

每个人因为受经验,认知等因素影响,有着自己的盲区。自己思考的也好,和同事讨论的也罢,只要能满足需求,对产品和用户有价值,那就是好的方案。

在我们产品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擅长领域:

小A对C端用户有研究,所以遇到前端问题,我会向小A请教;

小B对后台逻辑熟悉,所以后台核心能力优化,我会叫上小B一起交流;

小C经常负责对接B端客户的项目,所以涉及定制化的方案,我会去询问小C的意见。

 

所以说,方案不用太纠结具体是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让专业的人做擅长的事,遇到问题时,是否前人已经有成熟的方案可以解决,但如果你不问,是永远不会知道的。

工作中遇到困难不用担心拉不下脸,找到对应的人,一起快速解决问题,这才是“职场思维”。



写在最后

我们既然离开了校园,就要舍弃“学生思维”,养成“合作共赢”的职场习惯,这才是合格“职场人”应有的素质。再总结下:

(1)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去反求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2)区分自己是在思考,还是苦想。给自己定个时间,梳理出框架,别一直苦想;

(3)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学会利用已有资源,让专业的人帮助你。

而且这个方法论,也可用于生活中,比如上周我家水龙头坏了,我先百度了下如何换水龙头,试了几次不行之后,我就果断找修水龙头的人,前前后后才花了30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解决之后,我舍友还夸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流呢~

——————————————————

我是陈维,要做个努力生活的产品人

想了解更多产品知识,可以关注wx公众号“成为陈维”

在产品路上,我们踏实进取,不负天生骄傲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可不是你solo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