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书籍《请停止无效努力》 著:孙圈圈
职业规划重要么?
可以说职业规划能帮我们有效的定位适合自己的行业,让自己的职业方向更清晰。
这几天离开了投行的实习才突然意识到,我之前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自己适合的方向,比如我不喜欢应酬、但我喜欢出差,喜欢简单的同事关系、愿意带人又有责任心的老板。
这些东西我以前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就单纯因为投行是个高薪的职业,盲目的一头扎进去。
意识到这些后,我开始关注有关律师的职业规划,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再加上读完这本书,我大概总结了有关职业规划的几个方面,希望我们能在不断的试错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蓝图。
01
大城市的一张床,小城市的一套房
我其实很喜欢美国尊重多元化的文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然也就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规定去大城市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
这个选择因人而异。选择职业发展的地点可以说是职业规划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有些职业可能确实到大城市才能发展的更好,但是小城市却更能带给人内心的平静。
我觉得人的一生,竭力奋斗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不管是选择到大城市发展还是在小城市发展,只要适合自己的都是最好的。
这个前提可能还是建立在自己的意愿的基础上,是自己就想这样生活,而不是因为不甘或者是害怕。
02
A4纸比你更清楚你的态度
职业规划重要么?
重要。
但说实话,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自己需要有所行动了。作者在书中说“没做就等于不重要”。所以说,尽管我觉得职业规划很重要,但我其实并没有认真的考虑过相关的问题。
如果读到这,你觉得自己也需要做一份职业规划,不妨拿出一张A4纸(或者记录在你喜欢的手札里),记录自己期望中的职业。
有些想法可能在大脑中一闪而过,而且,涉及职业选择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所以用纸笔来记录才能更周到。
拿出纸笔后,如果让我们猛的写自己的想法,可能无从下手(我在准备写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们可以参考。
地点、行业(比如你学的是法律,你将来想从事律师行业,还是从事律师相关的?或者说是想干跟自己的专业无关的),确定行业之后,可以再细化自己的职业,比如民事诉讼律师,或者是公务员等等。
确定相关职业后,怎么能找到相关的实习,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职业。在此之前可能需要我们提前搜索相关行业对实习生的要求。
比如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要求实习生熟悉一些编程的软件,或者你想从事的工作包含涉外的业务,那么英语书写能力可能是必需的。
分析师需要提前掌握的技能,就可以通过招聘的信息观察到
如果只是先让我们大概确定的话,这些内容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禁不起推敲的。想要更清楚的了解相关行业,我们需要找到一份相关的实习。
03
实习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假设你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实习,(还是用上面的A4纸)写出自己大概都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份实习带给你的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的感受: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可以写在纸上,权衡这份实习是不是适合自己。
在适合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确定还需要学习的内容,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假如我希望将来自己能在投行继续发展,在学习接人待物的基础上,我可能还需要关注每天更新的监管规则。比如最近科创板开板,我就需要知道“公司上科创板的要求都有什么”“有关科创板的官方文件都通知了什么内容”等等。
有一次出差,老板坐在我旁边闷声背东西,我好奇的问了问,他给我看了看,好像是最近更改的有关债权的监管要求(当时也没有认真的记住)。
了解最新的规定可能是工作中比较基础的部分,如果想做的更好,可能需要我维护一些关系,可能还需要拿到保荐代表人的证书。
以上这些是我总结的如果想在投行发展需要学习的东西。
如果是想根据自己特点做职业规划,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最近在听知乎live有关职业规划的课程,自己也大概总结了一些内容。
A. 实习一个月后,你能不能画出公司的组织构架,并圈出自己的目标职位和晋升途径。职业规划是需要具备可操作性的,比如需要自己具备什么能力,要提前学习什么(上面提到过的)。
B. 实习生刚到公司不免会犯错,你有什么办法能有效的降低自己的错误率?在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位前辈,她有一本工作日志,每天记录一天要完成的任务还有自己学习到以及犯过错的地方。
以前总是在书中读到的内容,其实现实生活中是有人在认真践行的。我觉得刚开始可能不明显,等记录1年左右,自己的提升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了。
C.你是倾向于默默低头做事么?我记得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老板说到“美国人干了8分会说自己干了10分,中国人干了10分会说自己干了8分。”
想想确实是这样。
这种态度好像确实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谦逊造成的。但这个观点在实习期或者说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却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需要做什么事,提前先让老板知晓,要知道我们通常认为的surprise可能会带给老板惊吓而不是惊喜。
提前让老板知晓你的工作内容一方面是确保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另一方面也能向老板表明自己有在做事。
我记得在实习的时候老板让我调查**市近三年各个景点的旅游人数,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我当时在总结了张掖市旅游局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数据并不具体,所以打电话给旅游局冒充自己是旅游学院的学生,希望对方能提供相关数据帮我完成论文。
其实最后这个数据也没要到,但我还是把这件事告诉我老板,我记得比较清楚,当时在动车上,老板说我思路比较好,比较聪明。
说这件事可能并不是劝大家没做事之前去邀功,可能更多地是给老板展现更真实的自己,我们做过什么事,如果觉得比较好,也不要因为觉得是自己份内的事就觉得老板知不知道无所谓。
要知道,在我们刚进公司的一段时间内,决定我们薪酬的是我们的老板,如果他不知道你一天都在干什么,又怎么会觉得应该给你涨薪水呢。
04
职业规划是一个可以不断修改的计划
我想起我大一的时候参加学院举办的职业规划大赛,当时在讲PPT的时候背景音乐是“追梦赤子心”,说的是自己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质检员。
当时的我可能想不到自己现在能从事法律相关的职业。
所以在实习阶段,我们大可接受想法随时变动的可能,完全用心感受自己适不适合目前的这份工作。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实习阶段就了解到自己并不适合投行这份职业。因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自己试错的成本就在不断的提升,最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也就罢了,有的时候也有可能会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从事目前这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05
多尝试、多总结
其实我在投行实习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律师这份职业了。
当时为了帮发行人发债,去了很多中介机构,其中就有律师,他们需要反馈发行人发行债券过程中的合规性,基本上是任务导向性,全程也只是在签合同的时候出现过,剩下的时间就又飞到另一个地方,随时有问题就在群里@他们就行。
而整个过程需要驻扎的大概就是券商和会计师了,我并不是说驻扎就有什么不好,只是当时内心就有点羡慕律师这份职业,现在也有些想尝试就是了。
我跟一些在律所实习的同学聊过关于工作的事情,金融市场部的律师可能不仅需要学习非诉的知识,可能诉讼的流程有关的一些东西也需要清楚。
出差也是可能的,实习生的内容大概是需要去相关的公司做有关尽调的一些事。
即使现在我对律师这份行业有些了解,但还是不能确定自己将来的工作是不是一定是这个,肯定的结论可能需要在我工作了一阵子之后才能得出。
所以说,了解是一个方面,真正去做可能又是另一个方面,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可能只能在参与其中之后才能得出。
写职业规划的这张纸,可以是看成我们的试错池,犯的错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大家有用。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gz微信gzh:青年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