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对话的应用

      新课改之下,很多老师把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讲授调整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互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王博士在书中提到,讲述式教学受到大量支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执行上较为简易,因此课堂教学变革若能以讲述为主,搭配一些策略来提高它的效果应该比较容易被大多数教师接受,也易于推动,可搭配的策略包括师生问答与对话、激励学生思考,以及强化课堂互动等。 

      关于课堂对话,是每一位老师需要深度思考的,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问题设计什么样的对话,书中例举了一堂英语课,老师在一轮问答过后的课堂检测准确率只有40%,这是因为老师被互动过程中学生都能正确答题的“假象”误导了,因为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对知识已经掌握了的学生,而老师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对知识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要保证教学成效,教师就必须辅以对话和思考,也就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以及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

      随后例举了福州屏东中学郑天宇老师的课例,一道概率计算涉及测度的选择题,当所有同学作答后老师选出不同选择的同学说明理由,当第二次作答后,再请与第一次作答选项不同的同学进行说明,接下来是第三次作答,结果所有同学都选择了正确答案。三次作答,第一次由老师抛出问题开始,第二次是在两个选项的同学代表给出观点后开始,第三次则是由改变答案的同学说明其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一下郑老师做了什么,有的人会说除了抛出问题老师好像什么也没做啊!王博士书中提到,这段教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老师其实什么也没“教”,但学生全都“学”会了!其实两次学生回答都是在把正确答案的范围不断缩小,在寻求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中,主导的是学生本身,通过答案比对学生会自动筛选正确且有依据的答案,直到最后选出正确答案,这个探索过程的领头人是每一位学生自己,而不是老师。这才是有效对话开启思考。

      我们看到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因为融入了信息技术,学生通过反馈器作答,老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左右学生的大体情况,根据准确率进行调整。传统的“一对一”覆盖单一,而利用反馈器变成了“一对多”,面向的是整个班级,加之即时反馈的时效性与数据的精准性,为课堂的有效对话提供了基础,才能让学生深入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对话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