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添加婴儿辅食

生命之初的营养,能够奠定一个人一生健康的基础。这个特殊时间窗口的营养状况,甚至能够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基因的表达。因此,中国营养学会一直在致力于推广“生命早期黄金1000天”的理念,希望引起大众的重视。

黄金1000天是指从受孕那一天开始,到宝宝满两岁的这个日子。在这接近3年的时光里,宝宝的营养窗口期被划分为怀孕、哺乳、辅食添加三个重要阶段。而辅食添加是婴儿从母乳这样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的重要环节,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辅食也是小宝宝开始通过食物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对于口舌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消化系统十分娇嫩、感觉系统也正处于探索期的小宝宝来说,辅食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堂食物营养课。到底几个月开始吃辅食?该吃什么?吃多少量?每天吃几次?怎么制作?

今天的分享,我们通过以下四个部分来详细阐述科学的婴儿辅食添加:

1、辅食添加的作用

2、辅食添加黄金期

3、辅食的营养搭配

4、辅食添加小帖士

Part 1 辅食添加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宝宝的辅食添加呢?

首先,婴儿满6个月之后,母乳的营养总量确实跟不上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了,宝宝需要从母乳以外的食物中汲取营养,以供自身所需。许多身体必需的营养素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最典型的就是铁,6个月后,体内自母体带过来的铁储备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步耗竭,母乳中铁的含量很低,虽然生物利用率极高,但也跟不上宝宝的需求了,所以宝宝要从辅食中额外吃到供身体发育所需要的铁元素。

其次,宝宝需要一个时间来练习如何咀嚼、吞咽以及拿放固体食物。“吃”这个动作对于成年人来说看似与生俱来,实际上却非常复杂。首先,手眼协调能力帮助我们用手拿到食物,准确放进嘴里,其次正切牙会帮助我们切断食物,处理成口腔能容纳的大小,接着舌头会把食物卷到两侧,两排大牙开始工作,咀嚼食物,直到食物在自己的感觉系统中认为可以被吞下去,在用唾液将食物黏合成吞咽下去,送入食道。

“拿”、“放”、“嚼”、“吞咽”等动作对于大脑和相应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儿来说,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复杂过程,你绝对会观察到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笨拙,比如他是想把食物放到嘴巴里的,结果塞歪了,鼻子脸蛋一片糊。再比如,他终于成功塞到嘴里了,可是力道大了点,勺子把自己的嘴戳得有点不舒服。

所有的动作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练习过程,他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这个阶段,有母乳为他提供基础的营养,同时尝试不同的食物,逐步转换到和成人一样能够吃正常一日三餐。这个过程中,宝宝也在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为将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打下好基础。

最后,宝宝的感觉和知觉能力也在逐步增强,食物能够极大增强宝宝的感知能力,以及满足宝宝的好奇心、探索欲。对食物的视觉、触觉、味觉感知,能够给宝宝大脑发育充分的刺激,同时这也是宝宝语言概念建立的重要节点。这时候,父母要大量导入相关的词汇给宝宝,比如西红柿是红色的,是软的,是多汁的,是酸酸甜甜的……这种学习方式,比起拿着西红柿的卡片给宝宝说“这是西红柿”要更加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

所以,爸爸妈妈们完全不必担忧此时的宝宝会有点“浪费食物”,添加辅食过程中喂养者与宝宝的互动,能够导入丰富的词汇量给到宝宝,通过食物的触感和探索,帮助他们理解很多不同的概念,例如软、硬、烫、冷、甜、酸等等。同时,给与他们机会探索食物的世界,是建立他们和食物之间链接的第一步,因此辅食可以培养宝宝的自立能力、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通过食物不断探索周围和世界的过程。

Part 2 辅食添加黄金期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营养学会,都建议给0~6个月宝宝进行纯母乳喂养,对于健康足月出生的宝宝,引入辅食的最佳时间为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

主要的原因在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宝宝的肠道上皮细胞间隙大约在满6个月时初步封闭,适合消化固体食物的酶也开始较多地分泌,可以初步进行固体食物的消化了。同时,宝宝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适合接受新的食物。

  至于180天这个时间点,到底是必须满满的180天,还是可以前后浮动,那就要看宝宝的状态了,通常需要观察宝宝是否有顶舌反应,是否能够独立坐起,以及是否有拒绝进食的能力。此外还有一点非常明确的:4月龄的宝宝不适合添加辅食。即使妈妈因为特殊原因母乳不足,也优先选择婴儿配方奶粉,而不是辅食。这是因为在这个月龄段,大多数宝宝并不具备从固体食物中消化吸收并利用能量的能力,吃固体食物对他们来说,反而是营养密度较低的,占了珍贵的胃容量却很难提供充足的营养,远远不如奶。

至于最晚引入辅食的阶段,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宝宝,可以根据宝宝情况适当后延,但请注意最晚也不能晚于8月龄,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如果太晚接触食物信号,无法引发对食物的耐受能力,反而在未来会提升过敏的几率。

此外,辅食辅食,既然是“辅”字头,就是为辅的食物,只做辅助。那什么到底谁是“主”呢?没错,就是奶。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仍然是12月龄以内宝宝的主要食物,添加辅食的期间,是循序渐进地增加辅食的量,逐步递减奶量的,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宝宝吃很多,特别是6月龄开始的时候,宝宝吃的辅食量是很少很少的,从一两口到几勺子,千万别上来就要他吃一大碗,绝对发育不良给你看。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通常是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记得不要自己去磨,因为6月龄后的宝宝急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元素,而自家磨出来的米糊只有淀粉,没有相应的营养素。以往婴儿辅食添加是有推荐食物顺序的,最新的喂养指南已经摒弃了这个顺序,只要不过敏,都可以添加。但根据常见的过敏风险,通常还是推荐蛋黄延迟到8月龄,蛋白延迟到12月龄。

辅食添加应遵循少量、简单的原则,一次添加一种新食物,不要一下子好几种新食物同时添加,一旦宝宝出现不耐受现象,家长就很难及时找出过敏原。初次尝试新食物,只需要少量喂食,连续3天,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反应,暂时停喂,3~7天后再添加这种食物,如同样情况再次出现,那么等3个月后再尝试。妈妈需要做好辅食喂养记录表,并尽快丰富宝宝的食谱内容,增加孩子的免疫耐受程度。

宝宝辅食添加的过程中,形状也要跟着改变,以便孩子学会咀嚼食物。7月龄左右,孩子会有一个咀嚼敏感期,此时给与颗粒状食物时,可以观察到孩子尝试自己咀嚼食物,这就是形状过度的启动信号,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件事,一味觉得孩子没有长牙,一直给糊状食物,就很容易在后期让宝宝营养不良。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尽早自己吃饭,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一件事:没有谁天生就会很好地吃饭,勺子筷子拿得很稳,汤也不洒到地上。自主进食到底什么时候培养为好?如果要说颠覆你的认知,那么其实从6月龄一开始,宝宝就是具备自主进食的能力的,只看你愿不愿意接受,还有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6月龄的宝宝怎么自主进食?他可能会看到米糊后啪地打翻它,或者把手砸进去弄得全身都是,然后拿起来捏捏看看,玩一玩,甚至抹到头上脸上,最后才舔舔它。希望让他自主进食又不太能接受这件事的妈咪,可以试着把勺子端平到他的面前,但不主动送喂,只是停在他前面,看看宝宝会不会主动用手来抓勺子并送进嘴里。

当然,这个期间里妈妈需要一直握着勺子,只不过并不主动,都是随着宝宝出力而顺势端平,如果孩子对勺子更感兴趣,可能他暂时还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食物上,给他一点时间探索勺子吧。在宝宝辅食添加的过程中,如果喂养者一直保持主动权在孩子那一边,那么你就很容易发现宝宝很快会有一些喜欢自己吃食物的信号,比如总是看上大人手中的食物,并试图要大人吃的东西,嘴里还会发出嗯嗯的声音,有时候还会学大人的模样吃饭,并拒绝大人喂食。

这时候的你,一定要压下自己想要帮助孩子的愿望,宽容孩子的脏乱差,要知道,这是他们迈向吃得很好的第一步,而且,只要你给他机会,并作出正确引导,这个时期会比你想象的短很多。大部分自主进食引导得好的孩子,在8月龄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包括餐椅周围掉饭减少、咀嚼能力增强、吃得更干净。

Part 3 辅食的营养搭配

从出生到1岁左右,宝宝的体重会增加3倍左右,这个阶段的婴儿处在发育的高峰期,身体虽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却是大量的。宝宝无法自己选择食物,为了给宝宝均衡的营养、充分而正确的饮食,在辅食的开始阶段应当掌握一些营养的基本知识,辅食的搭配要注意营养。

均衡的饮食,不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基本逻辑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保证七大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不要只吃某一种。也就是说,一餐中的三大类食物——主食、蛋白质和蔬菜,都是要兼顾到的。很多妈妈在咨询营养师之前,都会抱怨孩子吃得太少,但是拍出辅食量的时候,一碗稀饭却是常见的搭配。

宝宝的胃容量其实很小,小到只有他自己的拳头大小,一碗稀饭对于成年人来说“感觉”不多,但对于宝宝来说却实在太多了,这让他根本没肚子吃肉和菜,以至于碳水超标而蛋白质和蔬菜不足。别对宝宝能吃下去的食物量抱有误解,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食物吃得并不多。此外,8月龄的宝宝才能用辅食替代一顿奶,9个月后你才会稍微明显地感觉孩子的食量开始有所增加,并朝着12月龄能够正常吃三餐进行过渡。

所以,量少、种类丰富、形状及时过渡,才是家长最需要注意的。而在烹饪方面,爸爸妈妈可以不用太操心,水焯的食物对宝宝也是有味道的,宝宝的辅食完全不必做得和美食博主一样,简单的蒸煮和清炒就是最好的选择,也能最佳地保持新鲜食材的营养。

最后,宝宝对食物的过敏不仅仅表现在出疹子这件事上,皮肤反应只是其中一个最容易识别的信号,还有很多隐性的信号需要父母认真观察,比如吐奶、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的反应,以及呼吸道的过敏性反应、眼睛部分的过敏性反应等等。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源可以参考以下这张图,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还是以症状为主,小心谨慎观察。


Part 4 辅食添加小帖士

辅食添加的过程中,有一些规矩是一定要遵守的,切不可随意打乱。那些长期需要喂、追喂、骗喂的孩子,都是因为规矩建立的不够好,这一点上一定要和全家人沟通,特别是长辈要一致,否则习惯不好,不仅仅是未来全家人跟着操心、糟心和闹心,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1、建立吃饭的仪式感

吃饭就坐在餐椅上,下了餐椅除了水和奶,没有吃的。宝宝拥有自己专用的餐具,坐在餐桌上和所有人一起进餐,给宝宝建立一种「和爸爸妈妈一样可以自己吃饭」的意识。同时,吃饭时不要开电视,不要玩手机,也不要有任何吸引宝宝注意力的玩具,就只有食物,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专注力,营造仪式感也是为了告诉宝宝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认真对待。

2、不要追喂

绝对不要碰的禁忌就是追喂。虽然宝宝年纪尚小,很难规规矩矩地坐着吃饭,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坚持「吃饭就得坐在餐桌边」这个原则,不能轻易妥协,下了餐桌就是不再喂食,想吃东西就请宝宝回到餐椅。否则,宝宝到处玩,妈妈追着喂,这样不仅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还会彻底打乱自主进食的培养,孩子长大以后也会认为下桌也能吃东西,就容易在进餐时跑来跑去,边玩边吃。错误的饮食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再纠正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3、饭后奖励?NO!

面对不吃饭的宝宝,很多家长会脱口而出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不吃完饭,就没有 xx了。为了得到这个奖励,宝宝或许会很快吃完饭,但这完全是应付,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消化不良,而且很麻烦的一件事是,这样做让宝宝无法真正享受食物,以后如果没有了奖励为动力,很可能又变成一枚小饭渣。

宝宝不想吃饭,就两个原因:不饿,或者不好吃。不饿很容易解决,增加消耗就饿了,带出去让他多运动吧。不好吃或许是烹饪方式太单调了,还有可能是咬不动嚼不烂,或者食物种类太单调,吃腻了。试试用土豆、红薯、山药代替经常做的白米饭,菜系多换几种,增加一些天然调味的食物,比如柠檬,香菇粉,蒸煮炖炒焖换花样,没准儿宝宝就胃口大开了呢。

4. 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面条糊满脸、米饭掉满地、汤水撒满身,这种场景对一些爸爸妈妈来说估计很崩溃,忍不住就手把手代劳喂饭了。 特别是老一辈人,更是常常会因为看不下去而自己拿勺子喂宝宝,结果就是一喂就停不下来,很多宝宝到了 20 个月以后才能相对熟练地吃饭,而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比较差一点的,进入幼儿园、小学还在喂饭的,也不在少数。

很多长辈会说:你也是这么喂大的呀!喂一下怎么了?长大了就会自己吃了啊!喂饭到底哪里不好了?嘛,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好,除了——如果孩子长大了以后,别人家的孩子动作很快,自家的孩子磨磨蹭蹭;别人家的孩子手工厉害,自家的孩子笨手笨脚;别人家的孩子自主学习力强,自家的孩子好像啥都跟他没关系一样——的时候,请你不要去责怪孩子就可以了。

这是因为,在他通过食物学习的第一堂课中,你就没有让他练习过协调手眼,锻炼小手的能力,也剥夺了他发现自己能够熟能生巧掌握一件事的机会,还不信任他有知道自己是饥是饱的基本生存能力——吃多少都是你说了算,他说了不算,那连吃饱肚子都是要你来管的事,还有什么是他自己的事呢?

吃饭看似小事,培养的却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格,为自己负责,在点滴岁月中日拱一卒,精进成长,是小吃货的必经之路。吃得乱、吃得慢、吃得不如大人预期的那么多,是大部分宝宝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常有的情况,我们做家长的,只要放宽心,给宝宝营造合适的环境,剩下的交给时间。

怕饭凉了?可以加热,不着急,而且只要不是冰箱的温度,其实常温偏凉的饭菜更适合宝宝娇嫩的肠胃。很多长辈会以自己的感受去度量孩子,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孩子正处于生命初始的旺盛代谢状态,所以他们其实很怕热,温凉的东西是最适合他们的。

怕饭菜洒到哪儿哪儿都是?用宜家的好冲洗餐椅,再垫个塑料桌布在餐椅下,搞个吸盘碗,没问题,下桌把桌布一收就成。实在连吸盘碗都被掀翻了,那就干脆直接给食物在餐椅板上就截了,反正是洗干净的没啥事,宝宝再万能,他能把餐椅板一起掀了嘛?

怕孩子吃得浑身都是?没关系,一天一顿而已,吃完整个娃丢洗澡桶里就行了,等要吃两顿辅食的时候,他已经不会那么脏了。如果还是脏,那就洗两遍,放心,他不会麻烦你太久的。想要孩子以后吃得好,我们自己就要佛系一些。干预得越少,宝宝可以自己熟练吃饭的那天就来得越早,你要相信,新生命拥有无穷的潜能。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给宝贝正确添加辅食的分享内容啦,做终身学习的妈妈,陪伴宝贝健康成长每一天!让健康成为孩子一生隐形的财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科学添加婴儿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