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彦祖就跟刘德华混

我们看到的光明是因为有人遮去了黑暗

有这样一组数据:

全国吸毒人员已超过250万,吸毒者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短10至15年,自杀发生率高至10到15倍。

一时的放纵会形成一生的伤害,如同洪水猛兽般将你周遭的一切摧毁。

七八年前,毒品和吸毒在寻常人眼里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东西,

人们在谈论的时候会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向往。

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好奇总想着有机会去尝试一下,

体会那种从头皮到脚趾,身上每处皮肤都在高潮的状态

但是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诸多明星接连由于吸毒入狱,

也得益于“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这件事突然就上升到国民关注的高度,

或许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再单纯地以为,转变成认真地对待。

可是,这也预示着缉毒警察们的安全又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而他们吸毒的理由也是出奇的一致,

都是为了寻找灵感、压力大、排泄孤独

由尔冬升导演,陈可辛监制的电影《门徒》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剖析错综复杂的毒品世界,

电影在结尾处通过吴彦祖饰演的卧底阿力引出一句台词:

究竟人为什么要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后我才明白,吸毒是因为空虚。那么,究竟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

导演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局,任由观众去猜想。

其实就算影片中没有说透,我们也能明白。

人活着不论为了什么目的,为幸福为金钱为健康为什么都好,

都是想着去寻求是在感,那种踏踏实实能真实感受到的感觉。

但是,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漂浮在空中的,飘忽不定渴望钻进一个温暖的洞穴,这就是空虚。

而《门徒》里的每个角色都空虚的可怕。

阿芬,吸毒者,有一懂事乖巧的女儿,

为了向毒瘾的丈夫证明意志是可以解毒,以身尝试,可惜失败。

最后她的丈夫又向阿力说明是他为了证明给妻子看才不得已为之,

那么究竟他俩谁真谁假,不得而知。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最终都被毒品麻痹了心智,

对生活麻木不仁,生命被毒品吞噬逐渐下坠。

为了逃避丈夫的纠缠,带女儿出走。

认识阿力之后,因心灵空虚,与他发生互相慰藉的微妙感情。

虽然曾经尝试借助阿力的帮忙戒毒但是再次被丈夫缠上,令阿力对她失去信心,

被阿力愤怒地骂道:“狗没有选择但是你可以啊,为什么要自甘堕落?

她的结局在冥冥之中有了定数,被老公在动脉注射毒品死亡。

死状着实叫人反胃,头仰着,了无生意的脸上充满了惊恐,躺在红色沙发上,

她的尸体,正在被一群老鼠啃食

阿力,全片唯二散发着真善美的正面人物,

经历了卧底、兄弟、情人到警察,身份的转变令他失去了曾想拥有的东西

由于卧底身份导致昆哥老婆孩子的误解,兄弟身份导致对昆哥的死充满愧疚,

情人身份本来是他得到认同感的最大满足却因为阿芬的死使他产生了摇摆,对生命惴惴不安,

而他的本职警察身份更让他觉得曾经引以为傲的梦想在毒品驱动的利益面前可以那么的一文不值。

他是善良的,但多重身份的转变令他多疑焦虑,

最后,坐在阿芬死去的沙发上,也想着用毒品解决这一切。

毒品放大了人空虚的也将人“折磨”的不成样子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都与毒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阿芬的老公沾染毒品后,利用妻女替他贩毒赚钱,怕妻子摆脱自己,用尽方法不让她戒毒。

表面上开着一家货品店实则为大毒枭的昆哥,也有着像常人一样对家庭教育的烦恼,为了抑制自己内心的恐惧慌乱,不断地“洗脑”自己,认为毒品就是商品,他卖毒品没有错,是供求市场寻常的商业模式,这是吸毒者自己的选择。

站在理性的层面看待,所有人本不该走向这条不归路。

他们有着前途似锦的后半生却偏偏相信能够人定胜天,

在意志面前一切不稳定因素都是“纸老虎”

一旦触碰毒品,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灾难,更会危及他人,危害社会。

远了不说,单单对于缉毒警察来说就是极大地不尊重,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销毁那些毁人心智的毒品,

生前不能用真名,光荣后不能在墓碑上刻字,对于家庭更是能剥离就剥离,忍受着常人根本无法体会的精神压力。

而我们却对吸毒一笑而过,

这不是年少轻狂,是拿无知当个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吴彦祖就跟刘德华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