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我为什么能得优秀文章奖?

做到就教

关于利他,猫叔在文章中讲到一个关键词,为“做到就教”。 秉承这个原则,就允许我厚着脸皮,讲讲为什么能得到《优秀文章》奖。

 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差异化战略。

如果发现别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做同质化的第一or做差异化?我的答案是差异化。理由很简单,猫叔说,做第一很难么?只要不断缩小圈子,第一不就来了么。缩小圈子,其实就是差异化深度战略。即找到能做第一的地方,再做垂直深度。

 所以,昨日,当别人都在按照六大战略写展开的时候,我着重点放在了什么是真正的用?以及为什么“战略内容不重要,决定什么事情,用什么战略才更重要。”?

第二,举与我相关的例子。

当发现大家都在写纯理论内容的时候,我惊呆了!一个讲究成长的地方,如果不与自身相结合,还谈什么成长、行动力?这就好比知道了上海、浙江、江苏这几个地名,却没有标注这些地方的地图,前进的方向又在哪里嘞?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希望能不断提醒你们。”如果您关注成长,请结合自身来谈谈。

第三,一鸭三吃。

什么是一鸭三吃?就是你做一件事,请想想这一件事至少三个目的是什么?

例如,此次的写“每日一问”。同样写一篇文章,完成打卡之外,还有别的么?

我的“一鸭三吃”是:

1 写完这篇文章,我能否稍作修改,就投稿到诸如、公众号、今日头条上?

2 既然是利他,这篇文章能否成为“做到就教”的具体行动表现?

3 能否模仿罗胖,既能做深度挖掘,又能做更好传播?

4 打完卡,能否树立自己是一个“做事人”的标签?甚至成为“行动之王”?

等等。

你看,鸭子可以炖,可以烤,可以做片皮鸭,如此多味,那为什么做一件事就不能有至少三个目的呢?

第四,金句。

金句是从一鸭三吃,第三条“能否模仿罗胖,既能做深度挖掘,又能做更好传播?”而来,事实上大部分写作课程都在教金句。

再想想,如果能在这一个月里,除了10天读10本书,还能练就一手1万+的文字功力,那不完美了么?

例如,今天看到一篇批评罗胖贩卖知识焦虑的文章,做了800字点评。其中一段是:

再举一个例子,2010年之前,上海有很多电脑城,那时候电脑火啊,但是买回家之后,你老是不务正业打游戏,问题来了,谁是该被批评的那一个?

极力向你推销电脑的销售员? Or电脑本身? Or你自己的自控力?

雪崩面前,所有雪花都是无辜的,有问题的是控制不住呐喊的自己。

最后一句金句,形象指出,重要的是自我控制,而不是某某“知识焦虑”的贩卖。

第五,结合两本书谈谈看法。

获奖点评中六个字,叫做“跳出文章本身”。怎么做到?

根据我的实战经验是:码字的时候,旁边放两本其他的书。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

我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把 《非暴力沟通》 以及《原则》这两本书放旁边。一边码字,一边想和这两本书的结合点在哪里?或者说提前想好。比如说,写“知识需要经过实践看有用没用”。问题是,怎么算有用呢?我就举了非暴力沟通中的,“请求or命令”一章。到底是非暴力沟通没用?还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还是知识不适合个人?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不就成延展了么?

当然我的方法,需要大量时间去思考,不太适用于时间相对不自由的人,也算是一种限制。

发现需求

利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别人想要什么,你才能利他。好比,别人渴了,给水是利他,而不是揣测后继续给烧饼。那么怎么发现别人需求呢?猫叔讲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即品牌定位、个人发展。而今夜我不关心整个人类,我只关心你。我不关心这个市场,而只关心个体——即怎么发现你面对面,和你沟通聊天的这个人的需求?

我推荐的工具是:非暴力沟通模型。真正关注他人,不点评,不建议,更容易发现他人的情感需求。这里就不展开了,毕竟也是必读书目之一,先在这边抛砖引玉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2—我为什么能得优秀文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