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化探索 | 凝固时空的澳门建筑

上篇我们探索了澳门的历史。历史是文化的基石,由此诞生了与之相关的建筑、城市肌理和饮食。

有人说葡萄牙给澳门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是建筑和美食,姑且不论是否有理,但近些年来博彩业在澳门的迅猛发展,让观光也变得“博彩味”,赌场观光的份量竟超过建筑和美食。想想多少人的首次澳门之行,都是去大三巴拍拍照,然后去赌场挤来挤去看热闹。

澳门很小,很快就看完了,这是大多数人的印象。“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澳门这个中国领土上最早的“特区”,它诞生了不少“中国第一”,比如最古老的炮台、最古老的西式剧院等等。这些单体建筑都位于澳门旧城区内,它们彼此的组合让这里成为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东西方建筑共存区域。由于其珍贵的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澳门旧城区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一整个城区作为申请世界遗产的项目,并获得批准。

以妈阁庙、大三巴为代表的澳门旧城区世界遗产建筑群,理应被列入你的澳门之行的清单中。但是简单的打卡照片,真的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你需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世遗建筑在国内不算少, 在欧洲更不少,但澳门建筑的魅力在于凝固时间、打破空间,让多元文化融合


凝固时间

有故事的城市不会一眼望去都是高楼大厦,而是新旧城区彼此共存,即使是旧城区也混杂着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它们并立存在,仿佛凝固了时间。

游客到访澳门旧城区,能看到诸多古建筑,在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下, 很难判断其年代,甚至认为它们建于同一时期。

澳门的城市建设分成几个阶段。最早是开放通商前的小渔村阶段,建筑以妈祖阁为代表。接着葡国人来澳门,最先修建了教堂,如圣多尼堂。后来随着葡国人定居,澳门开始大兴土木,于是有了议事亭前地那片建筑,如玫瑰堂等。到鸦片战争前,葡萄牙人的脚步慢了下来,但以英国为代表的其他外商开始在澳门设公司、建住宅,比如东印度公司的花园大宅。


打破空间

早在400多年前就是国际化城市的澳门,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最佳范例。在澳门,一种建筑风格身上能看到其他风格的印记,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也能建在一起,它们打破了空间的阻隔,组合成多元的建筑混合体。

以圣保禄教堂为例,它建于1601年,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因1835年历经大火,教堂被烧的而只剩下一面墙体,如今以大三巴的名字成为澳门的地标。仅存的这面墙上,一侧刻着耶稣会创办人和传教士的雕像,另一侧则刻着“念死者无为罪”这样的中文字句,还有象征着日本的菊花浮雕。(17世纪,日本禁止天主教传播,迫害传教士。大量传教士流亡澳门,他们参与了圣保禄教堂的修建。)

这座经典的天主教堂旁边就是中式庙宇,估计当时的澳门人在建造前也很难想象大三巴和哪吒庙和组合,但它们就在澳门发生了。这座哪吒庙建于19世纪,比隔壁的大三巴晚了几百年。和邻居天主教信奉的上帝不同,哪吒在中国是神话人物,不属于本土的道教,也不属于外来的佛教。它生性叛逆,被民间认为可以降妖除魔。这一正一邪,一西一中的建筑组合,在现在看来毫不突兀,反而有点意思。


多元融合

在澳门,不同年代的建筑不会因为谁建的早,谁的破旧程度高就面临被拆的风险。不同风格的建筑,也不会建筑功能不同而被质疑谁的价值更高。这些建筑彼此尊重,包容多元,也是澳门多元社会的写照。

澳门数百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连抗日战争期间,都没有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战争的炮火是建筑遗产的焚烧炉,南京、北京的古建筑都曾因战争受到破坏。无疑澳门是幸运的,它接纳了因炮火失去家园的人,包容了欧洲、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各地的文化。文化包容性造就了多元风格的建筑,散落在旧城区的古建筑就是证明,它们见证了葡国人的航海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澳门文化探索 | 凝固时空的澳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