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之心理测验必懂考点

(一)总体:在实际应用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作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作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作总体容量。

(二)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的集体,样本中所含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三)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1.确定常模团体需要的条件:1.团体的构成必须有明确界限;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团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2.样本容量一般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个。

(四)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五)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常模,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1.一般常模,适合于大多数个体;

2.特殊常模,适合于非典型个体。

(六)发展顺序量表: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它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相应能力或行为早于某年龄出现,说明发育超前,否则即为发育滞后。这种常模对儿章家长来说最易于理解,并可以监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例如,“三翻,六坐,八爬,十二个月会走”。

(七)年龄量表:亦称“年龄当量量表”,以年龄常模或平均数表示测验分数的量表或系统。受测者将7岁及以下各组的题目都答对了,他的基础年龄就是7岁。其他年龄组的题目只答对一部分,这部分题目的得分必须先换算成月,累加起来后,加上基础年龄,再换算为智龄。智龄是年龄量表中用来度量智力的单位。

(八)年级当量:就是年级量表,表示测验结果说明受测者属于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例如,常模样本中六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也得35分,那么就有“该儿童的算术是六年级水平”的表述。

(九)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因此,8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85%的人比这个分数要低。换句话说,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

(十)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百分等级是计算低于某测验分数人数的百分比,而百分点则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比如我们要挑选得分高的20%的被试,我们就必须求出相当于80百分等级的测验分数。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

(十一)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因为他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常见的标准分数有: 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标准十分数、标准二十分数、离差智商等。

(十二)量表的计分方式:

MMPI和EPQ量表使用T分数:50+10Z;

韦氏智力测验使用离差智商:100+15Z;

中国比纳和WAIS-RC:100+16Z;

16PF使用标准十分数:5.5+1.5Z。

(十三)测验长度:测题的数量即测验的长度对信度有所影响。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测验越长,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测验越长,被试者的猜测因素的影响就越小。但要注意的是,增加测验长度要遵循报酬递减率原则,测验过长是得不偿失的,有时反而会引起被试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十四)测验的练习效应:在涉及个体认知功能的测验上,任何一个测验在第二次应用或重复测量时,都会有练习效应而使测验成绩提高。其具体表现为:

1.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其受练习效应的影响较大;

2.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为明显;

3.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受练习效应影响的程度要大于复本的测验;

4.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相距3个月以上练习效应可忽略;

5.一般的平均练习效应,约在l/5个标准差以下,并且仅限于第一次及第二次重测,第三次以后练习效应增加不明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招聘之心理测验必懂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