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别再撕扯和掏空你的孩子

“你这道题为什么还是做错!”

“你是不是要气死我!”

楼下那位大姐震耳欲聋的怒吼,穿过承重墙,越过天花板,把睡午觉的我活活给震起来了。

为了纪念逝去的午觉,我决定写点什么。

                                                                                                本文约2000字,读完约需5分钟

1. 楼下的大姐,总在怒吼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长租公寓。

这个小区在没有改建之前,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城中村。正是因为有酒店集团想在这里建一个单身公寓,所以有房有地的村民们,都发了财。

他们有的人拿着钱搬去了别的地方,而不想搬走的村民,为了方便安置,就会作为业主,单独住在公寓的某一层。

我住在5楼,4楼那一家,就是不想走的业主。

上下班、倒垃圾、晒被子… …来往于楼层之间时,我经常能看到那位大姐在训斥她的儿子。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她会选择关门。

不过声音还是会透出来:

“这么简单还不会!”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霸道!”

“别玩游戏了,快去写作业!”

可能每到周六周日,她的怒气值会达到顶峰,所以批评就变成了怒吼,顺便还会殃及楼上的我。

2. 作业从来不是学习的终极奥义

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揭示了家长看孩子写作业的各种窘态。里面大多数家长,最后都会在陪娃写作业这件事情上崩溃发怒。有一个爸爸,因为太生气,甚至捶桌子捶到手骨折。

联想到楼下那位大姐的情况,我问自己的男朋友:“以后如果咱俩有小孩,会不会也在看他写作业的时候崩溃?”

他很疑惑的抬头看我:“为什么要看他写作业?你不看着他,可能这道题15分钟他解出来了;你看着他,就想让他5分钟内解出来。这不符合成长的规律。”

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

卷子需要家长签字,作业可能要微信群“打卡”,只要有标准化考试,只要还存在比较,中国的家长就会焦虑。于是乎,在学校撕扯家长的同时,家长开始撕扯孩子。所谓拔苗助长,不过如此。

明明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细心和耐心,在标准和比较面前,最后都变成了如何提高他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小时候让他学心算,长大了让他做题库,作为家长,你教他一堆技巧,却唯独没教他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以及怎样学习。

可笑的是,若干年后,他在长大的世界里,发现遇见瓶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强大的学习能力。他学了那么多年,偏偏就没学到这一点。

3. 孩子都是家长的复印件

都说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因为他们不仅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

这种影响,是从思维到性格,从举手到投足的全方位影响。这种影响,不单来自于言传,也来自于身教。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楼下那位大姐呵斥自己的儿子:“你怎么这么霸道?!”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霸道?回头看看他们夫妻俩,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因为迷信,他们家会公然在自己家门前烧纸,搞得满楼的报警器滴滴作响,整个楼道里,全是呛人的烟味。

租户受不了了,找到公寓管家投诉。夫妻俩面对投诉,一脸不在意:“受不了你们就搬走啊,去哪租房子不是租啊!”那位老公甚至直接甩脸子:“有本事你们就去派出所,反正我就在周围的一个派出所工作”。

作为妈妈,她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越来越霸道”;作为路人,我看到的是他们家一脉相传的“虎”父无犬子。

爸爸拿着手机玩网络游戏,妈妈开着电视看甄嬛如懿,大儿子埋头写作业,小女儿在旁边咿呀学语。他们的小女儿什么时候会写字我不知道,但学会写字之前,应该早就学会了说:“贱人就是矫情。”

家长满嘴脏话,却希望孩子文明礼貌;

家长酗酒搓麻,却希望孩子知书达理;

家长压抑焦虑,却希望孩子乐观开朗。

… …

这些都是缘木求鱼,通通都做不到。

这就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拼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社会关系,更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一个撕扯孩子去和同类竞技、掏空孩子人格建设的家长,最后只能得到一个“既不成功,也不成人”的孩子。

4. 多关注关注家庭教育吧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却不懂如何因材施教;他们都知道天才和傻子之间只差一个伯乐,可他们自己,却不愿意去当这个伯乐。

他们寄希望于老师。

拜托!老师不是上帝,真不一定能照顾到每一个人。老师能做的,可能就是尽量维持公平,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尽量多教一些道理。

况且,又有多少家长分得清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坏老师呢?

带着孩子认识自然的幼儿园老师会遭到举报,劝孩子别学钢琴改学奥数的老师,却让有些家长竖起拇指。

是的,我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里,所以各个阶层的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会下沉,从孩子上大学一路下沉到他上幼儿园。

是的,我也知道,真正素质教育的来临,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迭代和努力,而很多家长能做的,只有呼吁和等待。

但是,在呼吁和等待的过程中,孩子的教育依然有改善的空间,那就是他们的家庭教育。

所以,别再试图去撕扯或者掏空它。

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天性和乐趣,尽最大的可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教给他们那些看似无用却很重要的东西,给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也许在应试教育的冲刷下,依然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在未来的社会湍流里,帮助你的孩子,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别再撕扯和掏空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