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多少钱才能幸福?
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人。
一项跨国的大型调查显示,购买力越强的国家人民生活满意程度越高,但是当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000美元,也就是5万软妹币左右,财富的继续增加并不会增加生活的满意程度。
当然这项调查放到现在,考虑到通胀,这个值还在不断的往上升,但是有一点不变的是:金钱是幸福很重要的基础,但也仅仅只是基础而已。比如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前100的人只比普通人幸福一点点而已。
如果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看,现代的人要比古时候的人幸福多了,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完全可以抵得过大户人家的全部家当。
可如果再看看精神上的世界,现代人则远远没有古人幸福,至少他们不会为房子、车子和工作所焦虑。
焦虑,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产品,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消费者。
每一天,我们打开手机刷的并不是朋友圈,而是焦虑,我们感叹他人生活之精彩,再与当下的自己相比较后只能空留一生哀叹。
但是,我们真的过得这么惨吗?真的是处处不如人吗?幸福真的是只能拿钱来换的吗?
换句话说,没有钱就没有幸福吗?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不证自明的答案:“钱是卖不来幸福的。”心理学上虽然未对此做过深入研究,但是已知的研究结论却表明有钱的人未必会比一个普通人更幸福。
所以有的人会问:“既然如此,要是我能够变得幸福,那为什么我不去幸福呢?”
言下之意便是有东西阻碍他们去获得幸福。比如有的人在考试失利后很容易放弃希望,补考也不去了,有些人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天意的安排。
总之,他们并不会认为生活会变得更好。
如果这就是幸福的障碍石的话,那么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就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简单来说便是:
假设你是一条(被生活所虐的)狗。现在你工作上出现了失误,于是你的狗上司决定处罚你,由于你无法帅气的炒上司鱿鱼,于是只能默默忍受。多次之后,只要你一犯错误(即使没被发现)就会变得自暴自弃并放弃努力。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在你每一次决定要放弃的时候,都有可能是受到了“习得性无助”的影响。
但是这条规律并不总是那么奏效。比如在困难面前,大约有1/3的人会永不放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1/3的人天赋异禀么?
并非如此,决定这个差异是两者的处世态度: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悲观者就如前文所言,在挫折与失误面前会认为全是自己的错,并认为永远无法改变。而乐观的人却会想: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总有一天我胡汉三还会再回来的!
一般来说,如果发生了不幸的事,悲观的人会认为这样的事儿“永远”“总是”发生,即将其归因到人格特质上。而乐观的人则认为这是“偶尔”“碰巧”发生的,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可如果发生了幸运的事,情况就会完全相反。
乐观的人会把其归因于自己的长期人格特质,认为自己天生自带王霸之气,而悲观的人却会归因于暂时的因素,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
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天生便是一个“不幸福”的人。
在远古时代(其实也不太远),拥有消极情绪的人会更容易活下来,比如当你愤怒的时候,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能够让你更容易从野兽的口中活下来,如果你试图“友好”的和野兽交朋友,那么你很可能会被它用来祭奠五脏庙。
所以有消极情绪的人更有选择优势,他们更容易在危机四伏的野外活下来。
但如果仅仅如此,智人也不会杀光地球上所有的其他人类而制霸地球了,如果只有消极情绪,那么我们或许现在还在丛林里和尼安德特人争地盘。
积极情绪,是智人制霸全球的秘密武器。
在积极情绪下,人与人之间更达成合作,它能让你从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冷静的思考,并与其它部落的酋长达成合作灭了前面的尼安德特人部落。我想没有哪个酋长会放过骂他“傻逼”的另一个酋长。
所以基于这一点,想要成为一个乐观的人的最好方法便是——将坏事变好。
当然,既成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去反驳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反驳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是:证据、挖掘其他的可能性、暗示和转移。
证据
反驳悲观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拿出证据,用事实去证实或者证伪你的观点。
当你感觉自己越减越胖,感觉减肥一定会失败的时候。你可以计算出具体摄入的卡路里和消耗的卡路里,是否是因为自己吃得太多?
挖掘其他的可能性
生活中的事件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比如减肥不成功这件事会有很多因素。你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有肥胖基因?
我是不是吃得太多了?
我是不是吃完就没运动了?
悲观的人很容易以最消极的原因解释整件事(比如天生容易发胖,于是自暴自弃),但实际上这样的可能只占20%,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出其他原因。
暗示
事实上很多事情可能真的对你不利,你的消极思维可能是对的,这时候需要用的技术就是“去灾难化”。把事情可能引发的最坏的结果想一想:
我可能天生就是这么胖了。
转移
世界上的事情分两种: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悲观的人很容易在不可控的事情上花过多的认知资源,而忽视可控的。
例如,有的人哀叹自己有肥胖基因(不可控),钻入了牛角尖而忽视了自己可以把一生嫖练成肌肉的可能(可控)。
因此,我们要把注意力从不可控的事件上转移到可控的事件上。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这几点,悲观的情绪就很难影响到你了。
可这还没完,人类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贪婪,即使是在幸福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有一个因素限制了我们持续机械的获得幸福感:对幸福的适应。
有两个成语能够很好的描绘这种情况。
“知足常乐”和“得寸进尺”。
当我们很穷时,只要得到一点钱就能提升人很多的幸福感,但是当我们习惯了之后,这些辛福感也就是消散了。
可辛福感这种东西类似精神鸦片,我们会不断的去渴求,于是“得寸进尺”便发生了,我们尝试去弄更多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幸运的事和成就的满足都只能带来短期的幸福感。
如果想要长期提升,那么这件事一定要足够改变你的长期生活,在这里我只推荐一件事:看书。
虽然没几个人喜欢看:)
顺带一提,研究显示,你长得好不好看和你幸不幸福没关系,所以你下次就可以不用再去脑补校花校草的得意人生了,说不定他们过得比你还惨。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人还是会过得比你好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貌,而是因为社交。他们有着十分亲密的朋友,无话不说,在你感到绝望的时候能够给他们施以援手,而大部分人可没有这个待遇。
所以,钱并不是幸福的关键,它只是幸福的基础,情绪以及看待事物的方法才是制约我们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
毕竟,如果只看钱,5万软妹币的人可是一抓一大把。
201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