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袈裟去向之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和香港合拍了一部名为《木棉袈裟》的电影,轰动一时,电影中的和尚“慧能”为保护佛门圣物木棉袈裟而与坏人斗智斗勇最终成为少林寺住持的传奇事迹让不少人为之感动。当然,电影故事只是后人虚构的,而木棉袈裟和“慧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前者是东土禅宗初祖达摩大师从天竺带来的传法信物,而后者则是东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木棉袈裟

       在中国南北朝梁朝时期,西天禅宗第二十八代祖达摩大师远渡重洋,来华弘法,成为东土禅宗初祖;达摩大师传法之时,东土人多是闻而不信,为了让自己的法门更有权威,达摩大师以西天禅宗自释迦牟尼、迦叶以后历代祖师相传的木棉袈裟示人,以此为传佛心眼的法信,使闻正法者益多;后来,东土禅宗也以此为传法信物,自达摩之后,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等六代相传,得法信者即是禅宗祖师,更是东土大乘佛教的宗主,所以在东土佛教历史上就时有佛教徒争夺祖师袈裟的逸闻传出。唐龙朔元年,惠能于湖北黄梅东山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之后就携带五祖所授法信衣钵南归,至大庾岭时,东山寺僧惠明来追夺衣钵,六祖坦然赠予,惠明反而不敢受,于是六祖为惠明说法,惠明言下大悟,成为由六祖点化的第一位高僧。唐先天二年八月,六祖于家乡新州国恩寺中入灭,同年真身入龛迁奉韶州宝林寺;由于六祖之后没有再传衣钵,因此就没有佛教认定的七祖,六祖所持袈裟去向成谜,由此后世对于这个问题就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木棉袈裟

       后世有关六祖所持袈裟的去向说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则天取走然后赐给智侁智诜一说。智诜是初唐高僧,出家后曾先后依止于玄奘法师和弘忍大师,是五祖座下十大弟子之一,与六祖是同门师兄弟的关系。据唐《历代法宝记》载:“资州德纯寺智诜禅师,俗姓周,汝南人也......后至万岁通天二年七月,则天敕天冠郎中张昌期于德纯寺请,遂赴西京。后因疾进奏表,却归德纯寺。首尾三十余年,化导众生。长安二年六月,命处寂‘扶侍吾’,遂付袈裟云:‘此衣是达摩祖师所传袈裟,则天赐吾,吾今付汝,善自保爱。’至其年七月六日夜,奄然坐化,时年九十四。”根据该文献的记载,在六祖晚年时,武则天曾向六祖索取历代祖师相传的木棉袈裟,六祖只好奉上,后来智诜禅师禅师入京说法,武则天就将这件袈裟赐给智诜禅师,后来智诜禅师将袈裟带回蜀地,圆寂前交给弟子处寂禅师,处寂禅师圆寂前又交给无相禅师。对于这个说法,后世人多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智诜禅师的徒子徒孙为标榜自己一系法门的正统而杜撰出来的说法,毕竟木棉袈裟是禅宗历代祖师的传法信物,是祖师地位的象征,武则天佛缘深厚,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会因为个人意愿而随便改变法信的归属者;而智诜禅师作为五祖弟子、六祖同门,他不会不知道木棉袈裟对于祖师继承关系所体现的重要性,更何况时有五祖首席大弟子神秀禅师也在京都弘法,神秀禅师对于六祖极尽赞美自谦之辞,智诜禅师也不会一反常态通过武则天去夺受六祖的袈裟。所以后人认为,这是智诜禅师的门徒杜撰的说法,他们既要承认祖师衣法在南宗六祖处的事实,又要承认自家法门属智诜禅师的事实,两种矛盾的思想聚集到一起,就使得他们杜撰出武则天索取六祖袈裟赐给智诜禅师的说法。

木棉袈裟

       而后世对于六祖所持袈裟去向的说法,又以六祖门徒辑录的《六祖坛经》的记载最具权威性。据唐《六祖坛经》载:“上元元年,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养。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七日,敕刺史杨缄云:‘朕梦感能禅师请传衣袈裟,却归曹溪,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谓之国宝,卿可于本寺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遗坠。’后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如是者数四。宪宗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其馀事迹,系载唐尚书王维、刺史柳宗元、刺史刘禹锡等碑,守塔沙门令韬录。”根据该文献的记载,唐上元元年,唐肃宗遣使至韶州宝林寺迎请六祖衣钵进京供养,至唐永泰元年端午,唐代宗梦见六祖请归衣钵,于是遣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衣钵归宝林寺供养,此后有几次衣钵被窃,都是不远就能找回,至唐宪宗时始追谥六祖为“大鉴禅师”;而有关六祖的其他事迹,则详见于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六祖所撰写的碑文中。唐肃宗、唐代宗分别是武则天的曾孙和玄孙,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武则天和六祖去世已经相距大半个世纪,既然六祖衣钵在他们生活的时代还在宝林寺,则更加说明六祖的袈裟不可能被武则天索取去赐给智诜禅师,起码到唐朝末期,六祖袈裟还在宝林寺中。至于六祖袈裟后来为何去向成谜,笔者认为更大的可能是朝代更替、战火殃及的缘故,毕竟六祖圆寂至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光阴,这期间出现过什么重大变故致使袈裟流失的话也是极有可能的。

木棉袈裟

       当然,在真正的佛学者看来,历代祖师所持衣钵,不过是他们传法的信物,信物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特殊功能,无非是祖师赋予其神圣的意义而已。佛教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学佛的人不要争夺祖师的色身舍利,而是要传承祖师的法身舍利,要自我觉悟、自我明心见性、自我达到精神上的升华,这就是六祖说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此,当正法眼藏盛扬天下、利泽众生之时,袈裟和钵盂就没有再继续传承的意义,佛教徒也不再需要用它们来作为法信,因为衣钵是“相”、正法是“性”,只有无为法性才是可以永恒的。因此,六祖袈裟去向何处,也就无关紧要了。

木棉袈裟

作者:周业锋

图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宗六祖袈裟去向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