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四种力量

文/吴一白

中国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自东向西的演变,以及多样的土质地理条件,使得中国葡萄酒产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改革开发之后,中国葡萄酒发展了四十年,活跃其中的中国葡萄酒人更是表现出非凡的活力、耐力,逐利也好、追梦也罢,推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向上发展,我们尝试着描述如下:

一:产学研多面的专家学者

葡萄酒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支撑,在中国葡萄酒产区的田间地头,在中国酒庄的酿酒间,你能看到这些学者专家辛劳的身影,他们亦学亦农、理论联系实践,他们是有情怀的一批学者。

这些活跃在中国葡萄酒界的产学研多面手的农林专家学者,成为推动中国葡萄酒向上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健康酒、自然国酒的发展,他们可圈可点的突出贡献主要有:

他们研究中国的风土数据、气候特征,如同地质勘探寻宝一样,为界定自然条件卓越的优质产区,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引领葡萄产区精准定位;

他们创新中国葡萄栽培种植新技术,以适应中国独特的种植条件;

他们探索葡萄品种与风土的完美匹配,寻找国际品种在中国的风土表达;

他们培育中国特色葡萄品种,创造中国的骄傲;

他们组织中国葡萄酒的感官品鉴评定,唤起葡萄酒爱好者对中国葡萄酒的关注;

他们指导众多酒庄的生产活动,普及行业专业技术,他们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培养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学子和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北京农学院葡萄酒学院、中国农科院特产所、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以及近些年成立的省级葡萄酒学院,云集了这样一批中国葡萄酒的人才和精英。

国际化葡萄品种马瑟兰的脱颖而出,业内传闻这时中国葡萄酒的未来之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培育了“北冰红”酿酒葡萄,最低气温不低于-37℃的地区均可栽培,冬季不用下架埋土,为目前国内外选育出第一个酿造冰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具冰葡萄酒独特风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对培育创新中国白葡萄情有独钟,选育出了媚丽(Meili)、爱格丽(Ecolly)两款清新可爱的酿酒白葡萄。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培育了北红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 amurensis ‘Beihong’)、北玫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 V. amurensis'Beimei'),是适合华北和西北产区栽培、冬季不用埋土的红葡萄;

二:支柱的头部酒企

长城、张裕毫无疑问是中国葡萄酒的头部企业,市场覆盖面广,产能巨大,产区分布密实,为中国葡萄酒消费提供巨大的支撑,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

三:追赶世界的精品酒庄

近年来,一批中国精品酒庄脱颖而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产区,多是国内民营资本投资发展和国际葡萄酒行业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不算庞大,但是都有着20余年的产业积累,他们的可爱之处,是紧紧抓住葡萄酒的国际主流风味,积极探索葡萄的风土表达,推动国际化葡萄品种的中国化,酒品屡屡获得国际奖项,吸引了国际葡萄酒界的眼光,带动中国葡萄酒向上;

四:追梦的特色葡萄酒

我认为,中国特色葡萄酒是指以本土葡萄品种、中国农学家创新开发的葡萄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以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配制加香葡萄酒,他们把目光聚集在发展中国特色上面,酿造中国的特有酒体,其中主要有:

东北产区以山葡萄、北冰红葡萄为代表的甜葡萄酒;

陕西、西北产区以媚丽(Meili)、爱格丽(Ecolly)两款白葡萄为代表的清新白葡萄酒;

华北产区以北玫、北红为代表的红葡萄酒;

以工艺改良和文化融合为代表的桂花陈、味美思、百利生草本葡萄酒等配置型草本加香葡萄酒,呈现中国葡萄酒的多样化发展;

主要产于湖南怀化、江西赣州的以中国古老土著葡萄品种刺葡萄为代表的葡萄酒;

这些追梦的中国葡萄酒人,还要在栽培种植上悉心摸索;要在工艺上改良创新,要在感官风味的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在消费者心智上赢得好感和尊重;虽然很难说这些追梦的中国葡萄酒人是不是会有美好的未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中国风格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在创造着产业价值,他们的创造和努力与中国紧密联结,他们为中国葡萄酒发展多样化格局贡献着力量。

最后,深情祝福中国葡萄酒的健康发展。

————

吴新芳,字一白,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11年进入葡萄酒行业,北京百利生葡萄酒业公司产品架构师、酿酒师、总经理。国家一级品酒师,中国产区葡萄酒感官分析专家,曾获2016年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榜样人物,2018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年度风云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四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