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虑共存:面对疫情,「五招心法」帮你有效处理焦虑

说好的解封日期变动了几次,小孙早已不再念想这件事。眼前,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小孙好不容易买到一点吃的,内心还不能完全放心,毕竟买到菜跟菜送到是两回事。之前有下单的商品,过一周仍显示「待发货」。

不少人跟小孙一样,每天在家不能出门,打开手机就会看到各种疫情消息,有人买不到菜,有人看不了病,有人回不了家。

而有些人虽不在疫情中心,但每天以「万」计的感染人数,让人从难以置信到日渐麻木。四月中旬,光统计上海过去一个月的感染人数就达三十万。

疫情让许多人陷入焦虑的漩涡,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该怎么应对焦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让我们认识焦虑,以及认识有效面对焦虑的良方。


§什么是「焦虑」?

想要有效处理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问题。

就像今天家里人托你买把刀回家,你得问清楚这把刀是用来切肉、切面包,还是切水果。否则你花大钱买了一把切肉刀,回家发现要拿来切水果,这才发现这刀拿来切水果根本不好使,原本的问题没解决,还徒增烦恼。

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区分焦虑有两种:

A、常态的焦虑(存在的焦虑)

我不是流行病学专家,我不知道面对疫情该选择共存或清零。但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角度,与焦虑共存是生命的定数。

常态的焦虑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其根源是一种「自我的失落」,主要包括来自「死亡」、「无意义感」、「非难」(condemnation)的焦虑。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那些关于死亡的新闻,都会唤起我们对死亡的焦虑。而死亡的焦虑除了肉体的死亡,也包括面对「类死亡」的状态。比如「分离焦虑」,就是一种类死亡的焦虑。我们会因为丧失生命,或丧失某个重要他人而焦虑不已。

当我们觉得生活空虚,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就会产生无意义感的焦虑。所以「行尸走肉」的人并非不焦虑,而是这状态就是焦虑的症状之一。

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焦虑来自「非难」,当我们犯错,或是违背了承诺,我们会产生内疚、羞耻,以及罪恶感。即使别人没有指责我们,我们也会在内心中指责我们自己。

一个人无论性别、年纪、社会角色都得终身面对上述三种焦虑。可以说,这三种焦虑是人终身的课题,假设来到世上是一场修行,就是在修通这三者。

因为这三种焦虑不会消失,所以修通不在于去除他们,而在于如何与三种焦虑共存。进而,我们也不因为这三种焦虑存在,心理就不健康。

相反地,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在于他能有效面对这三种焦虑。


B、神经症的焦虑(病理性的焦虑)

神经症的焦虑,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焦虑症」。

神经症的焦虑按《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四版),有以下三种特征:没有明显应激源的焦虑情绪体验、伴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精神官能症、主要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简言之,神经症的焦虑是身心症,心理会影响生理,生理也会影响心理。一般通过心理医生的诊断,给予药物治疗。因此神经症的焦虑来自特定事件,会突然触发,但也能通过治疗缓解,甚至消除暂时性的症状。


我们该如何辨别我们处在常态的焦虑,或是神经症的焦虑呢?

这可以通过三个简单指标:

第一种方式、对客观威胁现象的反应是否等比例

比如在新冠出现之前,你遇到旁边的人咳嗽,你可能不会多看一眼。但现在的你,要是旁边有人咳嗽,你可能会紧张起来,要是转头发现对方没戴口罩,你可能担心到失眠。

发生这种情况,你的焦虑和威胁程度成比例,那么这很正常,属于常态的焦虑。但如果超出比例,那就属于神经症的焦虑。比如你看到电视里的人咳嗽,你却焦虑不已。


第二种方式、是否涉及潜抑(repression)或其他心理冲突的机制

新冠疫情让我们担忧生病,担忧失去工作等,于是我们产生焦虑,使我们焦虑的来源就在当前的环境中,这种焦虑不涉及其他潜在原因。

可是如果今天你看到人咳嗽,你的焦虑并非来自当下,而是因为你想起小时候肺癌死亡的父亲,父亲生前也是天天咳嗽,让你为他可能随时死去担惊受怕,那么这个焦虑就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更深度的处理。


第三种方式、是否需要激活神经的防卫机制来管理焦虑

常态的焦虑虽然也会引起一些生理不适的反应,但常态的焦虑能成为我们反思的对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死亡教育,进而反思死亡,把死亡焦虑转化为对生命的重视。

神经症的焦虑会引起我们难以自控的神经失调,比如失眠、胃疼等,甚至衍生出其他心理疾病,这就需要特殊的心理干预。

通过上述方式,大家可以先行觉察自己的焦虑属于哪一种,好选择适当的方式。


§「放松」:应对焦虑的五种方法

当我们说要处理焦虑,我们到底指的是什么?

两个字,焦虑的反面就是「放松」,放松是我们处理焦虑的首要目标。

这有两个历程:「放下控制」与「回归自我中心」(centered in self)。

放下控制就像控制失眠,当我们在失眠的时候越想睡着,我们就会越睡不着。

因为控制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焦虑的来源,故如果我们认为「让焦虑消失」才是处理焦虑的方法,那么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现焦虑反覆出现,这本身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焦虑,因为控制本身就会带来压力,而当我们屡屡控制不了自己,更会让我们陷入「我不行!」、「我又失败了!」的无力感,反而加重焦虑。

常态的焦虑无法彻底消除,而神经症的焦虑即使消除,亦只是暂时的,总是还会有新的焦虑产生。所以面对焦虑,我们需要的是回归自我中心,也就是在焦虑中总是能够重新找到自己,以自己为目标,就像在迷雾中行走,你会很紧张。但当你走到明亮的地方,重新找到回家的方向,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心底踏实了,从不知所措的焦虑状态中逐渐放松。

所以放松,就是放下控制,感受自我,进而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实在」了。

下面,我们就介绍五种放松的方法:

一、松弛训练(请参考音频)

1. 坐下

请找一张,你坐起来感觉舒适的椅子。感受一下你的屁股和腰部、背部,看看你能否将自己整个人放松的「交在」这张椅子上。

2. 腹式呼吸

坐下来后,我们开始「腹式呼吸」,可以将双掌交叠后,放在腹部(约胸口下方三指距离)。每次呼气默数1-8,吐气也默数1-8,呼吸尽可能慢,但保持一致的节奏。

3. 冥想与幻游

3.1这时我们放开双手,自然垂放两侧,然后我们用惯用手的食指和中指轻压眉心。我们闭上双眼,这时感觉眉心有点压力,然后我们想像那个压力是有个乒乓球大小的小球压在上面。

3.2我们放下惯用手,恢复自然垂放,但我们的意念放在位于眉心的小球,然后我们检视我们的眉心是不是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如果紧张,我们就用力紧张起附近的肌肉,然后放松,几次下来,感觉眉心没那么紧张了,我们就用意念想像小球从额头慢慢往头顶走,跟着从头顶走到后脑杓,又走到后颈,跟着到右肩肩头,接着到右大臂、小臂,到手腕,跟着到手掌,然后每个指头都走过一次。

3.3跟着让「球」回到右肩,然后是左肩,跟着完成和右臂一样的动作,然后回到前颈,顺着往下到胸口、腹部、腰腹、然后先是右边下肢,跟着又让「球」走到左边下肢。不管走到身体哪个部位,只要感觉紧张,就让该部位晃动晃动、扭一扭,直到不再感觉紧张。

这个练习可以让我们检视我们的身体是否紧张,好让我们让身体放松。

#补充:切记!不要躺在床上,在床上想睡觉,动作做不到位,反而无法放松。睡着不等于放松,有些人紧张着入睡、或者累到昏睡,导致练习无助于放松,也无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二、艺术治疗:写作与绘画

1. 为焦虑命名

迷茫状态让人紧张,所以我们要进行「具体化」的工作,这时我们可以为焦虑命名,有了名字,我们就可以在焦虑时与焦虑对话,比如我给焦虑取名叫小明,那么当我焦虑时,我可以说:「小明,你现在又出来了,你在告诉我什么吗?」、「小明,我现在有个重要的会,你可以等一下再来吗?」等。

2. 专注的描线与着色

我们可以通过「描线」与「着色」,帮助我们放松,前两年流行的着色画册,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没有,你也可以通过白纸或pad,自己找图片来操作。

3. 录音垃圾桶

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或录音笔,在焦虑时拿起来录下自己焦虑的感受,或是其他想说的话。还可以固定在睡前做这件事。但请记得不要打开来听,然后在隔天早上将前一天的录音档都删除,就像把焦虑装进一个垃圾袋,然后将它丢弃。

#补充:言说很有力量,把感受用各种形式「说」出来吧!有些人喜欢用说的,有些人喜欢用写的,有些人喜欢用画的,请试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三、生活调节

1. 保持生活作息与空间

疫情封闭在家很容易生活作息紊乱,但在混乱的生活环境和作息中,人更容易情绪失调。故尽管在家,还是建议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可以晚睡晚起,但请保持一个固定晚睡和晚起的时间。

保持环境的有序,也就是维持基本的整洁。一个有序的、不混杂的环境也有助于保持心情稳定。

2. 撰写生活记录

为达一个稳定、有序的生活时空,我们可以「撰写生活纪录」,把我们每天几时几刻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稳定我们的状态。同时,我们可以在生活记录上写下我们每个时段的感受和情绪。

3. 减少摄取刺激性的食物

保持饮食「清淡」、「少刺激」,饮食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少摄取点咖啡因,以及容易让情绪失控的酒精等,都有助于我们保持情绪稳定,缓和焦虑。

我想起有位朋友疫情间问我,他每天早上看新闻都心慌,怎么办?搞了半天是他以前上班会记得吃早饭,自己在家懒得弄吃的,所以早上空腹喝咖啡。他咖啡停了,看新闻也不慌了。

4. 运动

尽管不能出门运动,至少做一些拉身,或是前面提到的放松练习。运动能纾压,还能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而身心彼此影响,好的身体状态也有助于心情。

#补充:无论是生活、饮食或运动,请记得要「适度」,并保持「规律」。宁愿做得简单一点、少一点,也不要断断续续、改来改去。我们追求的是每天差不多,而不是好几天加在一起的总体数字。


四、利他

1. 将人际圈分层

人是关系的存在,社会性动物。我们在关系中的互动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包括稳定或引发焦虑。我们可以趁此机会重新整理我们的社交圈,尤其是那些微信群等,将之「分层」或「分级」。容易引起焦虑的、充满负能量的人和群,就不要看了,把他们的动态屏蔽起来。

2. 试着倾听

留下那些,你能够固定与之对话,有正面情绪联系,至少可以互相倾诉感受的对象。但请记得,在交谈中尽量「先倾听、后倾诉」,如果我们总是在倾诉,那么交谈不可能发生,而总是一方在积累你的情绪,而你无法让他获得情绪的释放,那么这个关系往往充满压力而无法维系。

3. 寻求互助团体

寻求互助团体(宗教、灵性、心理等)的帮助,在一个团体中彼此互相分享、安慰,也能维持我们所需的人际需要。

4. 寻求专业协助

如果真的有过不去的焦虑感受,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协助很有必要。毕竟一般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可能在关键时候没办法接住你的情绪,甚至可能他们就是你焦虑的来源。所以该寻求专业的部分,请不要吝惜。

#补充:媒体报导、公众号文章,网络环境也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屏蔽让人焦虑的信息,降低「共情焦虑」,也是缓解焦虑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五、辨识法(应对惊恐发作)

当我们突然焦虑得不能自已,前面那些方法都缓不济急,这时我们可以这么做:

1. 注视面前环境,将焦点尽可能放在这些事物上。

2. 手指眼前事物,一个接着一个,并且用嘴巴念出他们的特征。比如我现在面对书桌,我从左边开始指着事物,念出:「我看到一本白色的书,大约有两公分厚,书名是……作者是……,然后书旁边放着我的蓝色笔袋,笔袋上绣了一只袋鼠……」

3. 操作一阵子,感觉比较放松,这时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然后找个地方坐下,进行前面提到的放松练习。

#补充:建议平常就先多加练习,等焦虑来临才开始做,往往因为不熟练而缓不济急。熟练方法后,也能在他人需要时,现场提供帮助。


§结语:与焦虑共存

前述练习,都在帮助我们放下控制,回归自我。

松弛训练帮我们回归我的身体、

写作与绘画帮我们回归我的意识、

生活调节帮我们回归我的生活、

利他帮我们回归我的关系。

最后,无论是常态的焦虑或神经症的焦虑,焦虑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伴随我们一生,这些焦虑是我们自我的延伸。换言之,这些焦虑就像脸上的痣,没有绝对的好或坏,而是我们人性特征的一部分。

反之,一个没有常态焦虑的人,那肯定就不是人了。

因此,请不要因为焦虑而责怪自己,特别在疫情期间,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面对自然和命运,有太多我们身为人无法扭转与改变的事物。

我想起在巴黎的时候,有次在一间知名面包店前面排队买法棍。我前面那位老太太,她前面的人刚好买完当天最后一根法棍。老太太对我微笑,无奈地摊摊手:"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她不愤怒,不难过,也不无奈,而是接受生活中总有不如意事。

有时,那些敲打我们生命的焦虑,我们可能只能无奈地摊摊手说一句:"Ces't la vie!"

望今天介绍的练习,能帮助你放下控制,不时回归我们自身,在这难熬的时刻,共同度过这艰难时刻。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焦虑共存:面对疫情,「五招心法」帮你有效处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