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的下午仿佛就在昨天,一个拉着行李箱的应届毕业生,站在开发区B座三栋楼的中间,看着大大的公司LOGO:终于到了,是的,没错了。
那时候的我不会预料到,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自己会次第打开:大师,书记,运来哥,周老师,这四重身份:
大师
公元2017年10月3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那一年没有大型的阅兵仪式,全国人民还是在用自己的每一份笑容庆祝这个国家的生日。于我,这一天是我第一份工作的法定转正的时间,我要把它记下来。
关于工作的概念,我知道的是比较晚的,我的家人都是务农为业,做农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上下班的意识。记得初中时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懵懵懂懂,原来工作是这么回事。后来经历了几次毕业之后,觉得工作好难找啊。
现在有了工作还不得好好珍惜?
爱惜自己的工作,就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想想也是,我们和工作在一起的时间有时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当然睡眠时间除外了啦。珍惜工作是一种工作态度,说到底是珍惜自己的时间和选择。
记得在新员工培训时,我做过一个脱口秀:我是怎样当上组长的
。刚参加工作,我的第一个外号:大师,就是在那个时候荣获的。当时大家都是新人,到会场找不到座位,不知道怎么连无线,不知道洗手间在哪,我就挂个工牌站在门口,自愿地为大家服务。并没有人安排我这样做,为人民群众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凡事想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做的更好
三个月的试用期你要问我有没有什么值得记述的事,我的回答是:有。能加入到一个天天向上的团体,说实话,我很荣幸。选什么工作重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同样重要。
其次,这个工作太阳晒不到,风吹不到,雨也打不到。在转正答辩时,我放了自己上个月的打卡记录。平均在卡状态12小时以上。我是很享受这个工作的。
在我得知自己转正答辩忝列前三时,我在NEWB群里写下面一段话,引起一阵点赞:
是优秀的NEWB群友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从做开始工作那天起,我就知道:生命不只有ATCG,每一个转角处都有U的参与。古人说,致广大,致精微,生命是的世界像circos图一样,是五彩斑斓的。我小时候不知道自己会做这份工作,是因为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有如此的幸运。我在申请转正答辩的自我鉴定表里面写了“我很享受这份工作”,这不是在装,我说的是大实话。人们到达一个地方,是因为在那里看的到希望。希望在哪?就在踏实的工作之中。承淡安老先生说,东方学术自有江河不可废之故。从事科技相关工作就是靠近这个时代的时间源头,欲登高山,需仰望峰顶,让我们和祖国的科学事业一起腾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300元的读书券,我将全部用来购买效率相关的书籍,并献给我们事业部。
其实奖金只有200元。我就用这些钱,买了7本书,并放在我们事业部的墙角处,和冰箱放一块,大家非工作时间可以随时取阅。下面是书单,因为当时是按300元准备的,所以会有点多,没买到的特别推荐女孩子看看《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本书的前言。
效率书单
1.把时间当作朋友
2.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3.精进
4.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5.断舍离
6.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
7.拖延心理学
8.晨间日记的奇迹
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0.暗时间
11.getting things done
12.学会提问
13.奇特的一生
还有一本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其实是高于这个列表中所有书之和的,只是年代太久,怕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它就是,邹韬奋的: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走过高潮让我们开始平凡地叙述。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有一个性质,那就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重复。我们要学会体会这种重复,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新鲜感。古人曾经曰过:
苟日新,又日新
行业发展这么快,哪个公司不在自我迭代?迭代就是在更新,而且更新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的更好一点。(哎呀,兜了一圈终于找到本文的中心思想 _)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没有那份心,是不同的。不仅是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以及生命中出现的人和事,有没有那颗想把现状再做好一点的心,温度是不一样的。
好了,问安吧。
NovaBook发布会[逐字稿]
2017年会主持人串词
书记
大约是2019年初的时候,开始在小范围内有了新的绰号:书记。因为当时给我冠以大师名号的同事已经散落了天涯。
其实是在2018年开始接触党务工作的,时任第三支部党支部书记。主要是按时催大家写写思想心得和缴纳党费,发发学习资料。当然,我也是比较喜欢读选集类的读物的。由于我们公司党员比例较高,同事们遇到党务上的事也乐于找我咨询,有时候不认识,就呼作:书记。就这样,这称呼也就弥散开来。
我们这样在私企工作的党员在组织架构上属于“两新”党员,而“两新”组织是指就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鉴于近代以来的历史,党员一般是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这样的环境下为人们服务的。所以“两新”党员如何流动(“流动”党员),组织,管理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课题。私企这一头老板一般不会乐意让员工来做这些事的,特别是那些组织意识不强的老板,没有看到这股力量在企业中的作用。
除了在群里回复一些问题之外,平时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工作。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申请了2000元的党费,给公司置办了一个书架,添置了一些生物信息,企业运营,职场心灵类的书籍以供借阅。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开始佩戴党徽。现在食堂的阿姨有时打饭时还念叨,党员又来加班啦。
徐直军||谈业务、流程、IT、质量、运营的关系
运来哥
我们公司午饭的时间不成文的规定是一个小时,所以用完餐之后还有十几二十分钟,我们会选择沿着湖散散步。像往常一样,在湖边走着吐槽食堂的饭菜,同时抒发一下工作中的感慨。某日一位同事说:运来,你应该是那种比较好说话的人,谁来找你你都给他们解答。这并不是关键,当我说了最近几个月都是这样的时候,同事说:那感觉你好像一个陀螺啊,总有人鞭策着你,让你不停的转啊转。
其实,我是一个工程师。只是最近转变为单细胞领域的御用顾问师,每天正常的上班时间都是在做着数据分析的科普工作,啊,什么是聚类啊,怎么降的维啊,这个物种可以不可以做啊,这个曲线为什么是这样的啊,这个为什么是这样的啊,这个截图的报错是什么含义啊。。。安安静静的编程不好么,那才是一个工程师该做的事情哦。
要说成为陀螺的原因:当哥了。其实我是家里的老大,我出生的第二天就当上哥哥了(虽然是堂的)。但是,直到参加工作一年多之后在有那种当哥哥的烦恼。刚工作的时候,身边都是前辈,自己是最小的小周。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免各种哥哥姐姐的咨询。如今自己成了运来哥,在可见的圈子里形成了:有问题找运来
的不良氛围。在线解答三五个人的问题还可以,当有十几个人每天轮番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还能和时间做朋友吗?
曾经,我是一个热衷于回答问题的人。当别人在群里提一个问题,就算知己不知道也会Google一下,给一个七七八八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是Google不出来的吗,那就交给时间回答吧。之前别人问问题我是乐意去查的,并不是我懂了,而是我查了,查了了之后自己也涨了见识。可是现在太忙了,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也不想去查了。看到一个问题,如果第一印象没有答案就不再愿意往下想了。工作中有同事问你,那是对你的信任的期待啊,不像QQ微信群,高兴就回答,不高兴就不回答了,何况还有一个运来哥在等着呢?
回答了那么多问题,排了那么多bug,经历了欢声笑语,走过了茂密的森林,换来一句:
运来哥,我走啦,保重啊。
成为运来哥我是预料到的,每一代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何面对后生。人都是从小长到大的,一开始自己是小小孩,只需要面对比自己大的人就好了,在最不知敬畏的年纪,仰望着整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那么一瞬间,被一句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提高一个辈分。对后生要做的当然是敬畏了,所谓后生可畏,这一点没有什么困难的。难的是团队的协作。如何有效发挥团队的力量,运来哥与陀螺传与其说是个人问题,不如说是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组织的成熟,需要这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沟通的模式。
一个成熟的团队应该是怎样的?凝聚力,归属感,有效沟通,持续交付,不断迭代。
第一阶梯:第一次做主管
2019年第45周:运来哥与陀螺传
周老师
在读书的时候看过一些职场书籍,一个整体的感觉就是现代企业生活,一般好的员工会有三个明显的优势:英语,编程,演讲。英语自是不必多说,编程也在慢慢学,唯有当众演讲这个机会和自身的准备都有点靠缘分的意思。大学的时候,作为学习委员倒是有机会在班会上和大家分享即时的或已备的心绪。参加工作后,印象最深的是转正答辩,那时候是准备了逐字稿
的,语气词都算的那种。这些经历为后来的公开演讲做了一些准备。
参加工作后,应该是在2018年开始作为公司的技术讲师给客户或者每年的新人培训。
三年来,线下的培训课十余次,线上直播课五次,做过助教、讲师、课长。在公司内部的小圈子里,也有同事这样称呼:周老师。其实,在平台有朋友在提问的时候,不知如何称呼也唤作周老师。通向周老师的之路也是我由心绪写作转向专业写作之路,在已经搬砖七十余万字,两个主要的文集是:
- 数量生态学笔记:R语言应用
- Single_Cell
周老师讲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语速快。经常在开始的前五分钟,台下会有声音:老师能不能讲慢一点,当然是可以的。为了克服语速和吐字,有段时间我还在喜马拉雅练习朗诵呢。第二个特点会在ppt的最后部分推荐书籍,这应该是研究生的时候落下的毛病。在新人培训时,甚至在开课的前一周买几本书,作为现场的礼物。第三个特点也许就是有点活跃。台下我是一个孤独的人,在课堂上却能自海起来。有时候现场找助教,就拿R语言培训来说吧,先问一下有没有自己安装过R的同学,有的话可以作为实操助教。这也许是高中时候品德课老师让我们轮流当老师时候练就的,那时候,我们会相互安排课堂上的托儿,以免尬课。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感谢各位老师的陪伴。
打破自我的标签
在开始有微信公众号转载我的文章时,要求我写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再次追问了我是谁
这个问题。有时候,你对自己有一个好的期待,事实真的就可以往这方面发展:
周运来,男,长大了才会遇到的帅哥,
稳健,潇洒,大方,靠谱。
一段生信缘,一棵技能树,
一枚大型测序工厂的螺丝钉,一
个随机森林中提灯觅食的津门旅客。
201707-202005,三年,供职的这家公司中我最喜欢的身份是一线员工,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是价值的创造者。我听过很多他们感人的故事,比如在新婚的晚上做项目、在媳妇的产房外做项目,更别说周末了。赶着一个又一个极值周期。
三年来,工作是在武清开发区,和四五十个平均年龄比我小的年轻人一块工作,是我这每年、每季度遇见次数最多的朋友。这里的工作有张力却不紧张,既严肃又活泼,我们一起默默为中国的科研提供有质感的服务。其实很多故事可以讲一讲,尽管可能每个故事会有许多相像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想过去改变世界,可是我们的每一封邮件,每一次电话,都在为那个更好的世界铺就一块瓦片。
每个人是那样的拼命,义务的加班。其实没有加班不加班的说法,经常夜里十二点还是会有人回邮件。有不少名如《全球最有钱 20 位CEO的作息时间!》讲有钱人在晚上如何睡得晚,早上如何起得早来处理邮件,我们这些没钱的人为什么邮件列表里面还有那么多待办?
有同事在你身边倒下是怎么一种慌张的感觉?不止日本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我们大多不是本地人,工作氛围倒像是在学校电脑机房一群大学生在做一个电子邮箱的猜字游戏。但是我们每一刻又都在与外界产生着联系,这就是我们创造的价值。
东方学术自有江河不可废之故
再见了,大师,书记,运来哥,还有周老师。
每一段经历都是这样,一个一个自我被打开,以某种身份的样子。人的一生好比一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流泪。这洋葱,大家开始都以为它里面是皇宫,有珍珠宝石 ,于是赴汤蹈火、全力以赴地剥。一心一意期待得到洋葱里面的"皇宫""珠宝",能在某一刻闪亮。可是当把一瓣瓣葱片全剥得丢掉了,洋葱也被剥得精光时,最终所见洋葱里面竟是空空的。
脱掉这些标签,Who am I ?时光回到2017年7月2日的下午,一个拉着行李箱的应届毕业生,独自站在开发区B座三栋楼的中间,看着大大的公司LOGO:终于到了,是了,没错了。这一幕好熟悉:
是儿时第一次到学校的门口,是初中第一次住校的寝室,是高中第一进城的路灯,是大学第一次坐火车的窗外,是毕业后第一次到北方的面馆。
合上已知,打开未知,遇见下一个自己。
最后,在这仲夏之夜,让我们高歌一曲暴露年龄的《盛夏的果实》:
也许放弃 才能靠近你
不再见你 你才会把我记起
时间累积 这盛夏的果实
回忆里寂寞的香气
我要试着离开你 不要再想你
虽然这并不是我本意
你曾说过 会永远爱我
也许承诺不过因为没把握
别用沉默 再去掩饰什么
当结果是那么赤裸裸
以为你会说什么 才会离开我
你只是转过头不看我
不要刻意说 你还爱我
当看尽潮起潮落
只要你记得我
你曾说过 会永远爱我
也许承诺不过证明没把握
不用难过 不用掩饰什么
当结果是那么赤裸裸
其实不必说什么 才能离开我
起码那些经过属于我
也许放弃 才能靠近你
不再见你 你才会把我记起
时间累积 这盛夏的果实
回忆里爱情的香气
我以为不露痕迹 思念却满溢
或许这代表了我的心
不要刻意说 你还爱我
当看尽潮起潮落
只要你记得我
如果你会梦见我
请你再抱紧我
2018周记
2019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