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渐隐的国粹

2016年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  4:1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级九段选手李世石,引发了世界的关注。为何这场比赛之所以会收到世界性广泛的关注,跟「围棋」这一代表人类几千年来来最复杂、最智慧的博弈类游戏紧密相关。

「围棋」,中国古时称“弈”,是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我们经常在古诗或者史记中记载,「围棋」是中国博弈文化和思想文明的重要体现。古往今来,都备受仁人志士的喜爱。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奕旨》说: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不同的人都能在「围棋」中得到智慧。

帝王的「围棋」有统筹全局,看清臣子性格,清楚断舍离,锻炼帝王思维;中国的帝王很少有不喜欢下「围棋」的,能做开国之君的,水平都很高。从汉高祖刘邦,到三国的曹操、孙权、孙坚、孙策等,都是「围棋」爱好者。曹操是一流的「围棋」高手。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喜欢下「围棋」,明朝皇帝朱元璋禁止全国人民下「围棋」,怕老百姓玩物丧志,但自己却天天下「围棋」。


文人雅士的「围棋」,也叫“手谈”,文人除了将其当做雅技,还能借棋抒怀和隐喻,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胜负没有胜负的方式或过程重要,如果赢棋了,但赢得方式猥琐赖皮,与自己的志向、风度和格调不协调,那么赢了也是输了。文人之棋,棋是载体,棋背后的意涵才是他们最重视的内容。

我们熟悉的文人雅士跟「围棋」相关的诗句有: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代 赵秀师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       ——唐代 白居易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唐代杜牧

 当轩对棋弈,四面芙蓉开        ——唐代 王维

等等历代知名人士大凡都有「围棋」相关的诗句遗世。

武将的「围棋」则另有风味,很多有谋略的武将下棋,既是娱乐,也是“兵棋推衍”,用来思考排兵布阵和谋略,或是当做模型和沙盘,或是当做一种智慧启发。《孙子兵法》中的很多内容就可以视作一篇棋理的阐述。 

所以,武将的「围棋」更看重胜利,杀气重,讲究气势,平时在军营无聊,那些爱下棋的将帅也有空切磋磨练,棋下得说不定比文人更好。为求胜利,不拘小节,古代武士棋比文士棋更接近于当代的竞技「围棋」的价值观。

「围棋」的起源

「围棋」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相传,尧帝有个儿子叫丹朱,丹朱从小不听话,长大后又不务正业。尧帝十分担忧,为了教育儿子,就教丹朱下「围棋」。丹朱十分喜欢下「围棋」,连帝王也不感兴趣,尧帝便将帝位传给了舜。


春秋时期已有明确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同时,孔子《论语·阳货》也有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说明在春秋开始已经在社会广泛流传了。

隋唐宋时期「围棋」有进一步的发展第一个发展是:由19道棋盘代替了过去的17道棋盘,从此19道棋盘成为主流。第二个发展是:隋唐的开放性政策,「围棋」得以广泛传播,高句丽、新罗、百济把「围棋」带到了朝鲜半岛;遣隋使把「围棋」带到了日本国。第三个发展是: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四艺”之一,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

明清两代,「围棋」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名家众多(鲍一中、程汝亮、过柏龄等),流派纷起(永嘉派、新安派等),还出现了《四子谱》这样详尽的著作问世。是我们「围棋」史的一个高峰期。

到19世纪中叶后,因为各种原因,日本的「围棋」水平赶上中国,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成立了大力推广、发展「围棋」,实行了跟国际接轨的段位制,也诞生了聂卫平、江维杰、范廷钰、时越等等领军人才,极大的激发了民间学习「围棋」的热情。

截至2017年,职业「围棋」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和韩国。韩国在对战中国上渐居下风;而日本已经难以和中韩抗衡。


「围棋」的规则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

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中国胜负规则

(一)贴3又3/4子的规则:

第一步,把死子提掉。

第二步,只数一方围得点数并记录下来(一般围得点以整十点为单位)。

第三步,如果数的是黑棋,再减去3又3/4子,如果数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第四步,结果和180又1/2(棋盘361个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就算胜,否则判负。黑目数超过184.25子即胜,而白只需超过176.75子即胜。通俗来说为白棋177子为胜,黑棋184.5子为胜。

(二)让先与让子:让先不贴目,让子要贴还让子数的一半(就当被让方是预先收了单官)。

「围棋」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围棋」的修养

中国的文化大都追求一种文雅,比如书法家写字讲究心平气和,所以「围棋」也是非常文雅,几乎所有的雅用在「围棋」上面都很合适:下棋的场所最好环境幽雅;对弈的身形要沉稳端庄,举手落子姿势优雅;棋盘棋子古色古香,式样典雅。在下棋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临危不乱的镇定功夫。同时,棋品的培养可以有助于个人思想品德修行的煅练。有利于个人品质的锻炼,修养。

「围棋」展现中国独特思维

「围棋」棋盘是四四方方的,棋子是圆的,含有“天圆地方”的世界观。棋盘纵横各有19道,共计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把中国古代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

「围棋」彰显中国智慧

「围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辩证法:冲突中的和谐。1、一人走一手,轮流下子,先行者贴目,它遵循的是公平原则。  2、两眼活棋,棋以气生,气尽棋亡。它作为一种生命法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气为本的生命观。  3、空多、子多为胜。一切战术以最大效率的围空和保存子的存活来展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财富观,有土地有人,才算赢。这正是原始时代生存法则的再现。

「围棋」讲述做人道理

下「围棋」有十个要诀: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救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告诉我们道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的道理。赢棋,是因为对手输给了你,是对手下错了。想要不犯错误,就要修身养性,不要妄动杀机,要学会在任何形势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学会等待。及,「围棋」先教人怎么不输,而不是赢,所以,「围棋」是君子自省的艺术。

「围棋」的气节

「围棋」之规,两眼活棋:棋子放在棋盘上,便有了气,旨在表明,从这一刻起,它有了生命  人活一口气,有如「围棋」棋盘上一棋子,无论唯心还是唯物,都是人生一真理。「围棋」独特的语言:气。你在棋盘上的“气”越多,表明你的棋子在棋盘上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这个“  气”,你可以独享,也可以与敌人共享,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状态。


「围棋」上还有“眼”,“眼”是一种自私的东西,只为你所有,因为那是你生存的根本,是只属于你自己的气,实则乃生命之气,是敌之不可侵犯也侵犯不了的。  敌方的棋子放在你的眼位里是要死掉的,而你的棋子放在你的眼位里,你的整块活的棋是要死掉的,换种说法,在两眼活棋的情况下,敌人是无法置你于死地的,而你自己却很容易就能自毁生命。

在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节选过一篇「围棋」相关的矫健创作的短篇小说《天问》,气势磅礴,荡气回肠,读完令人感概万千。

“众人登山围拢教师,见他异样神情皆不解。纷纷问道:“你看什么?浑沌干啥?”教师答:“下棋。”“深山旷野,与谁下棋?”教师沉默不语。良久,沉甸甸道出一字:“天!”

俗人浅见,喳喳追问:“赢了还是输了?”

教师细细数目。数至右下角,见到那个决定胜负的劫。浑沌长跪于地,充当一枚黑子,恰恰劫胜!教师崇敬浑沌精神,激情澎湃。他双手握拳冲天高举,喊得山野震荡,林木悚然——

“胜天半子!””

「围棋」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哲思的精华,时常下下「围棋」对我们修身养性,培养逻辑思维,提升个人修养都有莫大帮助,同时也希望这一国粹能够弘扬光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上「围棋」。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棋」渐隐的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