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式。
1、先读目录,想象作者想说的是什么,想怎么来讲。
2、从自己喜欢的地方,需要的地方开始读,让书服务于我,而不是我单纯的去膜拜书。
3、用一些软件,随时记录下来书里面产生的感想。并且争取能够在读书之后把书里面的收获变成可以提升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直接的动作。
4、导出笔记,进行再梳理,再整理。
这种方式是否可行,目前还在摸索,不过,从刻意练习中,也学到这样一点,检查自己的专注程度,能够越来越专注的看下去的方法,是好方法。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如何定义刻意练习。
1、刻意练习的定义,
特别针对已经具备评价体系的项目或者学问,有先进的练习方法,有导师,突破练习者的舒适区,能够建立反馈并最终形成自身持续监督检查的机制。
看到这里其实有点奇怪,那么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并不能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像作者举的例子,成为记忆大师记忆更多的数字、练习演奏、成为空手道黑带等等。那么运作一家公司,这是否可行呢?毕竟这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也许刻意练习抽象的原则,可以适应更加广的范围。
2、刻意练习的原则
作者给了遵循刻意练习原则的推进方法。
a.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
b.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c.辨别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和其他人表现不同,那些差别就可以解释他的卓越成就。
3.心理表征是什么
读的当中作者反复提到心理表征,可以说,如何理解心理表征,是能够实现刻意练习的核心关键。
检查是否能够构建对一个技能的心理表征,也是能够高效学习和真正掌握的核心检查点。
a.心里表征在运动中类似肌肉记忆,通过正确的训练,把基础的动作变成肌肉应对,从而解放大脑去做整体的战略上的判断,对能量使用的策略的决策。而更广阔的范围里,是一系列的和一个行为有关的关联信息。
很像我在练习瑜伽时的收获,瑜伽开发了感官的颗粒度,瑜伽练的好的时候,不是出汗,不是呼吸,甚至不是感受,是身体和心灵合一,是我深入去体会自己的时候。
b.所谓心理表征的核心,是对好的、正确的的东西的全息的理解和认知。并能拆解出来哪里好,好在哪里的对比细节。
c.作者所谓心理表征,是概念的聚合,是概念间关联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聚合。通过对聚合的总体把握,从而对一个现象有一个全息的认识。如果用中文来解释,可能用全息记忆,或者全息感知更准确一些。
4.遇到瓶颈、找不到导师、进展停滞怎么办
这是所有学习和成长中都会碰到的最普遍的现象。作者的解决办法和我考虑和正在做的一样。
a.持续的找到自己的动力,从动力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所有的不能坚持,都是因为动力不足。而动力不足的根源,是由于愿力不够大。如果你减肥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好看,那么还有很多并不在意你的人,这太容易放弃了。更进一步,是你为了让自己变得健康,而这样也能够让你不用那么急功近利,只要身体越来越健康,身体匀称是个必然的结果。如果更加进一步,如果你感知到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无限的放纵自己的欲望,会发现自己走在一条愈加黑暗的道路上,这时候你幡然醒悟,用各种的欲望去挑战自己,去提升自己控制自己内心的能力,这时候,感官上的欲望,甚至会成为你优化自己的促动。总之,动力不足,来自于认知的不足。动力的提升,最终归于认知的提升。
b.基于以上,瓶颈是一种提示,告诉你需要更换更好的导师,或者现在使用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你了。
c.自己永远是自己最终的导师,你必须要找到动力,找到检测自己的方法,当然,开始的时候,刻意练习给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搭建自己的全息感知,就是作者说的心理表征。
读后感——
这本书最意思的点——用数据,破除了所谓天才论,基因论,让很多看似觉得是来自于遗传和基因的能力。比如记忆力,格斗能力,运动能力,都变成了可以挖掘个人潜力来实现的。
对工作中如何提升自己,有明确的指引——找到师傅,找到要提升的点。不要抗拒走出舒适区,设定目标,做好检查点,观察反馈并持续提升。
对一些常识的错误的破除——一,不是基因的问题,二,不是练习就可以,三,不是埋头努力就会有结果。四,兴趣是初动力,而专注是加速剂,当极致的专注时并没有乐趣可言,而极致的专注带来的战胜自己的成就,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刻意练习的未来——是把自身的掌握的信息串联和关联起来,并且和整个世界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匹配,了解自己的角色,位置,定义。
这就是金刚经回答的问题,如何修行,何处安住,如何降服内心。
我希望尝试用最近在做的薄荷阅读,来进行进一步的反馈。完成阅读后,尝试自己把文章复述出来。然后发给老师来看看。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美中不足——作者组织文章,好像并不是用的刻意练习的方法,把心理表征放在最前面,让大家先建立了概念,再去理解刻意练习。我想起来《马桥词典》,碎片的读了各个词条,反倒在心里建立起了对马桥这个地方的整体概念。这大概也是人性,试图整体的把握一个概念,把事情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