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 | 你掉的每一根头发,都能替你赚钱。

image

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178个城市故事

“收头发,收辫子,收长头发辫子”,

一个扩音器搁在车把手,

用夹杂河南方言的普通话,反复播放。

街坊探出头来,谈好价钱,

坐在街边,头发就一束束地剪下来。

image

有传言说用来做酱油,

但几百块收的长辫子,

拿去做酱油不得亏死。

其实,背后的真相比三千烦恼丝,

更加错综复杂。

image

河南许昌,三国时曹操曾在这里建都,

至今还留有丞相府、春秋楼。

路边收来的头发,

打包送去许昌的农民房里,

走近,你甚至能闻到洗发水味道。

别看它们乌漆嘛黑、乱糟糟的,

一个四五平方米的房间里几大包,

就价值六十多万。

当地人管这些收来的头发叫

image
image

一筐筐分好类的头发。

从100多年前,许昌开始赚“黑金”。

清光绪年间,一个德国人跑到河南许昌。

他发现当地人头发又多又厚,发质极好,

就在那里办了一个头发收购站,

用德国产的钢针,换取中国人的头发。

欧洲人头发自来卷,容易打结又容易断,

一顶假发盖头上,脱发掉发没烦恼。

看到欧洲市场的刚需,

许昌农民纷纷扔下锄头,

开始走街串巷去收头发。

image

收头发时,贵的要好几万,最长有一米多。

image

许昌卖货郎一路走南闯北,

过麦田、经湖泊、进深山,

收集黑长直的天然秀发。

河南、湖北、内蒙、四川、云南,

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

全国乃至全亚洲的头发,

都汇集到这个中原小城,

靠档发成了闻名全球的“头发窝”。

image

卖得最贵的头发是“处女发”,就是从未经过染烫的头发。而价格最便宜的是“标准发”,那些从梳子上收集的掉发。

制发,几乎是许昌人与生俱来的记忆。

许昌男人们到外地收头发,

女人们在家乡理头发。

三五一群,搬个板凳,

抓一团缠绕的头发,

挂在一行钉耙上,

先扯,后理,再拉,

稍不留神,指尖就会刮破。

这里的女人手上总有大大小小的伤疤。

image

一天8小时下来,

将不同长度的人发分类归档,

大概能赚100块。

小孩上学的钱、老人住院的钱、

吃饭加菜的钱、过年红包的钱……

统统从这些纠结的头发,

一缕一缕地赚出来。

image

就像农民爱惜粮食一样,

许昌人也很宝贵头发的资源。

当地女人出去理发,

会把剪下来的碎发收拾回家。

平日梳头或者洗头掉下来的头发,

也会攒起来,卖给发型厂做原料。

image

中国人的头发几乎都能漂褪到接近透明的颜色,仍然无损发质。

头发清洗、上色、梳理、编织……

一顶假发的制作整整有121道工序。

高端的还要手工一针一针缝制,

最少要2万针,耗时3天。

根据制作原料和工艺的不同,

发套卖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image

高档的假发,有一半成本在人工。

靠着这门“做假”的生意,

许昌的企业做到上市,

连美前国务卿赖斯,

也是许昌假发的忠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假发制造国,

近一半出口的假发来自许昌。

每4个戴假发的美国人,

有一顶假发是中国制造。

image

中国85后警察发际线上热搜,

90后最近刚开始担心脱发,

欧美90后早把中国造的假发,

妥妥放在年底剁手的购物车里。

image

当金发美女掀起头盖骨刘海,也就是在召唤假发。

明星秀场上戴假发,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维密大秀的后台,放了一桌子的假发。

女明星匆匆走过红毯,掉下一撮假发片,

摄影大哥也见惯不怪。

image

对于假发,欧美人当作头饰,

而非洲妹子把它当做必需品,

可以不穿衣服,不能不戴假发。

黑人发质特殊,长得慢又特别卷,

却偏偏喜欢长发飘飘的造型。

image

像碧昂丝这样的非裔明星,

想要一头性感的大波浪,

全靠发套和发片。

嘻哈圈流行的小辫和脏辫,

也要用假发和真发缠在一起编。

image

在非洲,家里没有三四顶假发,

妹子不好意思说是懂得精致。

哪怕住在贫民窟,

也要打两份工去买假发。

中国出口的假发,价廉物美,

自然成为非洲妹子的福音。

image

河南,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核心,

因着外贸经济的影响,

发展成全球假发制造的中心。

从河南的一个城市开始,

中国人的青丝化作金发、小卷、大波浪,

戴在欧洲人头上,织进非洲人原发。

一个中国农村妇女,

和一个非洲年轻女孩,

两者的距离不过几根发丝。

这是一门价值几十亿的生意,

更是改变过亿女性命运的生计。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昌 | 你掉的每一根头发,都能替你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