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本我、自我的相爱相杀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结构分为三个阶段,本我,自我,还有超我。放下“超我”,我想先聊聊本我与自我这两兄弟。

集绿茶心机婊于一身的本我

我的本我很懒,可我无力反驳,毕竟懒惰是人的天性。亚当和夏娃被蛇诱惑,偷吃圣果的时候,正是因为那一刻的懒惰,没有向正在伊甸园散步的上帝询问,所以惹怒了上帝被逐出了伊甸园。

本我的放纵有很多种,有时候即便是定好闹钟,本我这小厮也要跟我耳语,致使我赖床个十分钟。本来定好的目标,他又变成那只捣蛋的monkey,欢乐的跳来跳去,还时不时的改变我的航行路线,于是事情一再的拖延,导致最后都没有完成。

都说拖延有一个好处,就是会有激发你的创造力,我不否认这一说法的理论性,但是与我而言,罪恶感比创造性的成分多一些,即便是满满的罪恶感,还是无法摆脱到拖延这件事儿。因为,本我的内心总是会被各类欲望填满,他就像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小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先满足一己私欲。

学着推迟满足感,遇事先把本我的欲望放在一边才能获得成功。

棉花糖实验正是说明了这一点,那些孩子并不知道何为延迟满足感,但是,他们在内心深处会告诫自己,“再忍一下,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

这就好像是在与本我做谈判,“再忍耐一会儿,待会儿给你两块糖吃”,本我说,“那好吧,我相信你”,可是还没有到时间,本我就按耐不住了,他抓紧棉花糖,左思右想,要不要撕开那个包装纸,把甜甜的棉花糖放在嘴里?

这时又有一个声音说,“不能前功尽弃啊”!那一刻,这些孩子就是在与自己的本我做思想斗争,只有说服或者战胜了本我就能获得最大的胜利。但是提早把棉花糖吃掉的小孩,就完全被本我牵着鼻子走。

即使如此,我还是要感谢我的本我,因为他有时候会让我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快乐,特别是在一些困苦的时候。

比如最近去健身房锻炼,要练上肢力量,那是特别艰难的一段时间,肌肉的酸痛感跟无力感让人想要放弃。突然心机婊本我又会这样对我说,“你看,从镜子中看你的身体线条还是美美哒”,我捂脸无奈,只有一边感受身体线条的紧致一边咬着牙做下去。

本我的真让我对它爱恨交加,我想此生必定要与它死扛下去了。

老实巴交恨铁不成钢的自我

自我就像是一个汽车驱动,前提是可以自动定位的驱动,它具有有一定目的性的。

最近我学到一个关于睡眠的小知识,为了合理睡眠,改变自己白天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我每天都按照睡眠周期睡觉,根据工作时间将睡眠限制在三个睡眠周期到五个睡眠周期之间,并且要以完成一整个睡眠周期为节点。

有人说,你这样生活太累了,连睡眠都要把控住,不好意思我的自我就是如此硬气的什么都要尝试的做,况且人生来并没有绝对性的放纵和自律,合理的条条框框框的加限只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我知道只要坚持去做,培养这么一个小习惯,就会觉得其实没有那么辛苦,一切好像都是自然发生的,自我驱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好的习惯再把它交给本我,果然老实巴交,辛苦养大的孩子还不等给养老就送给了别人。

记得以前在大学时候,听说人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水才对身体有益,于是我们就查了什么时段喝多少水,并把它写下来,粘在墙壁上,方便去看。但是事实上,我们仅仅做到了晨起喝上一大杯温水的这件事儿,其余时段并没有严格按照它的时段和水量去做。看到了吗?因为本我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显示自己的主权,可是自我还是勤勤恳恳,最终培养了我早起空腹喝水的习惯。

自我的精力就好比一节充电电池,有电量限制也可以充电,即使是恨铁不成钢,自我只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无限能量,游戏人生并不可能开外挂。有限的精力需要合理分配在每一件事上,甚至仅仅用在一件重要的事,什么都去会变成什么都做不好的惨局。

学习读书这件事儿更是如此,逆人性的有功利的学习与阅读,一定是带有明确的目,或是自身应用,或是解决的问题,总之一定是主动去寻找知识。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看似是被动接受,事实上是带有解惑这一目的性。

几天前晚上健身完回家,路过一个书摊,15元一斤,我感叹知识的廉价,于是买了一本《论语》。早些时候听书,讲书人总会提几句论语的话,原来现今很多牛人总结的知识模块都在论语中出现,孔夫子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又高大了,所以特来拜读,也可以作为素材的积累,何乐而不为。

我与本我、自我的相爱相杀的事还有许多。我既不想被本我的欲望所控制,也不想去做自我也盲目的事情。

有人说,那你这不是否定“我”吗?我只是不全认同,偶尔会实施抵抗,况且身后还有一个“超我”时刻监督着他们。

人,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自然存在,我们因为有如此多的多面性、可塑性、爆发性,才成为高等动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本我、自我的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