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解“道”,惊天动地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前言

曲焕章 2018-02-06 22:02:09

《佛道一如道德经》前言

作者:山顶洞人

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流传了几千年,散播到全世界。尽管无数人诋毁,却依然不损它的光辉。尽管无数人解读,却依然扑朔迷离。

稀里糊涂中,我也落入了《道德经》的“陷阱”,各种各样的版本、各抒己见的解说我看了不下200万字,结果还是云里雾里,因为没有一个把“道”讲透了的。后来我又迷上了《德道经》,还一度相信这才是老子的正本,于是在《德道经》的系统里面钻研了一年,结果发现又是一个漩涡,而且差点溺亡其中。

接下来,我又一次稀里糊涂地接触了佛法,接触了“教外别传”的禅宗。尽管如此,《道德经》依旧牵挂着我,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因缘我也不知道。久而久之,我终于发现了蹊跷,老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俯瞰宇宙的,而所有解《道德经》的人都是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视力越好,看得越清楚,然而,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想以专家、学者的身份把《道德经》解透,那是相当困难的。相反,以他们的权威,搞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误导大众倒是轻而易举的!

那么,我能解《道德经》吗?这似乎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幸好六祖慧能那“诸佛妙理,不关文字”的开示给了我信心。然而,解《道德经》跟解佛经还不一样,解佛经的大乘经典,只要扣住根本就没事。而解《道德经》必须站在“道”的高度贯穿三界,然后将双脚踏踏实实地站稳在大地上,因为《道德经》是顶天立地的:上面满、下面齐、中间直。所以,要解《道德经》,自己必须悟道,同时还要对社会、人生有足够的穿透力,否则就只能空谈。

幸好我不受任何宗派的影响,也不懂哲学之类的学术,我尝试站在老子的角度,穿过那些文字相去探寻真理。说实话,很多章节起初我也真不懂,但随着双手在键盘上敲打,智慧的话语自然流出来,而且当时就可以肯定那样解是正确的。事后如果有人再问我某些段落的义理,也许我又不知道了,因为当时就不是我用大脑思维出来的,而是自动蹦出来的。

“道”好说,但要围绕八十一章写出引人悟道的八十一篇文章就难了。2015年闭关的时候,我写出第一稿,搁在电脑里不敢示人,2017年闭关时在第一稿的基础上删除了两万字,又增加了五万字,本人比较满意了,准备扔出来了事,谁知事情远没有我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本书还要流传下去的。所以,为了谨慎起见,又由证道者(匿名)修改了第三稿,增加了四万字。全书共19万字。

《道德经》真可以说是一部万宝全书,是一部人人值得学习的书,不管从政、从商、从军、从工、从农、从学等等,拿了《道德经》都有用,都可以从中找到他需要的营养。所以,我并不想把《道德经》解析为一部修行书,我希望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看它,但是难度很大,毕竟“道”这个东西不管怎么解说,都不可能让太多的人领悟,就像高等数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学不懂的,只能蒙混过关。

解《道德经》如果只是依文解字,就事论事,那就等于讲解古文了,与讲“道”无关。讲“道”是必须离相的,如果只在事相上说来说去,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与“道”无关。所以,关于治国、用兵等章节,我基本上不在文字上就事论事,而是只论其中的“道”。其实,《道德经》本身就不论治国、不论打仗、不论修身、不论文化教育。老子是借一切事物来说“道”的。老子所说的所有事物都只是当事例用的,目的是引出真正的“道”,如果我们解析的时候仅仅围绕事例大说特说,哪怕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

所以,真要解开《道德经》的密码,就必须跟老子站在同一视角,否则就只能瞎子摸象!然而,如果我解析的时候仅仅只在“道”上说,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在守住根本的同时,我尽可能地放下更多的梯子,希望有多一些的人可以通过梯子上“道”。 有意思的是,别看老子什么都“不论”,我们不管处于什么阶层,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性别年龄等差异,谁都可以从《道德经》中获得他所要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同样一句话,站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解释,各得其所!不过,如果学《道德经》仅仅是各得其所,却不能悟道,那就可惜了,所以,我的解析重在把“道”说活、说透,同时,我也尽可能的照顾所有有缘的读者,把“道”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益处。

不少人认为老子讲的是玄学,不切实际,这是严重的误解。“道”就在我们生活中,只是我们不明白。我们学《道德经》也不是为了什么信仰,是为了能够明明白白、自自在在地生活!要知道,“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我们真要把“道”学好了,那种轻安、自在、洒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抛开所有的成见,去“道”中溜溜呢。

​ 特别提示:根本、自性、自性佛、自性家园、自心佛、真我、佛、道、空、空性等等都是一个“东西”,只是为了表述方便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名词而已,大家不要被文字相给绕迷糊了。再者,提到“相”或“相上”,就是说现象界的事,也就是世俗人认知的事;提到“根本”或“离相”等,都是在“道”上论事。学佛修道如果不能站在“道”上去看问题,那就不算学佛修道了。

偈云:

终日学佛不识佛

造业总比消业多

若能见性明根本

贪嗔痴慢皆弥陀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道”解“道”,惊天动地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