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吹牛大王历险记》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76天。


今天分享《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被誉为18世纪儿童文学的瑰宝,充满欢乐的德国百年童话,是外国文学经典,也是我国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

与其他经典不一样的是,本书是由两位作家共同完成。第一位鲁道尔夫·埃里希·拉斯伯,1737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贵族家庭。他学识渊博,智慧过人,对于矿物、地质、火山和语言学等均有研究。拉斯伯以翻译成就闻名世界,1788年大不列颠五百名优秀作家榜称他为享有极高荣誉的卓越语文学家。

另一位作家戈特弗里特·奥古斯特·毕尔格,则比拉斯伯小十岁,他是德国狂飙突进时期的著名诗人。曾在格丁根大学任教,在风格上继承了民间诗剧的传统。

《吹牛大王历险记》,由拉斯伯和毕尔格两位作家,根据于十八世纪德国男爵明希豪森,他所讲述的荒诞离奇的故事,改编成的幻想童话集。但不同的是,明希豪森男爵的确有其人,他是十八世纪德国汉诺威地区的庄园主,出生于名门望族,明希豪森又是一个军人,在俄国服过兵役,参加过土耳其战争,喜欢打猎,擅长言谈,生性幽默,慷慨大方。

明希豪森退伍之后回到了德国,编出许多异想天开的冒险故事。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很快被公认为杰出的故事家,后来又经过拉斯伯和毕尔格两位文学家的精心改编,才有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明希豪森故事。

明希豪森既爱说大话,同时又正直善良,勇敢机智。既是无所畏惧的冒险家,又是具有可贵品质的骑士。文学大师高尔基称它是受到人们口头创作影响的最伟大的书本文学作品。

很多大朋友可能会因为《吹牛大王历险记》这个名字而觉得荒诞不经,认为小朋友可能会养成说谎吹牛的坏习惯。但其实这是翻译上的误区,在德国,更多人将这本书称为《明希豪森男爵历险记》。而最初的中文译本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将本书译为《吹牛大王历险记》。后面的版本也都延用了这样的译名,但本书绝不是教孩子们如何说大话,如何说谎。

事实上两位作者,均是模仿着明希豪森男爵的语气,用一种戏谑轻松的方式,讲述一个又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全书存在着多个短小单纯且节奏明快的口语故事。既可以独立成篇,又有前后联系。

法国著名的启蒙家、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能称其为人。

对于儿童来说,培养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吹牛大王历险记》的故事,就是最早将想象力玩到极致,玩到无与伦比的典范,正是因为那一个又一个,即使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的绝妙创意,它被评论家称为超越时代的作品。

《吹牛大王历险记》里想象,第一个特点是既遵循逻辑,又推翻逻辑。《眼冒火星打野鸭》中明希豪森男爵去打猎时弄丢了火石,不能够点燃猎枪的引火盘,只能任凭马上要捕获的野鸭就此飞走。到这里为止,所有情节都符合客观规律,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冒险故事。随后作者笔锋一转,马上打破自己先前创造的逻辑,带来了全新的滑稽设定。明希豪森男爵朝着自己的眼睛打了一拳,打出了火星,用这样的火星直接点燃引火盘。一枪打死了四对野鸭、一对大鹤。

类似的例子还有。打猎回来的明希豪森,路过一个没有架桥的泥潭,勇敢的他没有选择绕过泥潭或者原路返回,而是鼓励自己的马儿攒足力气,飞跃泥潭,可惜估计错误泥潭太宽了,马儿飞跃失败,他和马儿一起摔了进去。滑稽的设定再度出现,明希豪森急中生智,扯着自己的小辫子,将自己拉出了泥潭,完成了神奇自救。

先用客观真实的语言,交代事件发展经过吸引读者注意,然后利用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谎言铺垫笑料,推翻之前的逻辑,以想象力为根基,让简单的故事巧妙反转。

《吹牛大王历险记》想象的第二个特点是追求无限的可能性。在《狼拉雪橇》的故事中,明希豪森男爵来到俄罗斯,使用马拉雪橇时,正面遇上了一只可怕的饿狼。作者非常准确地描述了遇见饿狼时的情景。

“我的马儿像疯了一样飞奔着,但狼还是越来越逼近我了,我几乎能听到它粗重的喘息声,还有牙齿在我耳边咬得咯咯作响。”

夸张的手法渲染当时冒险的危机,使人身临其境。随着故事推进,饿狼从后方进攻,吃掉了马的半个身子。明希豪森当机立断,抡起马鞭狠狠抽打狼的屁股,不明所以的狼,遇到突如其来的袭击,立刻尽全力向前奔跑,正好挤掉了马的前半截身子,自然而然套上了原来马的驾具,给明希豪森拉起了车。

这段情节就放飞了想象,虽然狼拉雪橇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按照明希豪森的解释似乎也合情合理。

这本书首次出版发行的时间并不确定,约在1786或1787年,肯定不存在所谓的“狼拉雪橇”,但后来人们真的开发出类似的活动,也就是使用西伯利亚雪橇犬拉雪橇,这种雪橇犬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哈士奇,昵称“二哈”。与狼的基因有着99%的相似度。

《吹牛大王历险记》可谓意识超前,为“狼拉雪橇”开了先河。书中还有这样一个例子,明希豪森男爵在太平洋旅行时,遭遇了沉船事故,漂流到一座孤岛,岛上一个欧洲人声称,在这座岛上等几天,天上就会下起“肉饼雨”,明希豪森并不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故事却从科学层面,解释了这种可能。岛上的山里长着许多品种特别的树,树上能结出很小的果子,样子和味道像是肉馅饼,果子半熟时容易被大风吹落,然后就会像冰雹那样落在平原上,类似事件现实生活中也有发生。

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有个叫做洪都拉斯的国家,每年五月到七月都会下起“鱼雨”,鱼儿从天空飞落掉得满街都是正是因为洪都拉斯沿海,五月到七月那会儿会形成强龙卷风,龙卷风会把鱼从海里卷到岸上。

马克·吐温在经典作品《王子与贫儿》,创造了高高在上的王子和垃圾大院长大的贫儿,竟然长得一模一样的情节,两人换过衣服后谁都分不出他们,后来王子被阴差阳错地当成贫儿赶出了皇宫,贫儿则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子。

欧·亨利经典短篇《麦琪的礼物》也设计出这样的桥段,丈夫给妻子准备的圣诞礼物是一个发卡,为此丈夫卖掉了自己心爱的手表,妻子给丈夫准备的圣诞礼物是一个表带,为此妻子卖掉了自己的长头发。

等到交换礼物时,礼物对他们二人而言,却已经完全不需要了。可能每一件事情成立都需要种种条件的限制,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追求极致,让巧合成真,甚至变成预言。这就是文学的无限魅力了。

明希豪森在沙漠上准备解手,顺手抓来了一缕阳光,挂上自己的马鞭、帽子和手套,随后阳光被太阳收回。明希豪森抢回了马鞭,帽子和手套却飞向太阳,变成了太阳黑子。

这种情节与中国古代神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古人对于月亮观察,衍生出了广寒宫,月兔、嫦娥、吴刚等神话传说。虽然这些幻想大多丰富而大胆,但仍然以现实所见为基础。

另外我们知道,月球的天体运动会带来海洋的潮汐现象。《吹牛大王历险记》则又带来了一番全新的解释。明希豪森曾经亲自登临月球,发现月亮和人一样有着许多巨大的毛孔,可能会吸进冷风。冷风吸多了,月亮就会腹痛难忍,只好使劲儿按压自己的肚皮。

正是这股力量引起潮汐,所以明希豪森得出了最终结论,地球是否会潮起潮落,只要取决于月亮是否会肚子疼,大朋友试着以本书的文本为基础,再从科学的角度,为孩子讲解哪些想象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想象是凭空猜测和假设的。以此为导入,慢慢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除了想象力,这本书能够一直吸引小朋友的,也是因为它能够摆脱成人高高在上的架子,用儿童喜欢的幽默感,亲易近人地讲故事。

在《活动的头盖骨》这个故事里,明希豪森认识了一位老将军,听说老将军酒量很好,千杯不醉,因为他曾在战场受过重伤,换了一个可以活动的银质头盖骨,快喝醉时只要翻开头盖骨,酒气就会从头顶蒸发。明希豪森并不像大人一样认真询问,而是起了顽童想法,故意坐在老将军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带有火星的纸片,趁老将军喝酒把头盖骨翻开时,立刻用头盖骨蒸发出来的酒气,点燃了纸片。望着老将军头顶美丽的蓝色火焰,明希豪森仿佛是看见了圣诞老人。这样的描述既像是孩子的恶作剧,又充满了活泼单纯的童真童趣。

在《半匹马上建奇功》这个故事里,明希豪森的战马被铡刀截成两半,本应充满暴力血腥的战争,也被作者用趣味的儿童语言重新整理。明希豪森骑着战马的前半截身子回到城里,战马的后半截身子,不但没有按照人们常规的思维死去,反而活蹦乱跳地打赢了所有敌人,开始散步,马夫甚至回报,它现在还在那儿玩呢。

残酷的战争被想象力与幽默感,转换成了轻松搞笑的游戏,大大改变了孩子对于故事的接受程度。明希豪森本人也有着非常经典的口头禅,每每说完大话,都会这样补充。

“对于这些违背事实、添油加醋甚至不可能的实现的事,我总是不能容忍”。“我的事根本用不着吹牛,就已经足够打动人了”。“对于违背事实的吹牛故事,我可不愿意多说”。“说这种不尊重事实的吹牛故事,简直是在自取其辱”。

小朋友明明知道他的每个故事都在吹牛,偏偏他就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种前后反差带来的喜感油然而生。很多学者研究认为,这本书是讽刺文学的经典,因为它讽刺了一些冒险家虚构夸大自己冒险经历,妄自尊大,信口开河的行为。但我们却不希望大朋友延用这个方向过度解读,回归文学本身。

这就是一本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想象力开发教材。书的重点不在吹牛,而是通过夸张的行为和情节抒发真正的冒险精神与敢想敢做的艺术创想,让孩子体会到文学无穷无尽、肆意发散的变化。每一种读书带来的新奇想法,都是孩子开启文学思维的启蒙。

你可能感兴趣的:(【97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吹牛大王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