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上篇

2020年6月9日,我用了三天读完了这本书。

封面

这是三年前丁磊送给我的,一个二十出头活力四射的女孩,长发细腰,小脸尖下巴,一笑露出整齐的牙齿,却有兔子般的可爱。爱读书、爱跳舞、爱旅游,工作是她旅游的一部分,起码我这么认为。来新加坡算是她旅游的开始。我们在读书会上认识的,一共相识一年多。一次换书活动上,她送了我这本书,我放着一直没看。她离开新加坡举办的最后一次读书聚会是在一个茶庄里,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之后只是朋友圈、脸书上看到她的更新,从这个城市到了那个城市,聚会的、健身的、风景的,不知又在旅游还是出差。

我与她两年没有联系了,大概一年前从我的联系簿删除了她。哎,就这么个臭毛病,联系簿里长时间不联系的或者偶然添加却从未见过的人,备份后,定期都会从手机里删除。也许,对曾经熟悉的人,时间冲淡后,问候变得空洞起来,不说话看着又闹心,删了清静些吧。这样的朋友一堆,被我这怪癖的交友观通通扼杀了。

认识一个人应该是方方面面,我与她只是以书相识,可男女有别,年龄和性格也差很多,没有了聚会的亲身接触,真经不起时空的淡化啊。此刻,把以上的一串联,她的形象又清晰起来,从这本讲述徒步来回忆和救赎自我的书里,仿佛重新理解她的生活追求了。回想我在她那个年龄,所谓自由的黄金时段,我没看过这般的书,也没想过像她那般去活。可一个女孩有多少需要回忆和救赎呢?或许这本书在她眼里更是本激励探索和旅游的书吧,而我的年龄介于她和书里男主人公哈罗德之间,这不免激起我的徒步欲望,也想借它重温往事了。

我把书分成四个阶段:1. 糊里糊涂走上路,差点累死,却不断被好心人搭救;2. 自己的行为惊动了社会,引来追随者;3. 追随者跟了一段时间没了耐心,散去后回归孤独。4. 见到奎妮后的惆怅和坦然。这是明线。暗线是一路来以男女主人公琐碎的回忆拼成的生活图画,随着阶段越来越清晰,最后,主人公们开悟了,读者也终于看清这画了。

我读到快一半时就想写这篇感想,除了写,隐隐中想做些什么。该从哪里下手呢?什么时候去做?在哪里?去哪里?和谁……这两天,我被这些念头萦绕着睡不好,昨天读到末尾时,心情低沉得很,弄得家人不知所以。

可能真正的徒步要到退休吧。那时,孩子们大了不需要陪伴,各项债务也还得差不多,账户里不用再扣钱,就算走上一两个月也安心,而且,那时的年龄也和主人公贴近。

我想,应该先回家乡走走,从我出生的山村,沿着公路走到县城。我长在乡村,亲戚们大多在县城,这段路不知坐车来往了多少次。路过的各村镇也呆过,却没有一个接一个连续走过。噢,我想起了,在高中时,城市里,一次假期,学校有什么活动,我从家骑自行车去了学校,山路盘绕,一共骑了四十多公里。我也记得,有次夏天,我们一家开车停在路旁,旁边都是西瓜地,路旁有人摆着西瓜卖,现摘的沙甜大西瓜,现吃。如今,怎么样呢?去年回国,农田全成了大鹏。退休后怎么样呢?

我也可以选择跨山穿过一个个村子。小时候,我经常上山玩,上面全是农田,北方旱田,有些荒凉,种些土豆玉米,一山高过一山。我和伙伴只玩到第一座山上,望着绵延无尽的山路。山路虽然又陡又窄,也有车轮的痕迹,可见,一定通向另一个村子,如果带上指南针或地图,说不定也到了县城。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走过,跋山涉水,从县城去亲戚家的村子,几十里的山路,当天到了。

还有草原天路,也该走走。那是坝上山顶的一条路,连接着我们县城和邻县,绵延一百多公里,本来是当年建风力发电车时的路,被旅游局一改造,成了天路,名副其实。每次回国,父母都带我们一家去天路,夏天最适宜,风高气爽,路边不断有小摊卖吃喝的,还有花圃供人照相,羊车、大马、骆驼来让人玩。

以上都算重温往事的恰当路线,我也想,要不要城市间走个二三百公里,走个几星期,也算对得起“朝圣”二字,但该有个恰当的目的吧,想了想,没有让我珍惜的那么远的人,去看同学就不算了。说不定,我幻想啊,当年的初恋召唤我,管她病不病,我一定心潮澎湃。不过以我现在所知,相隔就不止百公里了。还有我的初中班主任郭老师,也曾是我们的邻居,我妈妈的学生。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我们,我算个不错的徒弟。后来等我出国几年后,听说他到外县谋职,后来又听说回到本县一个镇上中学。如果我徒步能路过的话,应该说,要专门去。我想听老师一节课,不提前通知,惊喜些,直接到他办公室,但是可能吗?校门拦住我不让进吧,或者,就算见到老师了,却不见得是他正好开课的时间。哦,我忘了,那时我退休了,老师已古稀之年,不会讲课了。这个画面,永远留在回忆了。

路上的行头不能马虎,像主人公那样上路,有个补给还好,可跨山可能被渴死的,而且,主人公开始也是带着退休金住旅店的。我想,有些花费是必须的。找廉价的像宿舍一样的旅店;带两套衣服就够了,每天换洗;喝水的钱尽量不花,带个大瓶子每次住宿的时候补上;鞋要合脚的,这个不能省,磨破了必须买双好的续上;吃饭这些都能将就,随身带面包和咸菜也行。指南针和地图很重要,主人公糊涂,从头到尾没带地图,就算开始时忘了也能中途买一张吧,而且心情所致,动不动走错路,不可思议。万一遇不到旅店,或者没有便宜的,我也想着野外凑合,但要考察好安全,离市镇太偏了会有动物袭扰的危险,太近了会有人袭扰的危险。料想路过农田时经常看到小屋子,假如不是播种的季节,这些屋子当真是好住所,那时如果渴了,就要想办法找河流或者敲农户的门要水了。主人公也有吃野菜甚至垃圾堆里捡来的,我好奇怎么除了脚痛,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没拉过肚子或者感染发烧过?医疗物品很重要,除了管脚的,最好带些感冒发烧之类的。万一进入偏远区遇不到补给的商店,就要敲门乞讨了,那时,我已老头,更像乞丐,我想要水不会困难的,其他的不给我就提出买。我觉得很年轻的去要没问题,好像牧羊少年一样,还能给人在店里打工来补给。中年很困惑,五大三粗的,没人可怜。


下篇

2020年6月11日,早上8点把孩子送学校、爱人送去上班后,超市里买了几瓶水和几个小面包,背包,带上单反,开始了我的徒步。预料要经过的经常去的地方就不说了,也有曾经某时某地的发生的,触景生情,把它们一一捡回来,不知能不能拼出个轮廓来。

TOWNER ROAD 往 BOON KENG ROAD的交界处,每天早上,在晴朗的天空和充足的阳光下都是一副好画面。旁边矗立的几顿高楼也显得雅致了。

交界处

往前三百米右转到了 KALANG JUNCTION,其实我应该直走的,只是这条路里曾是我工作过的地方,在一片草地里搭建的临时办公室。记得几年前,办公室被拆了还原回草地,如今,又一个办公室。取景后折回原路。

碉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空旷的马路自有它的美,从人行道穿过时我便注意了,于是,把相机备好,等下一次人行道绿灯时我又走回去,在路中央取景。

马路

沿 BOON KENG ROAD 左拐,进入 KALANG RIVER(加冷河畔),贴着河避开马路和地铁轨道的喧闹,可以到国家体育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远处水中的倒影舞摆起来却不失方寸,依然有它对称的美。

倒影

河边的几座住宅和售楼效果图里的模样相近,住在里面的一定很知足吧。

矗立

巴士站一排排停的车,这种景象贯穿整个徒步,一并收在这里吧。这些车天天咕噜噜地转着,应该歇一歇了。

出租车排队
巴士排队
观光车排队

林边的小屋也很别致,你可以猜猜它是干什么的。

小屋

这时,短暂地告别马路和建筑,心思留在了周围。草地里到处是小蝴蝶,紫色的居多,偶尔有棕色的,扇动不停,只可观看,不易取景。倒是旁边的一片粉色的蒲公英比较老实,我把焦孔发大到近景模式,身子蹲不下,平放下相机也能估摸着拍了。

蒲公英

到了体育城,该和爱人说一声了。早上我提到要徒步,她让我注意安全。我把手机的粗浅照片微信发过去,比哈罗德一个个找电话亭要好一些,她可羡慕了,牢骚着什么时候自己有时间啊。时间,一直都有,现在是非常时期,苦了她们做医护的,让我清闲起来。公司实行轮流上班,我在家里无聊才徒步的。我安慰她说,我做不就是你做吗?

体育城远景

体育城,从近从远,都那么美。我的第二份工作就参与了他的建造,看着格外亲切。昔日管理读书会社时,组织过一次新加坡一日游,和会友们站在体育馆旁,向着河畔一头拍照录影。这个地方就算在疫情前也是块福地,足够清静,尤其傍晚,望着市中心点点灯火亮起,相依而坐,细语情深。

体育城朝外看

从体育城折回 NICOLL HIGHWAY,向市中心进发了。沿着路旁树荫,只有车轮声,倒也安静,不时间插入鸟鸣声,让我重新注意起周围。草地里不时间点缀着黄花,蝴蝶不多,但肯落脚了。

蝴蝶

临近市中心,想起了刘慈欣。

二维打击

到了市中心,左转进入RAFFLES AVENUE。那里有一小段路也留下过我工作的足迹,是修理公路下的一个水道,在公路旁围出一小片,开个洞,供人钻进钻出,里面还有小船使用。如今,没有了一点痕迹。

曾经的工作

穿过大楼,到了旅游胜地海滨湾,以下几张照片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平时热闹的河畔只有跑步的、骑车的和工作人员,和我一样徒步取景的也有一位,但他的相机不如我的好。

金沙

脚累了,歇一歇,简短记录:

一瓶水,一背包,开始旅程。

空旷的街道,排队的车龙,少的只是人。

偶尔,插过跑步的、骑车的、上班的,

轻的不留痕迹,只有马路声。

日上杆头,口罩遮鼻,汗流发闷。

寻一高处,清风徐徐。

鸟瞰湖面,天地两分,那么美好。

是否走得太快,错过了许多?

驻足树荫,

间隔间听到鸟语,

黄的小花,粉的蒲公英点缀草地。

草地里,小蝶飞舞。

鸽子也不安睡,蹲在天桥下咕咕地唠嗑。

高楼长起,里面都是故事。

昔日的咖啡店里,书声朗朗。

清净的河畔,烟火缤纷,嬉笑阵阵。

马路远了,声音也闷了。

累了,坐下。

我问哥们夏禹在不在市中心的办公室,可惜不在,不然就能去突然袭击,他问我干啥,我就说没啥,来看看你,求个自拍。现在,没戏了,好在有人愿意和我自拍。

自拍

几步后,又累了,也饿了,走在河畔另一处,吃了,续写记录:

一口水,一口面包,继续旅程。

漫步河边,

楼将马路隔开,闷声依然,是楼的声音。

人不在,楼犹在。

昔日繁华的影子在午后更显眼了。

门廊、拱桥、雕像、码头,

浓浓的维多利亚情调,重现了阵阵扬帆和声声笛鸣。

载货、卸货、运货、卖货。

都富了,楼也高了,严严的,

化作无形的味道,招来黄鹂和乌鸦,合奏起杂陈五味。

累了,树荫下。

昔日河上
雕像
拱桥

沿河到了克拉码头。天阴了,本该走到中国城(牛车水)的,考虑要搭车回家了。新加坡的雨,说来就来。正当转身,与它不期而遇。几年了,曾经的首会,那个店还在。

首会的地方

尾声

罗素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展示了人类超级的生产力,它所创造的可以让所有人每天只工作半天甚至更少都能丰衣足食。

为什么我们还这么忙呢?

疫情让我们慢了下来,工作减少了,工资减少了,可面包还有,以后也会多起来。没有的,是一直以来的忙碌而错过的许多。一场徒步,一次朝圣,捡回我们失去的碎片,还原完整的自我。

每个人都不是活在当下,也不该只活在未来。人呐,多么奇妙,可以让时空并行着,过去经历的,如今重现了,将来也会如愿。这一切的起点就是,一次徒步,一次朝圣。

想念我的朋友们,祝福!

lazy tiger

2020.06.11 留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