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曾经的“自己”

  说个有意思的事情。好吧,是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大概大学的时候吧,八九年前的样子,就已经注册了豆瓣账号。闲置了两三年之后,在即将毕业和毕业之初的那会疯狂使用了一段时间。所谓的疯狂使用跟初初有了微博开始疯狂关注觉得比自己厉害的人类似,关注了许多在当时的自己看来或文艺或牛叉的牛人们。还加入了各种各样感兴趣的小组,记得住的有一个人在路上旅行的,各地沙发客的,交换明信片的,有手工缝纫的,写字约稿的,心理学兴趣小组,追剧的,Xx城市的人在Yy城市的等等。那时候感兴趣的事有很多,想做的事也很多,也遇到过一些跟自己类似的姑娘。后来微信开始普及之后还加过一个在家带娃的姑娘微信,看她在家捣鼓各种手工制品,做一些赚钱的小营生。然后有一天突然没空玩豆瓣了一样,工作忙碌了起来,职场技能也在一点点磨练,工作之余也有了各项生活事宜要安排。再后来换了工作号,原来的手机号也很少用了。虽然之前的豆瓣账号是用邮箱注册的,但也因为忘了账号密码、忘了邮箱密码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无法继续使用,曾经那个真实存在在精神后花园里的人弄丢了打开园门的钥匙。

  那就重新注册一个账号好了,反正也没有特别珍贵的资料。这样自我安慰着。也用新账号开心的刷着豆瓣,偶尔看个电影写上几句感悟,极偶尔转载下好玩的广播。只是有时候会突然挂念,那些曾经偶遇然后与我一起同行过的人,在曾经的那个账号世界里过得怎么样。而那个互加过微信的姑娘,也忘了是什么原因渐渐走失了。也许是成长的阶段上出现了不同的需求。那些曾经感兴趣的事情,想去的方向,似乎也在日常的消磨中渐渐模糊了。而曾经讨论热烈的全球沙发客QQ群,也随着美女群主结婚生子而渐渐冷却了。

  不是没有试图找回的想法,无奈后期被人盗号后绑定了手机,申诉找回时能提供的信息又实在有限。那就一个个去回忆添加吧!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那就试着去添加还记得的吧。历久弥新,肯定对现在的自己有更加坚定长久的意义。而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被遗忘的,不合适的,不想要的,可能真的是因为时间和实践已经帮着检验过了吧。这样想着的时候,就放下了那份小小的执着。不必刻意去追寻曾经的自己有多么“美好”,一切都是正确的方向,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寻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