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悟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其实在大学时期我的老师就推荐过他的这本书,可我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

  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但是作为一个老师仅仅有渊博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的理念。

       在《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有这样几句话: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些话语简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也许我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制定出符合各类学生的训练目标,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自尊感、成就感。

      虽说在读这本书可还没读完,先把上面两点落实到行动中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