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历史:古希腊之光

希腊城邦

古希腊文明是在爱琴文明(即米诺斯-迈锡尼文明)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与被埋葬的爱琴文明不同,古希腊文明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今天西方文明的基石。

古希腊文明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一群各自独立而又频繁交流的城邦组成,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在迈锡尼文明灭亡后的三百年间,这些城邦们慢慢成长起来,并且以希腊半岛为根据地,扩张到爱琴海上的诸多岛屿,以及东侧的安纳托利亚海岸。此外,希腊人在意大利、伊比利亚和北非的沿海地区都建立了贸易殖民地,整个地中海在希腊人的主导下欣欣向荣。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标志着古希腊文明进入了繁荣时期。

在希腊的海洋文明繁荣之时,亚洲大陆上则是风云变幻。亚述和新巴比伦先后称霸,然后是波斯帝国兴起,征服了几乎整个中东。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率军渡海西侵希腊,在马拉松被人数处于劣势的雅典人击败。这次战役的一个后果就是诞生了马拉松长跑项目,但这无疑不是波斯人想看到的,于是在前480年,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度入侵。这次希腊各城邦组成联盟,以斯巴达为首的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大军,包括国王在内的300勇士全部牺牲,但为海军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随后,雅典率领的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摧毁了波斯海军。最终,希腊联军彻底打败了波斯人,古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这一时期是雅典的黄金年代,哲学和文化极度繁荣。但同时,雅典的领导者们越来越骄横,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霸权,双方多次发生摩擦。前431年,斯巴达同盟与雅典同盟之间正式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城邦陷入数十年的混战。残酷的内战使希腊损失惨重。不久之后,北方的马其顿王国在天才的亚历山大领导下崛起了。

亚历山大

马其顿是希腊的北方邻国,曾被希腊人视为蛮族。前359年,腓力二世即位,他带领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出于对希腊文明的仰慕,腓力二世聘请了亚里士多德作为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前336年,腓力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即位,随即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亚历山大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他迅速征服了希腊半岛,使原先争斗不休的诸城邦都统一到马其顿的军威之下,随后他就率领大军渡海东征,迎战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攻克了安纳托利亚半岛,然后在海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陆军沿地中海东岸南下,逐一拔取每个港口,夺取了叙利亚和迦南。波斯统治下的埃及主动投降。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屡败之后试图求和,但被亚历山大拒绝。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进行决战,亚历山大再一次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古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挥师东进,进入中亚并消灭了波斯残余势力,然后一直挺进到印度河流域并击败了印度国王。此时亚历山大还想继续向东方探索未知世界,但手下的将士已经厌战思归,于是他便率军回到波斯。

亚历山大希望把希腊和波斯融合成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但此事刚刚着手进行,他就于前323年突然病故了,还不满33岁。

亚历山大并未留下合法的继承人。据说当部下请他在临死前指定继承人时,他只留下一句含混的“让最强者继承”就去世了。因此,在他死后为了争夺帝位而爆发了一连串的继业者战争。实力最强的安提柯一世被塞琉古等其他将领联合打败,失去了统一帝国的机会。最终,整个帝国被分裂成三个部分:塞琉古获得了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土,托勒密获得了富庶的埃及,安提柯一世的孙子获得了马其顿和希腊。这其中塞琉古的领土是面积最大的,但也是最为多元而难以统治的。塞琉古王国先是很快丧失了对印度的统治(月护王起义),后来又由于帕提亚人宣布独立而失去了波斯,而残留在波斯与帕米尔高原之间的希腊-马其顿势力也随之独立,称为巴克特里亚王国——这个国家大致与今日中国的新疆接壤,是古希腊文明曾经到达的最东端。最终,塞琉古保住了安纳托利亚和两河平原,因此在东地中海沿岸,安提柯、托勒密、塞琉古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200年左右,直到最后全部被罗马帝国征服。

亚历山大和他的继业者帝国不仅继承了希腊文明,还将其传播到埃及、波斯和中亚地区,这是地中海文明最早的一次全球化扩张,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远征极大的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视野。在此之前,各个种族文明就好像一颗颗分散的珍珠,并未串联成线。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后,从地中海到印度的走廊被打通了,西方人见识到东方的丰富物产,至此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门。但通往中国的道路仍未打通,还需要再等到300年后,张骞出使西域。

理想国

古希腊诸城邦虽然失去了独立,但希腊文明却传播开去,并且和后起的罗马文明融合起来,成为今天西方文明的基石。与关注道德伦理的东方文明不同,古希腊更关注数学、哲学和政治。已知最早的哲学家是泰勒斯(约前624~546年),他研究了平面几何问题,并成功预言了日食。而最重要的则是雅典黄金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三位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难以探究他本人的真实思想,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大量著作传世,在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都起到巨大的影响。

与今日不同,古希腊人认为不同人种、等级之间的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正义”与平等无关,而是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基于这样的原则,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之中描绘了他对完美城邦的幻想:城邦由普通公民、军人和卫国者三个等级组成,每个等级均为世袭,但特别优秀/拙劣者可以被改变等级;卫国者是统治阶级,取消个人财产和家庭,实行共产、共妻的公有制生活,并由国家分配任务。而居于顶端的,则由最有智慧、品德的哲学家担任国王进行统治。除此之外,柏拉图认为现存的政治制度都是有缺陷的。

亚里士多德不赞成柏拉图的理想。他认为集体主义会使人懒惰,私有制才能激发人努力向上。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评判政府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谁来统治,而是看是否为全体利益服务。好政府关心所有人的利益,有三种:君主制(一人为全体)>>贵族制(少数人为全体)>>共和制(多数人为全体);坏政府只关心部分人的利益,也有三种:僭主制(一人只顾自身利益)<<寡头制(少数人忽视多数人利益)<<民主制(多数人忽视少数人利益,与今日所说的民主制不是同一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好政体是很难维持的,最好的君主制容易堕落成僭主制,次好的贵族制亦容易堕落成寡头制。而在坏的制度中,最能容忍的是民主制,只是容易造成多数人通过投票来侵害少数人的权益,所以必须引入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并用法律加以约束。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现实中切实可行的最好政体是介于寡头制和民主制之间的某种混合形式,并以法律而非专政手段治国。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都是基于自给自足的城邦社会,而未曾担心外部的威胁。然而现实情况是,分散而弱小的希腊城邦不久就在马其顿的入侵下消亡,而数百年后继承希腊文化的西罗马帝国也在蛮族的入侵下覆灭。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化在西方消失了,只有拜占庭保留下来,并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后重新流传到西方欧洲,再度点燃西方的人文之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对于今日世界中的很多争论仍有重大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欧亚历史:古希腊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