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生命的状态差异就在于这一意念

因为出差,也因为某些规则,出差回来之后总会有一天显得比较特别。本来是要居家办公的,但因为下午在生活区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想想到时候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帮忙了,于是就自告奋勇到生活区上班。


虽然还是要去上班,但实际上上班还是挺有仪式感的,至少这一天会非常地充实,而不会陷在内心那种左右纠结的感觉。昨晚和孩子睡晚了,小家伙不小心还尿床了,半夜各种折腾。半夜2点,还想到买的冷冻牛排忘了从小区的快递点拿进来。于是,半夜一番活动,第一次深夜去小区里走动,外面还是非常凉快的。迎着微风,内心还是非常平淡的。再怎样,小区大门的保安们还是静静地驻扎在岗位的。拿了牛排,放入冰箱,看了一会书,才再次入睡。

等到早上7:00,还是困意很浓,还是我妈来招呼,才勉强起床的。

等自己洗漱完成,招呼孩子吃饭洗漱,等到送娃去上学,已经到了8:30。送小家伙到了教室门口,小家伙进入教室门,头也不回地冲回去了。看她进入教室,我也轻松地去上班了。想起刚才为了催促她快点从车上下来冲她吼,因为她想要再看几页书,现在觉得自己真的很惭愧。每次感觉到工作上有点压力的时候,我似乎就把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远远地抛在了脑后。因为去生活区上班,特意让自己轻松地享受这一天,稍微晚一点开启这一天,有了多一点思考自己的生活,内心仿佛就更容易平静了一些。

路上听了樊登读书今日的推荐,内心更有触动。

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自我的修炼,也就是把自己活好。

听着似乎是很玄幻的一句话,听了应用的介绍,渐渐觉得,好像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作者是台湾商业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创始人,有着近30年媒体工作经验的金惟纯老师。

书中最为精辟的是这三句话:

1 那种活颠倒的样子,就是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太当真,面对自己的事却不认真。

回顾过往的坎坷,其实就是错位地把心思放在讨好别人和赚吆喝上了。最后虽然一度赚到了吆喝,但那对自己真的很重要吗?其实也没有。为了得到更多的吆喝,搭上的是过多的时间,而沉迷于某种方式的安逸,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习惯性地回避困难,就怕自己假造的人设被破坏。等经历了这一茬,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地蠢。

但现在真的就变得睿智了吗?好像也并没有,似乎还是在做某种方式的重复。好像是在每天努力着进步,但也只是在贪图某种形式的微小进步,会让自己处在左右为难的境界。偶尔觉得工作还是挺有意思,但也维持不了多久,又开始渴望一种能自主把握时间和只做感兴趣的事情的状态。但只是在情绪上做某种消耗,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本该努力付出的时刻,又默然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哀怨状态。

活得通透的样子,那应该是能及时消除怨念状态,完整地专注于当下的状态。

2 在关系中,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其一,叫做“我想不想和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样”。

人际关系,是人类快乐的重要来源。积极乐观的人际关系,更能让人感觉到意义和快乐。在这本书里,正向的人际关系,原来就在于处理好这两个念头。让人想和自己在一起,那可能是通过让人快乐和便利的方式来呈现,比如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善意举动的时候,及时反馈和肯定。对待同事也是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给与帮助。但想要这样的关系长久,最重要的还是修炼自己,一旦别人希望能成为你那样的,那孩子或者知己就会想方设法地努力。但如果别人不喜欢成为你那样的,且可能在心底里排斥你的很多方面,那这样的关系还是无法持续的。

终其原因,还是要把自己过好。能影响孩子和周边的人固然好,即使未能达到这一层,你还是那个致力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

3 因为脑只会“反射”,心却会“共振”,常用心于人,你会在周遭创造出高振动的“心频”,回头也会带动自己。

职场上往往有很多智商超群,但心里只有一己私利的人,那样的人可能会凭借着某些机会或者一些巧合,拥有很大的权力。但职位越大的时候,会觉得前行愈发艰难。因为人的心里一旦没有他人,别人也会感知得到,也就没有用心尽力的动力。如果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而是用心去面对遇到的每一个人,纵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回应,但却可能遇到能真正交心的人。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虽然互动不一定平凡,但在很多瞬间,我却能收到莫名的感动。用心去共振,职场和生活中就有了更多的暖心片刻。

一路听来,感触颇多。内心似乎少了很多纠葛,预期陷在纠结中挣扎,不如定心做好当下的事情。专注于此,专注于此刻的小事,心就安了,没了情绪消耗,生活也就顺遂了。

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此刻就是修炼时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只有一件事,生命的状态差异就在于这一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