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在诗词的国度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有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勾起了国人对中国诗词的兴趣,一时间,唐诗宋词诗浪翻滚,从电视屏幕上扑入寻常人的生活里来。早几年满大街孩童吟诵“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的热闹景象重现大江南北,一时间春潮涌动,春光烂漫。

“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对于诗歌的喜爱是难以抗拒的。诗词总是让飞快的日子慢下来,好日子慢慢度;让粗糙的生活得到打磨,流露出细腻雅致;让干枯的心灵得到滋养,渐渐润泽丰盈。

雪夜小聚吟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个人孤独漂泊时吟一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寻春问腊时吟一首“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早春微雨时吟一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烂漫吟一首“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被人误会了吟一首“多情总被无情恼,天涯何处无芳草”。

诗词除了怡情养性给我们小桥流水的别致,也开阔心胸让我们识得人间正道的沧桑。

有人会懂得“知音少,弦断无人听”里岳飞精忠报国的执着;有人能理解“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诗句里埋藏着辛弃疾的“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无奈;有人会欣赏“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对联里郑板桥的创造宣言;有人会赞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里龚自珍为国为民的情怀。

中国诗词简短,朗朗上口,容易记诵。一句出口,口角噙香。诗简短,却有悠远的意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一句都引领你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让你看出逼仄狭窄的现实之外,有如此广阔的精神世界。

还有“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句子,那种语言的熏陶,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良好的启发诱导。“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没有佶屈聱牙故作高深的词藻,有的是说不尽的情意。

诗词让人们知道除了“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晓得还有一处所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寻找诗意的生活、诗意地栖居,不在别处,在读书,在读唐诗宋词,在你有一颗诗心,一个诗人的情怀。毛主席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曾失落一颗诗心,失意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威武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征路上“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新中国千难万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情未必真豪杰,真正的大英雄都有剑气箫心!

今人的生活离开诗词,也会少了很多风雅趣味。

易中天初二到华龙寺上香,与人连句,戏说是华龙寺做填空题。

先续从前送给网友的春联:鸡声破晓冬将去,雪浪腾空春正来。续了两句:夜入龙华问长老,枝头几树腊梅开,成一首七绝。

茆帆老师当即和诗一首:又是一年云绕月,庭中香迎故人来。问君花事今几许,自在吾心(?)空留给了易老师,易老师随即接道“次第开”。

照诚大和尚写了一首,留空第一句:(?),寒暑更迭任去来。休问梦中生死事,管他梅子几时开。茆帆老师立刻接道:“花飞花落”,易老师又接道:“随缘起”,连成“花飞花落随缘起”,于是成诗:

花飞花落随缘起,寒暑更迭任去来。

休问梦中生死事,管他梅子几时开。

大家觉得好玩,又作了一首,照诚先写了第四句:庭前老树自然开。梅子已说过,他们一致认为要用禅宗“庭前柏子树”的典故,易老师写了第三句:柏子花期谁省得?茆帆老师补了第二句:说与黄龙复去来。照诚出了第一句:年年岁岁人如是。于是诗成:

年年岁岁人如是,说与黄龙去复来。

柏子花期谁省得?庭前老树自然开。

人生如钟摆,循环往复,摇摆不定,缘起缘灭谁也不能主宰,惜取故人,顺应自然而已。易老师很快意,三人连句得诗,天衣无缝,旷达圆融,如一人所作。

我的老师年前也给我发来一联老春联祝家我家儿子前程似锦: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我续了两句,赞老师潇洒依旧:长岁倏忽了无迹,闲来依旧笑东风。也附庸风雅,戏成一首: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长岁倏忽了无迹,闲来依旧笑东风。

钱钟书说中国诗一蹴而就至崇高的境界,然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如今有那么多热爱诗词,熟读唐诗宋词的孩童少年,相信他们必不会让如此艺术瑰宝就此沉沦。

随意、随性,大约是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态度,其间有了诗词的点缀,美满了许多。中国本就是一个化在诗词的国度,让我们沐浴在诗庄词媚里,感受生活的诗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在诗词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