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的力量——青少年教育之我见(五)

五、找找美国“儿童天堂”的理由

很多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要说“天堂”是什么样的界限标准,谁也不清楚,那只是相对而言的优越感而已。国内的孩子把成绩和升学当成最重要的参考标准,我们把苦读看成最容易成功的人生捷径,把学历看成就业最重要的“敲门砖”。近些年重视教育的力度空前,尤其大中城市,基础教育的行动力和成就有目共睹,现在的孩子们都太牛了,太了不起,孩子似乎个个成了“小人精”,对新生代的超前培养和出色,都是让人叹为观止!一比几十年前的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小傻瓜”,现在孩子会的学的懂的知道的丰富多彩、无所不包,和以前比就是天地之别啊!全方位的教育的影响已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们赞许很多成果的同时,也体会到不同方面施予的压力,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孩子自由天性的限制,全社会的焦虑状态又让我们陷入多重的困惑与苦恼。在矛盾的平衡中如何追求身心健康的学习发展是很多家长想掌握的方法,比如采取中庸之道对孩子控制好度,既给压力,也给轻松,张弛结合就是框架性的方向。当然也有佛系教子的方法,乐于参加各种竞赛与活动的体验,不看重结果与奖杯,未尝不是好方式。道理都明白,现实中操作其实有难度,有时真是需要家长的韧性和智慧来化解很多矛盾,以后可以慢慢聊,还是继续说说我所接触到的美国中小学宽松的一面,至于紧张的一面尤其高中骤然压力剧增也以后探讨,先说孩子的环境影响和开心的一面吧。

美国除家庭宽松的氛围比较浓厚之外,其实对孩子教育理念上更在意孩子是否开心健康,是否有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前期学业相对自由,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展现,那种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我们国内孩子所“羡慕”的,所以就称之为“儿童的天堂”。和中国大相径庭的是国内孩子从小早早有学不完的东西,太辛苦,负担重,而父母爱以管教孩子为己任,喜欢教训和指挥,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喜欢听话照做的孩子,习惯越徂代庖,喜欢拿结果做比较,甚至喜欢包揽一切替孩子做各种各样以致终生的决定,这是传统的爱操心的父母思维定势,这样的影响往往注定做到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拔尖而综合能力的偏弱。美国的主流思想还是小的时候让孩子好好玩,保持天性、但是并不是说放纵溺爱那种,娇宠的成分应该说不多,他们讲究爱孩子有分寸,注重过程的培养,不习惯于拿结果论成败,符合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美国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自己决定事情,父母一般服从尊重孩子的喜好选择,鼓励他们的独立性和各种课外活动,整个大环境营造的一种貌似“天堂”般的儿童世界才让我们觉得国内的孩子太拼了,太苦了,旁观同龄儿童美国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幸福感。

课堂教学

国内国外孩子很多压力的重叠性先不谈,挑拣明显的方面主要是美国初中生以下的孩子自由空间比较大,而且整个的社会资源是向儿童倾斜的。比如各类的儿童公共设施、图书馆等比较齐全。教育孩子的压力是逐级递增的,模式为前松后紧,我们国内倾向于前紧后松,这点共识已得到基本认可。当然个别家庭如“虎妈”类的高压手段教育法会有,毕竟是少数,代表着亚裔的“狠角色”教育,这种方法也引起很多人的指责,就像国内一样,尤其美国说这是折磨孩子,到时间一定会出问题,但到今天两个女儿都优秀顺利的进了哈佛,并没有如人们臆想的那样会成为“反面教材”遭遇失败,这成功的案例也引起不少家长像打了鸡血似的倒逼孩子更加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啊!所以有个别美国家庭也不是随大溜搞轻松教育,放养散养孩子,也搞超前一步,逼孩子拼,“虎妈”、“狼爸”、“虎娃”也不少。在纽约的曼哈顿认识一中国数学老师,他平常就是游走于各家庭给孩子补课,据他介绍现在美国人家庭有紧迫感了,不得已也开始大肆给孩子补课了,因为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但这还是少数,我家大女儿高中也在外面少量补课,一次无意中说出来让她学校老师听到却没有鼓励,而且劝谏说不应该这样做。意思你把学校教的学好就可以,你单独外出补课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你的成绩好是不是有补课的因素意味着本校老师没有把你教出最好水平,如果班里面学生都外出补课是不是让更多学生无所适从?这种思维在我们看来还真是有些奇怪,在国内老师巴不得你好好补课分数提高也是自己的荣耀啊!这就说明美国老师在骨子里有自己笃定的看法和坚持,不提倡增加孩子的压力,是我们家长主动加压。我心里想,不少亚裔孩子的学习优势就是靠补课靠多努力才得来的,仅靠学校真正的要求有时不提前准备、不超前一步,不熟悉“游戏规则”,在大学录取时再没点儿分数优势,那亚裔的孩子也有点儿吃亏呀!因为其他的因素尤其新移民家庭硬杠杠拼也比不上早期的老门老户的美国家庭啊,补课是在情理之中。

同学们搞活动

但总体看,美式家庭在孩子的童年期毫无疑问是宽松的,尤其学校的作业与课程让我们“刮目”。每逢说美国孩子的作业少,还真有点儿“羡慕嫉妒恨”的味道,它是真的少。我家孩子小学阶段是基本上没什么作业,即使有,拿着两张纸在家里二十分钟的功夫就搞定了。初中的作业量1-2小时足够完成。他们考试的分数按ABCDF分类,A+最优,A-、B+、B的成绩很常见。和国内有点区别的是学校不公开不比较分数的,班级里不会像我们国内经常评试卷,有种情形是瞥着邻桌学生红色的高分99、100如打翻了五味瓶,再看另一边比自己分数低又有点儿洋洋得意,家长们陪着孩子听着老师慷慨激昂的阅卷总结,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像找回了失去的童年,想象着小时候挨训和挨揍的滋味儿,有时也会考虑怎么收拾收拾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老师们课堂上习惯于批评表扬,在于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有的分数排名会贴在教室的墙上并插上小红旗小红星给以标注,孩子们期末内心都期望得个奖状啥的骄傲的递给父母,这种光彩一面的背后不知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况且还会担心下个期末会不会排名滑坡,只要一松懈别的同学就赶上了。这种方法有好的一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争先的氛围,差的一面有可能会挫伤落后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的形式在美国中小学并不流行,他们似乎追求一种平等,倾向照顾差学生,让同学间在情绪上没什么反差。当然学习特别好的可以给老师申请跳级,比如是九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上10年级11年级的个别科目。每门课程老师在期末给孩子的分数和评语都会汇总E-mail 给家长,孩子个人对自己成绩在电脑上可以查询,问我家孩子他们都说在课堂上很少议论同学间谁谁谁考的好与坏,老师更不会当众说某学生哪儿哪儿考的不好。

孩子上网课

另外美国小孩子的外语可不像我们国内学英语那样严格而充满热情,我们重点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学标准英语了,迟一点的也是三年级启动(幼儿园开始的英语补习班另当别论)。美国孩子的外语课是选修,一般为西班牙语或法语,纽约这边从实用和普及的角度学西班牙语的多些(工作中说西班牙语的人多),都说法语稍微难一点,缺少语境孩子忘的也快,自然捡容易点的学。我们家孩子他们学校初高中竟然可以六种外语选修(除以上两种,中文、日文、阿拉伯语、拉丁文也可选)。大女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了日文、二女儿法语、老三是西班牙语,一家搞的跟联合国、世界语似的。但是你能感觉到,他们学第二语种哪有我们中国孩子学英文的劲头啊,几年了我家孩子还说不成几句像样的外语!另外还觉得美国小学初中的课程编制比国内要简单不少,也很少见他们要求早早的写作文。那数学和国内比更是轻松简单,我们的奥数绝对碾压美国孩子的同龄水平,觉得小学的难题部分就是他们初中的学习内容。因为我看到小学三年级还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乘除和基本的分子分母式,老师教的数学题运算方式不可思议的用的我们认为的“笨办法”,孩子没有会背乘法口诀的,莫名其妙的让人搞不清楚他们的教材版本为什么有意拉低水平。所以学校里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这些亚裔学生似乎都有数学的天赋,明显感觉要领先那些真正美国孩子一大截,这种普遍现象以致于考大学在录取时对亚裔学生都有一种分数上的偏见。所以现在美国加州有意要通过一项新框架教育法案,说高中还要降低数学难度,高三才准学高数,学校将不再按能力对孩子进行分组,不得对八年级学生教代数,不让中学生学习微积分。一直到高中三年级,才允许学生选择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统计学和其他形式的数学内容。这样那些拉丁裔和黑人学生以及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落后,他们就可以争取全面更具包容性的教学。该方案一推出立即引发强烈争议,不仅仅是华裔家长,还有其他族裔的家长也纷纷批评,就觉得这是为了迁就成绩差的学生而消灭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长期以往那加州的教育质量会不会走下坡路呢?其他州会不会效仿推进不得而知,只是看到国内学生是你追我赶的超前教育,感觉美国是把基础教育矛盾的焦点和压力都堆积到高中后两年甚至大学阶段,这也就能够明白美国的大学生都是通宵达旦的拼命学(也是最出成绩的黄金期),不然宽进严出的大学制度让你挂科毕不了业让很多学生心生恐惧,正如我们常说的口头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以前欠的,总是要补的。以前懒的,后面是要吃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哪有什么捷径,不同的只是方法和过程而已,没有苦中苦,哪有人上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成功的路上还是看付出多少。

孩子课外实验课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的力量——青少年教育之我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