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网络初17中19讲12 坚持分享第708天 20210720周二(本周约练0次 第六期约练挑战计划共4次 总234次 读书打卡第340天)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听与说——对话 合作 共创 可能性
人在社会环境中生活,说与听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社会的交往活动,带来了信息的交流,也带来了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支持和联结,这是人类基本生存的最重要活动之一,也许比吃饭喝水还重要。
这么重要的活动,应该是人人都会的一个活动,但是在生活中却常常因为这样的沟通不畅带来矛盾,误解,冲突,甚至战争。
在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人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打招呼,聊天,辩论,谈判,对话。每一种交流形式的目的,意图,方式,以及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同的。比如,打招呼,只是一种礼貌,并没有想和对方有更多的交流;人们通过聊天,如果很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友情,甚至更深层的关系;通过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这时候的辩论者,说得更多,耳朵是关闭着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并没有想与对方建立关系。对话过程的听更多于说,听者不仅努力想听到对方说什么,更想听对方说话的意图,从而对对方如何想,为什么这样想给以理解,并给出相应的回应。
很多人都很好奇,心理咨询如何通过两个人相互谈话,达成疗愈的功能?这里有一个患者的表达:“她总是坐在那里听我说话,总是留时间给我。鼓励我继续做我应该做得事情。他对我很有信心,帮助我继续做我认识到我必须去做的事情。”
心理咨询就是这样一种与个案对话的工作,通过对话,共同创造新的意义,找到新的可能性,使过去的一直困扰自己的痛苦,通过增加了新的内容,改变了个案对事情,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从而达到疗愈的功能。
“把人当人看,好好说话,好好听话”的对话过程,努力听懂对方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并给以回应,是对方能够感受到被听懂、被理解,从而获得一种归属感,联结感。这是人性中最需要的部分,摆脱了内心的孤独感,从而达成疗愈的功能。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工作似乎对听和说话的要求更高。
这里引用贺林.安德森老师在意大利旅游的经历和感悟:在意大利旅行的一个夏天,我参观了位于意大利小镇 luo -cig-na-no 的古老的 12 世纪宫廷总理府。大法官们是在总理府对小镇和人们的生活做出裁决的。一进入拱门,我注意到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有令人惊叹的拱形天花板和墙上的壁画。我穿过房间,走到法官们坐着的地方,回头看了看拱形的入口。我的目光立刻转向拱门上方,“哇”一声,两边墙上的雕塑是两个吹着喇叭的白色天使,从天使口中涌出拉丁文。这些话意在提醒法官们自己的角色:一方面,“少说话,多听,牢记自己的目标” “Speak little, listen to much and keep your aims inmind”;另一方面,“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听” “Listen to the other side”。
这些关于对话的历史典故在今天和当时都很合适——因为它们唤起了人们对说话、倾听和意图的关注。这些词符合我的对话过程的经验。
我也觉得,这两句话也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也是写给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因为心理咨询工作是针对与自己具有完全不同人生经验的另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工作的人。你永远都不知道对方以怎样的生存方式生活到现在。虽然他在咨询中表述了很多的生活中的苦难,但是受人的一张嘴,只能说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的限制;受一个人的视野看东西很有限的限制,在咨询中不可能把他生活中的所有的事情说出来,因此,在咨询中,个案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许是一小部分。这时候,咨询师需要耐心,好奇地聆听,并且不断就一个事件的细节进行回应和询问,希望了解更多的内容。这样的询问和探索本身就在拓展个案的认知框架,通过不断询问增加了个案对事情的理解,从而不再纠结在问题中。
对贺林老师分享的这 2 句话,我的对心理咨询工作听和说的过程有五方面的理解:
1、 要少说话。上帝造人造了一张嘴,两个耳朵。这就意味着人要少说话,多听。同时,上帝造人的说和听的功能也很神奇,一个人说的时候,就不能听,听的时候就不能说。因此一个人要想听另一个人说话,就必须要闭上嘴巴。这就是成熟咨询师在咨询中,基本是是不说话的道理。
2、 多听。人的话语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就我们听到的内容来说,包括了知情意,包括了故事所涉及到的个案本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的评价,…….德国学者Schulz Von Thun 经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聆听的“四耳模型“:
(1)听对方说话的内容;
(2)听对方内容中表达的关系。由于情绪是镶嵌在关系中,因此对方是在以情绪表达对生活中的关系;
(3)听对方说话是表达他是如何看自己的;
(4)对方的诉求是什么即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当一个人处在情绪状态下,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来做咨询的目的,这是需要在咨询中慢慢澄清的。但是在澄清目标的时候,需要咨询师能够听对方所表达的情绪(关系)、期待和意图。当咨询师给了个案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咨询时的挑战是,自己是否能够 hold 住个案表达的情绪,而不至于被对方的情绪扰动,或者被扰动以后,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在瞬间完成的),但同时又可以对个案的情绪共情,。让自己被情绪和所讲的故事所影响(利用反移情做工作)
一个信访人员,在接待上访人员时发现,上访人员都是在用表达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工作人员询问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帮助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表达了这么多的委屈后,能够有什么解决方案(这是在理性层面的工作)。这就要求信访人员要竖起耳朵,用心去听到抱怨背后的渴望。对听懂的要求更高了。
3、 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关注自己和对方要说话的意图。“抱怨背后是期待”;“期待背后是目标”。每个人在表达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意图,这些意图是在一个人语言表达的背后,甚至连说话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这种情况,作为咨询师是要能够听到说话者背后想要表达的意图——听到“弦外之音”,这对咨询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职业的基本功。以区别于其他的社交交流表达形式。
4、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听。在听到对方的讲话内容的时候,我们会跟着他讲的内容走,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自己已经掉到了对方所讲的“故事”里。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对对方进行“干预”,但是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因为作为咨询师,永远都不能知道个案的生活是怎样的,用自己的经验干预他人的生活是无效的。因此,在听对方讲自己的故事的时候,需要站在他的认知和生活框架里去听,并把他所讲的内容放到个案的成长环境的系统中去考量,才能够这种理解到对方表达的意图。
5、 回应。表达自己听到的,以让对方知道,我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学家巴赫汀提出:“没有比没有回应更令人恐惧”。这意味着,对方说话以后,听者是要对其给以回应,否则会让对方感到“恐惧”或者是不舒服,同时也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通过这样一说一答来了解自己,增进关系。于咨询师在听到来访者表达以后,是需要给以回应。回应什么是可以表达出具有“干预”功能,能够引起对方的反思,并有新的信息生成。这种回应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因此,咨询师在回应个案的时候,需要对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是否能够起到“干预”的功能给以觉察,逐渐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效能的咨询师。心理咨询的说与听是人与人的相与的艺术(withness)。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知识都是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咨询师在工作中与不同人,不同文化,不同家庭交流和深度的对话,可以通过对方看到自己,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不足,也从对方那里得到生活的经验,滋养到自己,让自己与他人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中不断反复自己,逐渐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工作中得到的最大的福利,是任何工作都无法得到的。
作者:王欣 (河北师大心理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