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汇云仓:政府和市场推动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

在目前金融强监管、降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不仅是一条政策鼓励、市场推动的产业金融之路,而且是一条转型发展、补齐短板的必选之路

在中国金融压抑与金融自由化的博弈进程中,监管与市场的摩擦导致金融业务的周期性极强,从而引发金融创新的风口不断演化,而当下产业金融领域最热的风口无疑是供应链金融。探究供应链金融勃兴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大的历史背景去思考:一是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传统业务的变革,我们可称之为技术维度;二是宏观政策和监管环境对于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影响,可称之为政策维度。

从技术维度看,互联网一直推动着金融基础设施和业务逻辑的底层变革,从第三方支付(微信和支付宝)取代现金和银行卡业务,到个人存款和理财逐步互联网化,再到现金贷、房抵贷业务线上化。而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兴起也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种趋势,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瓶颈进行突破。

政策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风口演进路径:从前几年全国遍地开花的政府产业基金,到2015年至2016年消费金融业务火爆,再到2017年开始的供应链金融风口。

从本质上分析,产业基金是2G(to Government)业务,其底层资产是政府城投的基础设施融资和政府主导下的非市场化投资;消费金融是2C(to Consumer)业务,其背后是住房、车、教育、旅游等各种消费场景的资产;供应链金融是2B(to Business)业务,主要底层资产是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应收预付类资产。

从2G到2C,再到2B,从宏观政策上看分别属于政府加杠杆的投资驱动、个人加杠杆下的消费驱动和供给侧改革下的金融脱虚向实,真正为实体经济中的海量中小企业服务。因此,在目前金融强监管、降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不仅是一条政策鼓励、市场推动的产业金融之路,而且是一条转型发展、补齐短板的必选之路。

供应链金融的冰与火

供应链金融目前虽然处在政策与技术的风口,但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未来仍将是一首充满起伏的冰与火之歌。

供应链金融的“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润率稳定,风险收益比不高。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个暴利的业务,相比传统的地产融资和消费金融业务,它的收益并不高,而相比政府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要大得多,因此风险收益比不高。

二是资金与资产获取面临双重难度。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获取通常需要核心企业的配合,尤其是应收账款的转让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核心企业的确权难度比较大,另外上游供应商的相关数据作为核心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全部提供给保理商作为数据风控也并非易事。资金层面,保理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者ABS资金展业,获得银行授信可能需要股东的强担保,如何持续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是目前独立供应链公司的最大难题。

三是业务规模的天花板。目前大型产业集团都在各自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导致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公司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市场规模受限,同时产业集团布局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板块后,将来也一定会面临业务规模和增速的天花板,这从美国近些年的供应链金融实践可以佐证。

四是2B业务的互联网化难度更大。相比2C互联网业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2B业务每个行业的差异性很大,支付结算和商品流通特点不一样,从阿里巴巴2B的1688网站和2C的淘宝网的影响力差异也可以看出,因此供应链金融作为2B的金融业务未来在互联网化基础上的资本化也会面临考验。

虽然有以上需要冷静思考的四点,但供应链金融作为新金融业务的重要板块,在目前中国国情下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火热的趋势仍将持续。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和产业环境与欧美国家不一样,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未建立起来,传统银行信贷局限性较大,持牌金融机构动力不足,中国大量优质的中小型企业需要供应链金融输血。

另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金融科技对于中国传统金融的影响很可能会像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样,比欧美成熟经济体来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供应链金融划时代的创新


万企汇云仓开创了信息化智能监管O2O时代先河,为银行和众多企业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仓储服务,贯通线上线下交易、整合一体化监管平台,成为银企合作稳固的 “资金高效周转”桥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企汇云仓:政府和市场推动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