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和百姓为什么都喜欢牛皋?因为他们是福将

        牛皋是岳飞手下大将,宋史将他和张宪和杨再兴合为一传,足以证明即使在战功赫赫的岳家军里,牛皋也是排得上号的实力派人物。

        史书上的牛皋,和《说岳全传》里那个带点憨厚、带点运气,功夫一般的形象有较大差距。他在归属岳飞指挥之前就在抗金战争中独当一面,早就展露头角, 归入岳飞军中后更是屡立战功。岳飞被害,他算不上岳飞亲信,并没有受到太大株连,仍然带兵,并不像另一员大将张宪那样被连累杀害,直到几年后,都统制田师中大宴各路将领,牛皋酒席上莫名中毒,回来就死了。当时就有人怀疑是秦桧命令田师中下得手:这倒是极有可能的。自从杀了岳飞,主和派和主战派就已经势不两立,牛皋一来曾是岳飞手下,至今还手握兵权,二来一直以“南北通和,不能以马革裹尸”为恨事,明显跟秦桧不是一条心,有机会自然还是除掉为好。

        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到了演义小说里,基本上就成了搞笑的配角,主要作用就是在岳飞发号施令时插科打诨,调节下气氛,再凭运气打赢几仗,就连他的死亡也充满了喜剧效果,民间传说气死兀术、笑死牛皋,说的就是牛皋跟着岳飞的儿子攻打金国,在战场上活捉了当年的老对手金兀术,把金兀术活活气死,牛皋则哈哈大笑,一口气上不来,笑死在了战场上。虽然这在正史中是完全没影的事。

        细数一下,演义小说里,历朝历代类似牛皋之类的角色还真不少,他们有个统一的名称:福将。《说唐》里面有个程咬金,典型的莽汉又有点农民的狡黠,武艺虽然只有三板斧,再强的高手有时也能被唬住,居然有段时间还在群雄云集的瓦岗寨当上了第一把手的混世魔王,秦琼罗士信徐茂功都成了他的手下。宋朝除了牛皋,还有杨家将里的孟良焦赞,从杨老令公到杨六郎再到杨文广,甚至穆桂英帐下,都有这两个人在胡说八道。到了明朝,自然有胡大海,也是这样的角色,就是到了近代,“主席指哪我们打哪”的少林寺和尚也是格外得宠。

        这些演义里的角色都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忠诚,不管是对上司还是朋友;二是憨厚,永远吃亏是福,可往往实际上并没有吃什么亏;三是有点本领,一般的敌手不在话下,甚至比自己能力强的对手也能干掉几个;四是运气好。局势险恶本领不够用的时候,往往也能靠运气扭转战局。

        小说为什么热衷于塑造这一类型的人物呢?当然是因为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都喜爱这样的角色,忠诚是儒家文化竭力树立的美德,憨厚是忠诚的补充,这两者在很多人眼里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这两样,如果没本领,那也容易被人看成一个弄臣,最好还是要有一技傍身。至于运气,那就更符合大众的口味了,谁不希望天上掉了大馅饼砸到自己头上?就算砸不到自己头上,看着别人中个头等奖也是挺过瘾的。至于其人在历史中是否真如演义中描述得那样,又有谁关心呢?宋史中的牛皋,比说岳全传里的牛皋,就乏味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导和百姓为什么都喜欢牛皋?因为他们是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