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or不背?这是个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大家在自己过往的教育经历中,都会有“背诵”的经历。教科书上会出现诸如“背诵课文”、“背诵全篇”、“选段背诵”等话语。白纸黑字,抵赖不得。“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也会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中传达“背诵”的任务,至亲至密的家长也不例外。似乎大家都觉得,背诵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背诵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教育方法。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几乎任何学科都会出现“背诵”的内容。中医有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语文中有诸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传统文化中有表示节气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有表示天象星宿的“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也有讲述人世百态的“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远古的私塾时期,我们的祖先便采用了“摇头晃脑”的背诵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回首往昔,时光仿佛无情地改变了许多东西,但是唯有背诵经久不衰,在滚滚历史发展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那么在知识门槛降低,信息漫天飞舞的当下,背诵是否还会一如既往,成为众人的“心头宝”呢?这一问题引起了笔者浓烈的兴趣。于是,在随机调查的前提下,笔者对13位调查对象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并对结果进行了梳理,仅以用于自省。

通过这次简单的小访谈,笔者了解到,背诵的地位如泰山般稳固。大家无一例外、一致认为在当下,背诵依然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比如有些受访者认为,关于知识,背诵与不背诵可以三七开(背诵比例的话现在一年级我觉得大约百分之三十就可以)。但对于背诵的认识,便是见仁见智。一部分人认为背诵可以分为“死记硬背”型和“理解记忆”型。这两种虽然过程不同,但有着相同的结果,那边是孩子能够熟练、准确地复述出书上的内容。而有一小部分人则认为背诵可以分为“准确”和“不准确”两种。前者根据字面意思,即孩子复述的内容当与书上没有差别,而后者的意思则是复述的内容可以有出入,但是大体意义是对的。

关于背诵的内容,大部分受访者偏向于文科性质较强的内容,如中华传统古诗词。我觉得古诗词好的儿童诗歌和句子短文和名人名言……都可以背诵,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看的中国诗词大会,有了小时候的积累,长大才可以用更好更美的语言去表达所看所想所思(前提是孩子得喜欢不是排斥)。从这位受访者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教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将“出口成章”的形象具象化,使得平时离众人很远的概念一下子拉近了。人们往往都会对年代久远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为他们更加浪漫,诸如“唇不点而朱,眉不画而黛”、“肤若凝脂,色若桃李”这种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很美的句子,如果用现代文来说,可能就会少了几分浪漫。当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数学公式等理科性的内容也是需要背诵的。比如口算,虽然不是强制背诵,但是也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后面高年级的理科计算基础扎实。

以上是受访者在理论上的认知,但在实践中,大部分还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有些访谈者基本没有让孩子背诵的习惯,或者时间短,很难坚持等。但是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一天中至少保证30分钟的背诵时间。

笔者写到这里,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首先,笔者认为,受访者心中的“背诵”其实并不准确,可能“记忆”两个字更加合适。大家可能更多的是想要孩子记住,而不是单单为了“背诵”,后者的意义有点狭隘了。我记得之前读书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段话:这种教育最危险的地方,是它建立在心理学的这一根本错误上,即认为背诵教材就可以提高智力。于是,大家都拼命多背诵。从小学到博士或到考大中学教师资格证,年轻人只会背书,而在判断力和创造力方面却没有丝毫的训练。这种教育只能削弱自己的信心,让自己变得无能(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P72)。《乌合之众》这本书年代有些久远,因此可能不太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但是它对只会背诵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一点是让人钦佩的。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仅仅要求背诵的现象了,大家的观念也变得开放包容了许多。

如果是关于“记忆”的讨论,那么我也认为记忆是必要的,但不是针对全部内容。毕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在细想之下,可能我们以前对教育观念便有所误解,“熟读成诵”,并不是要求“死记硬背”。读得遍数多了,久而久之,也便能记住了。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背诵的方法,什么联想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最好的记忆方法便是重复记忆法。我之前有一个强迫症的习惯,便是喜欢一篇文章的话,就会反复地看,这个周期长到令人发指。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是一年。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会看。当然这是指很长很长的文章,在这其中其实并没有刻意去背诵,只是去体会。当然,我到现在也是背不过的,但是能够保持在能够知道在哪里找到自己想要引用的话的地步。当然,主要的原因是怕自己会背错。

综上,我还是认同“记忆很重要”这一观点,也觉得在现阶段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记忆并不是背诵,更不是简单地背诵教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or不背?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