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红色记忆,“万岁军”精神永放光芒

      几十年光阴过去,我才知道,我的祖父,竟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38 军 113 师 337 团的一名排长。对军史知之甚少的我,除了听父亲讲述他从祖父那听来的事迹,还查阅了大量抗美援朝相关史料。

      38 军在近 3 年的抗美援朝作战中,共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 55400 余人,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单位有 15 个和英雄模范个人一万多人,我的祖父所在的 113 师 337 团 1 营 3 连 就是其中之一。在战斗中,38 军有 8500 多名同志负伤,6772 名同志英勇牺牲,长眠异国他乡。

      时间回到 1950 年 10 月,38 军与兄弟部队 39 军、40 军、 42 军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在第一次战役期间,38 军由于没有完成穿插熙川的任务,军长梁兴初曾受到彭德怀总司令的严厉批评。

      第二次战役打响后,1950 年 11 月 26 日,38 军攻占德川。27 日,38 军 113 师再次受命实施战役迂回——直插三所里,切断美军第 9 军向南撤退道路,配合志愿军正面部队 围歼价川、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

      38 军 113 师领命后,轻装上阵。从德川以南沿安山里、 船街里、龙召里,冒着严寒,在雪野上疾进。当还有 30 多里就到达三所里时,从大同江方向飞来十几架美军飞机。113师师长急中生智,命令战士们去掉了所有伪装,大摇大摆地行进。低空盘旋、侦察的美空军误认为 113 师是从德川逃出来的南朝鲜军,就这样飞走了。113 师的战士们靠着双脚边打仗边行军,在 14 个小时内行军 72.5 公里,抢先到达三所里。338 团先于敌人 5 分钟于 28 日 8 时占领三所里,截断了美韩联军南逃之路,339 团炸断大同江公路桥,迫使美军转向龙源里方向逃跑。

      113 师不等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主动分兵龙源里。337 团官兵不顾连续作战的疲惫,于 28 日夜间徒步行军赛过美军机动部队,于 29 日 4 时又一次抢先占据龙源里有利地势, 与急于逃跑的美韩联军展开孤军作战。美军绝望之时,集中火力向龙源里 337 团 1 营、2 营阵地发动猛烈攻击,南逃北援之美韩联军源源不断涌向龙源里,让孤军作战的 337 团几度陷入危险。

      祖父所在的 337 团 1 营 3 连,正面攻击的除了美第 2 师的部队之外,还有美第 25 师和英军 27 旅。3 连的战士依靠阵地上坚硬的岩石地形,吃着用缴获来的黄油和面粉烙的饼,誓死不后退一步。为了打通这条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出动了上百架飞机,整个龙源里阵地上山摇地动,坦克炮、榴弹炮、迫击炮和航空炸弹把阵地上坚硬的岩石整个“翻耕”了数遍,对自己的火力十分迷信的美国士兵对中国人能在这样的轰炸中活下来的本领油然生出一种敬畏的“宗教情绪”。

      在听说北援的敌人占领了一排的前沿阵地时,3 连连长带着十名士兵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用刺刀把敌人压了回去。3 连的阵地始终处在美军的南北夹击之中,战役异常惨烈。祖父他们那一排 12 个人,最后只有 4 人生还。337 团的战士勇敢顽强,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闸门。南逃北援的敌人相距不到一公里,始终不能汇合。

      最终,337 团以两个营的兵力顽强守住了龙源里。迫使部分美军放弃重装备,徒步翻山,改道向西往安州一带逃亡,为志愿军主力歼灭南逃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龙源里成为第二次战役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一战。

      与此同时,在松骨峰一带,335 团 1 营 3 连以百人之力, 抢占无名高地,在这无险可守、光秃秃的山顶上,阻击南逃美军第 2 师、第 25 师等长达十几个小时。3 连的士兵在根本没有任何工事可以藏身的阵地上蹲在弹坑里,然后突然冲出来向爬上来的美军射击。随着美军投入冲锋的兵力越来越多,松骨峰阵地上的 3 连可以战斗的人越来越少了。排长牺牲了,班长主动代理,班长牺牲了,战士主动接替,炊事员和通信员也参加了战斗。直到主力部队到达后,这几个师被 我志愿军聚歼。

      松骨峰战斗最后结束的时候,作家魏巍和 112 师师长杨大易一起走上了三连的阵地。阵地上,在几百具美军士兵的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他们看见了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仍保持着的死前热血贲张的姿态。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上 粘满了美国兵的脑浆,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有的战士的尸体还冒着余烟,他的手指已经插入他身下那个美国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将松骨峰战斗写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讯,名为:《谁是最可爱的人》。

      12 月 1 日这天晚上,彭德怀总司令披着大衣,整夜不停地起草电报,根本不吸烟的他开始向参谋伸手要烟。他已经连续六个昼夜没有合眼了,他面容消瘦,眼睛青肿,嘴唇开裂,但当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的时候,他显得极其兴奋,亲自起草了给 38 军的嘉奖电报:“此次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过多顾虑,发扬了 38 军优良战斗作风,尤以 113 师行动迅速,先后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 北援,敌飞机坦克各百,终日轰作,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卅日,战果辉煌,缴获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足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彭总在写完嘉奖令之后,意犹未尽,最后,又在结尾写下:“38 军万岁!”称—个军为“万岁”,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此,“万岁军”名扬天下!

      青山不语,英雄无言。有些过往,远去了,仍值得一提再提;有些人,故去了,仍值得永远铭记。当我们站在新时代回望这段历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展现出我国不惧强权的反压迫精神和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而在抗美援朝精神中所展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和民族精神。

      70 年来,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的改革创新进步。如今,沧海巨变,新中国早已破开贫困弱小的茧,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然而在万变之中也有不变,中华民族自 始至终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这一点不会变,中华民族也从不惧怕战争挑衅这一点也不会变。我们始终坚持不惧强权,为和平而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溯红色记忆,“万岁军”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