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 红色收藏馆之红色中国

红色收藏历史背景

【洞庭湖湖面演变图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而洞庭湖区又是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发源地,所以她是湖南的“母亲湖”,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摇篮。洞庭湖是我国吞吐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被称为“长江之肾”,其承担着调洪蓄水的重要功能,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宋代以来,洞庭湖地区河床不断为泥沙淤积,洪水位持续抬升,逐渐演变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洞庭湖水浸日益严重。到了清代仍继续沿袭明朝及以前的消极治水方针,洞庭湖的萎缩则进一步加剧。建国以后,在连续遭遇1949年、1952年、1954年等几次大水灾之后,治理洞庭湖上升为中央高层的工作日程,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洞庭湖治理工程陆续上马,周总理曾特别指示“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红色收藏馆藏品

本文版权归作者彭胡湾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红色收藏馆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功能!

【1955年 湖南省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湘潭区湘阴第一支援总队胸牌  红色收藏馆藏品】

小彭茶座

<壹>

湘潭与汨罗之间相距甚远,开车都要几个钟头,一般都不会把彼此的行政区划联想到一块去,即算到目前为止,还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汨罗那段曾经属于湘潭专区的往事。1952年9月24日,长沙专区改称为“湘潭专区”;1952年11月13日,原衡阳专区所属茶陵县、攸县2县及原益阳专区所属宁乡县划入湘潭专区。湘潭专区共辖株洲和湘潭2市,岳阳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江县、 湘潭县、醴陵县、茶陵县和攸县12县,这个面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到了1964年9月22日,岳阳、湘阴、平江、临湘4县划到了岳阳专区;1966年2月,湘阴县东部置汨罗县,县城建于高泉山,从此汨罗县隶属岳阳专区了。

【1955年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命令《关于1955年洞庭湖堤垸整修工程的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贰>

在收藏的过程中,我总能搜罗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比如这个胸牌就是如此,这让自己无意之中或多或少又增添了许多新的知识。基于热爱本土的缘故,与之有关的老物件我一般都不会放过,尤其这件还是非常珍稀的品种。这是一个1955年的胸牌,看起来那时候还是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每个人都要持证上岗,分析当时偶尔还是有敌特来进行破坏,这样做也能有效防止渗透,同时管理也更为便捷。胸牌整体的颜色还是部队的味道,延续了特有的风格和形制,也是当时的一大时代特色,这是汨罗及湘阴兴修水利事业的有力见证。

【湖南省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湘潭区湘阴第一支援总队 职别:民工 姓名:刘顶庄  红色收藏馆藏品】

<叁>


我们可以看到,胸牌正面印有醒目的两行蓝色大字:“湖南省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湘潭区 湘阴第一支援总队”,底下两排小字,分别是职别姓名。原主人是个民工,名字叫刘顶庄,当年最少已经到了壮年了,不然也没法做重活,现在起码也八十多岁了,也许已经一百多岁了也不一定,要是他老人家还健在,看到这个胸牌是不是也会感叹人生了。背面是“第二大队第十二中队第33号”的编号,还加盖了公章。那时候对于操作规范要求很严格,不像现在很多人做事都很散漫,无视安全规则,所以时不时就有意外事故发生,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还是要传承。

【第二大队第十二中队 第33号  红色收藏馆藏品】

<肆>

 1954年洞庭湖区遭遇了近百年未有的洪水,所有堤垸几乎全部溃决。基于这种被动的局面,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也迫在眉睫。自1954年12月1日全面开工以来,中央与湖南地方当局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人力,各路劳动大军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四个半月的努力,才胜利完工。据历史资料统计,从工程计划与完成情况来看,平均每公里堤段增修土方约一八、二八三公方,而重点堤段平均每公里增修土方约达四八、四一七公方,动员民工、干部达85万人之多。工程完成後,由湖南省委会、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等单位首长联合组成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验收团依次进行了验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总结 图片来自于湖南省档案局】

     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的胜利完工,正值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时段,这个时间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这一工程的圆满完成,不但使环湖灾区地带的广大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也进一步鼓舞了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这一工程的巨大胜利,还使建国初期的广大群众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它再一次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有力地向全世界展现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在治湖过程中,劳动人民表现出了高度的智慧和高昂的劳动热情,这对今天的洞庭湖治理仍有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文版权归作者彭胡湾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红色收藏馆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功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 红色收藏馆之红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