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班底03|这样搭建班底



联想公司创始人柳传志曾总结过,领导其实就是做好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这里搭班子放在定战略之前,说明了搭建自己的班底是第一位的,最重要。

组建班底,首先需要正本清源,从改变自己开始,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再考虑如何搭建班底的层级框架,最后按照“班底三原则”挑选人才,配强班底成员。



(一)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一个新团队

我听到一些新领导接手一个团队后,抱怨原有的班子实在难堪大任,团队内部可用之人少之又少,而外部合适的人更难找,这些领导往往认为野花总比家花香,优秀的人才只能从外面招揽。

如果是空降的新领导有这样的想法,还可以理解,毕竟空降兵自己也是这个团队的“野花”,没有任何根基,自然想从外部引进一批信得过的人才。

但是,一些原地提拔的新领导也心思活跃,急切地想从外部招揽人才,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领导向我透露过他们的想法,这些想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空降领导那里也会存在,归纳起来就是三点:

一是与团队难以磨合。从团队内部提拔新领导以后,往往容易激化原有的矛盾,不满、不服、甚至挑衅的情绪都会在一些团队成员中流露出来,这让新领导觉得与团队很难磨合,如果能够从外部物色到自己心仪的人才,用起来就顺手多了。

二是前任领导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团队刚刚接手后,不少成员和员工还是更愿意适应原有上级的管理习惯,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够招揽到新人做班底,消除前任领导的影响,那么就意味着上级要去适应下属,还要生活在前任领导的阴影里。

三是新领导新要求,需要团队更好的表现。在新领导看来,原有的团队很难达成自己期望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核心业务上更需要安置自己信得过的、有能力的人,这个时候就寄希望于新人,从头培养,更能达成自己的想法和目标。

上述的三点问题,其实每一个新领导都会面对的,但是,认为只有借助外援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打造出自己的班底,这样的策略路径完全就是一个误区,甚至还是一个致命的操作,因为它破坏了团队中最基本的信任机制。

对于新领导来说,如果新的班底是以牺牲团队的信任而建立起来的,那么肯定是不得人心,可想而知,一个不得人心的班底会给领导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所以,新领导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团队中建立起上下级之间的信任机制,而这种信任来自领导的包容和接纳。

如果新领导能够从一开始就接纳团队中现任的每一个成员,一视同仁,过往不究,那么大家也就会放下包袱,逐渐地信任和接纳这个新领导,他也才能从中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坚实班底。



(二)搭建班底的层级框架

如果说新领导组建班底的第一步是学会接纳,那么,第二步就是搭建班底的层级框架。班底是有层级、有差别的,它不同于接纳,接纳是无差别的、一视同仁,这是两个不同的视角。

这里,我们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建班底不是搞小圈子。“班底”和“小圈子”有着很大不同。“小圈子〞完全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利益,是相对世俗化的非常态存在;而“班底”是相对政治化的常态存在,它的利益追求更为理性,是站在团队的立场上关注利益最大化。

因此,在职场中,班底是一种资源,而小圈子却是一种破坏力量。

二是有班子不等于有班底。班底不同于班子,你有班子并不能代表你有班底,班子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组织架构,它不像班底那样因为共同的利益捆绑可以做到上下同欲,而班子成员之间很容易因为利益分歧而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内斗频频。

因此,一个好的班子可以转化成为领导的资源,成为领导可以依靠和托付的班底;而一个差的班子,很可能会堕落成小圈子,成为团队的破坏力量。

既然班底不同于班子,也不是小圈子,那么,我们在构建班底的时候,就需要跳出身边的这些小圈圈,立足全局,着眼整个团队构建一个可以托底的大班底。这个班底由内而外可以分成三个层级:核心层、影响层、外围层。

核心层:这个层面是班底的灵魂和大脑,属于领导集团,最大的标志就是手握实权,具备掌控全局的品格和能⼒。

影响层:这个层面紧随核心层而生,追随和服务核心层,来源于团队的中层核心骨干,属于班底的左膀右臂,具备高度的担当意识和强大的执行能力。

外围层:这个层面是影响层的自然延伸,属于班底的手脚,来源于团队的基层骨干和标兵能手,更多具备工具的操作属性。



(三)量身定做,按需配置班底

对于一个新领导来说,一般很难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选择班底。他所能做的,就是放下成见,以接纳的心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让下属放下包袱,充分展现自己,从中发现他们的差异和天赋。然后,按照班底的三个层级框架,来量身定做,按需配置班底。

第一,量身定做。

职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利益的整体,新领导融入到这个整体中来,是通过一步步蚕食达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依靠一部分人,孤立一部分人,同时利用一部分人,逐步建成自己的班底,这样才能一步步稳固地位。

这是一个量身定做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体现前面讲到的“班底三原则”,也就是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和价值理念,选择和配置人才。

那么,新领导该如何在一个新团队中选择自己的人呢?既然是选择自己人,搭建自己的班底,那么,就要尽量做到知根知底,按照职场关系的亲近原则选择班底。

这点对于就地提拔的领导来说,很快可以进入状态,但是空降领导还需要有个熟悉过程。不过,无论哪种情况,班底成员选择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自己的核心关系、盟友关系、中立关系、对手关系。

如果空降的新领导在团队中没有自己的核心关系和盟友关系,那么他可以在熟悉团队的过程中作个模拟排列,看看谁可以成为自己的核心关系,谁可能是自己的盟友,还有谁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等等。

按照这个顺序,班底“核心层”的成员可以优先从核心关系和盟友关系中挑选,“影响层”优先从盟友关系中选择,而“外围层”可以从中立关系中培养。

关于如何识别、寻找和培养职场的核心关系与盟友关系,可以参照前面的课程内容,这里想重点探讨一下,我们可不可以把竞争对手发展到班底中来。

很多新领导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原先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是一个班子的成员,而且对手也表达了足够的善意,这个时候该不该把他们发展成为自己的班底呢?

我的建议是,只要有选择的余地,能不考虑就不要考虑,否则就等于在自己身边埋了个“雷”,始终是个隐患。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有这么一个场景,金州厂新入职的大学生宋运辉,帮助临近退休的水书记东山再起,在水书记的班底中,没有启用昔日的对手刘总工,宋运辉就质疑为什么不重用刘总工这样的专家型人才?

对此,水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道理,“你面前有两个人,一个人做事是一百分,甚至是一百二十分,可是破坏力是八十分;另一个做事是九十分,可是他的破坏力只有十分,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所以,如果你接纳了竞争对手进入班底,那么你的态度就会给这个班底造成混乱,埋下隐患。针对对手最好的策略就是边缘化,不要把他们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第二,按需配置。

班底不是终身制,它是一个不断优化、调整并相对固化的过程,因此,你需要有一个畅通的人才进出管道,这方面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中探讨。

同时,构成班底的三个层级也会相互转化,因为人是最大的变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大班底,有了这样的班底,无论未来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三个层级都会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可以随时按需配置,只有这样的班底才能有格局托底整个团队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是“建立班底”系列中的最后一篇,单篇文章只是阐述了其中一个观点,需要联系上下文把握,才能融会贯通,不会断章取义,更多内容参考前后章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班底03|这样搭建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