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再谈抑郁症:他们不是矫情,是抑郁

图片发自App

每年的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远不如什么网红节日更加博人眼球,总是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为这一天发声的,几乎都是业内人士。

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今年的主题为 “齐携手,预防自杀”。每年,全球有大约80万人自杀,也就是说,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而未得到关注和系统治疗的抑郁症则是自杀的首要原因。  ​​​

抑郁症患者之所以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除了传统中对精神疾患的耻感文化之外,还有很多的误解。

误解一:抑郁症是精神病,会疯掉

抑郁症在非常严重的时候(特别是双相障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注意这里是精神病症状,而不是精神病),但情绪失控是主要症状。一般人还是存在着很多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和恐惧的。

误解二:抑郁症就是在于患者自己太矫情,凡事看开一点儿就好了。

抑郁症是种病,患者在大脑上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并不是“看得开看不开”的问题,该服药时得服药,心灵鸡汤式的安慰,对抑郁症患者无效。而且对抑郁症患者说:加油!努力!振作起来!等等类似的话,都会让他们更加无力,甚至加重病情。

误解三:我家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很开心,所以他的抑郁症是装的吧。

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能够开心地起来,说明抑郁症还没那么严重,这是好事。家长在见医生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情况和医生反馈,比如:“孩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在家或者学校时候更开心”,把“他的抑郁症是装的”这句话缓一缓,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因此会有二次伤害。

误解四:抑郁的人一定会自杀

答案是不一定。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就会觉得抑郁症患者会动不动就自杀,虽然说特别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确实存在着自杀风险,但大多数的抑郁状态也只是抑郁状态,并且大多数人都有经历过,青少年阶段尤其容易发生。

同时,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可能,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时可能会高喊,“你如果不让我打游戏,我就去自杀”,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去刺激他说,“我不信你真的就会去自杀,有本事你去啊”。不负责任的言辞对抗有时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图片发自App

据统计,全球约有 3.5 亿抑郁症患者,预计 2020 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到 100 万。据统计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 9000 万,而其中只有不到 10% 的人接受过专科诊治。中国每年大约有 28 万人自杀,其中大部分人被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大约包括三种情况:抑郁情绪、抑郁综合征和抑郁症。

抑郁情绪单指心境低落、不愉快、闷闷不乐。绝大多数人都体验过这种心境。

抑郁综合征则指在抑郁情绪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认知、行为、生理等方面的相应变化,如头脑迟钝、缺乏兴趣、说话迟缓、食欲减退或性欲下降。

抑郁症则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疲乏无力、无精打采、逃避社交、食欲减退等,严重者伴有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或者自己觉得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伴有自杀想法或者出现自杀行为。抑郁症必须由精神科医生作出临床诊断。

打个比方来说,抑郁情绪如同万里晴空有一小片云彩;抑郁综合征则稍严重一些,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天空,但此时也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抑郁症就比较严重了,仿佛乌云滚滚、雷声阵阵,马上就要大雨倾盆,必须接受相应治疗。

在普通人身上发生的短暂抑郁现象是压力超负荷时的信号、是人长时间面对压力的必然反应。绝大多数人的抑郁情绪基本处于第一和第二种情况之间,通过一定的自我调整可以加油充电、重整旗鼓。另有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人曾经一度出现过抑郁综合征,超过 10% 的人曾经罹患过抑郁症。

图片发自App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抑郁了?可以从行为状态自查抑郁。

(1)是否存在着大多数时间心情抑郁,比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等等,或者有暗暗流泪,在青少年身上表现为易激惹。

(2)在大部分时间里,对所有或者大部分过去感兴趣的活动都不再感兴趣了。

(3)体重显著减轻或者增加5%。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而不是往常我们理解的体重减轻。

(4)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也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觉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或者自贬自罪(甚至有时候都有妄想)。

(8)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有具体的计划,甚至有付诸行动。

若有以上的种种症状,请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另外,在这里特别想要强调的是,需要药物的时候别因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放弃服药。副作用肯定是有些的,但两权相害取其轻。

同时,也要认识到药物作用的局限性,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很低落的糟糕状态,但通常抑郁症发作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问题,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也有人格因素的基础。这个时候,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再谈抑郁症:他们不是矫情,是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