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很多网友,也有很多正在考虑从事项目申报创业的团队与奋斗者,首先我向你们致敬,一个从业者敢于面向市场,敢于碰撞人生,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值得尊敬的。今天我分享下我在项目申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跟自己为什么会创业失败的一个分享,我将它定义成失败,以前我不敢面对失败,现在我承认我失败了,但我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闲话不多说,我们切入正题。
很多创业者问我创业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首先,我来说下我当时为什么要创业,我的心态是,我一年哪怕只做成一单,我也比现在要好,还要自由,为什么我要勉强自己在一个不开心的环境中待下去呢?还有就是,我想要证明我自己,不是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我就开启了这段路。在这个行业的许多创业者有不乏跟我一样心态的,要想自己的创业路少走弯路,我们就要有几个准备。
第一个,了解自己的核心基础是什么?
有的人是纯技术为基础的,这里的技术又分为只会书写技术部分的工作者,与技术部分与财务分析部分都精通的工作者,这两者略有不同,首先,你如果只会做技术材料部分,不会做财务分析部分,那么面对大部分研发类项目,你需要请一个人做财务分析,而这个人终究是很难把握的实际情况的,会存在一定的结构风险。还有会写技术材料,是会什么类型的技术材料,这决定了你的路走的有多快,多远,如果你只会写高企的技术材料,那么你又怎么能突然精通了研发项目的技术材料呢?你的业务会因为你的基础而受到限制,但还有一个制约你的最大的因素就是业务。
如果你的核心基础是业务,那么恭喜你,你攻破了一个常人难以攻破的点,但是如果你只会做业务,不会筛选项目,预判项目,选择项目,那么你的成功就被自己扼杀在摇篮之中,你不一定会写,但你要懂得什么样子的企业,什么样子的项目适合申报这个项目的哪个领域,而且要精准无误,不能有半点差错。但是业务就是毫无问题的吗?不是的,以业务为核心的领导者,最后都会受制于业务。接下来,我们来讲为什么业务强项的人,最后却被业务所累呢?
第二,你要找一个好切入的项目来作为公司的开门红
刚刚开公司,最怕挫锐气,急需几个项目来鼓舞士气,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几个比较好做的项目来切入,目前全国范围内,唯有高企是最为好切入的项目,这个切入点可谓是量身为这个行业准备的一个点,首先,它囊括了所有项目申报需要提交的附件材料,比任何项目申报的材料附件要严谨,几乎每一个附件都有逻辑性,不是胡乱放的,其高成功率也是它成为行业首选的目标,为什么造就了这么高的立项率?因为中介会根据条件做筛选,筛选过后的项目原本就是大概率立项的,那些不立项的无非是勉强申报的,或者失误导致的。慢慢的,高企成为了行业的敲门砖,甚至成为了别的行业过渡到项目申报行业的一个过云梯,行业基数瞬间扩大,尤其是2015-2018年,这几年高企数量疯狂增长,财政的资金倾斜,让这类项目的发展迎来了高潮。但是很少有中介明白,为什么高企会增长,又为什么近两年又没有过去的疯涨了?
我2012年的时候,看过科技部一篇文章,具体内容我也忘记了,大体意思就是,一个地区的高企数量,不能超过当地现有高企数量的10%吧,总之有一个比例的限制,2015-2018年正是我国双创最为激烈的时候,企业数量的增长也是空前的,这段时期让高企的数量成直线增长,很多内陆城市,都以深圳、上海这样的城市作为自己城市的高企总数目标,这是严重不对的,首先最核心的就是,你的企业基数远低于发达城市,他们不仅仅是技术高的问题,高企也不是说要很高的技术,只是你的企业基数不够,其实也很简单,企业基数影响税收,税收影响财政,财政影响补助嘛,大的增长,要么当地财政倾斜,要做数据,要么当地企业数量暴增,还富于民。
说这么多,那么高企是不是一个好的切入项目呢?毫无疑问,它是不二之选了,但是如果是我来运营一家项目申报公司,我不会将团队带向高企的深渊之中,至少我不会在未来4-5年之后,我们还依靠或者依赖高企,前面两种人,无论具有什么基础,都需要具有带领团队避开风险,越过困难的能力,高企切入成功的几率可以说如同立项的几率一般,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
(1)同行的数量增加,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跨行者,都会选择高企,你想到的,大家都会想到,这个行业的市场会被均摊,那你会说,我已经发展快10年了,客户基础牢固,稳定,是这样的吗?未来几年,或者近2年还是牢固,稳定吗?你发展的时间越长,高企对公司的支撑作用就会由正面转向反面,这就是我当年2015年,明明可以转向高企而放弃高企的原因。首先,你长时间的高企书写,让你下面的工作人员沉积在高企这个大环境中,越是大企业,这种现象越为突出,数量成为了追求的目标,随着高企市场的逐步冷却,业务越来越难做,一般的大企业领导会做出什么决定呢?跨地域,就是意气风发的、侵略式的过渡到其他城市,然后重新搭建团队,甚至只要业务团队,总部提供技术支持的形式,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业务布局,将风险稀释掉,但是解决了核心的问题了吗?没有,核心是什么?是大势不可逆。
(2)高企的政策风险,高企的政策风险是什么?应该说没有才是,但是是有的,而且是绝对的存在,他的政策风险就是审核跟条件,首先,高企的条件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但不会一成不变,如果要变,只会越来越严格,而不是门槛越低,这个周期大概在5-10年内的一次改变,其次,你会发现,前几年,当地政府很热情的帮助企业来申报,或者指导,指出问题,帮忙整理,我没见过比高企更贴心的政府服务了。但近1,2年,尤其是内陆城市,政府甚至态度大转变,180度的那种,不仅不会那么热情,而且你出错了也不再给过多的修改机会,就好比知识产权,以前实用新型申报,审查员会给你审查意见,你根据意见修改,现在好像就是驳回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政策变化了,以前数量较低,大家都在冲业绩,自然会提供帮助,如今业绩任务均也达标,稳步增长,或者说“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方向发展”,这种政策的转变,就很有一个更危险的信号,那未来高企的奖励方式将会有减少的趋势,原本只是企业所得税降低10%来鼓励企业申报的,变成了20万的地方奖励资金更吸引企业些,其实对于真正的大企业或者优秀企业来说,10%的企业所得税更为重要些,但是由于数量没上去,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主流,反而20万的地方奖励成为了企业申报的初衷,这样一来,市场必然是不良性的,政策调整的是宏观面,到了某一个程度之后,这类资金的投入就会降低,甚至取消。
(3)被自身的业务规划所累,在大海中,一艘小船要转动一个方向,需要几个大汉同时拨动船桨就可以实现了,一艘大型轮船要转向,则需要几百个大汉拨动它,但是我告诉你,如果让所有在船上的人,大海上已经捕鱼很难了,全部登到陆地上来种粮食,大家猜猜,是小船上的人能成功?还是大船上的人能成功?
我看两个都不容易,首先你知道哪些土壤能种植出好粮食来吗?还有,你知道种粮食吗?就算你知道种粮食,你要教会所有的人学会种粮食,难度有多大吗?只怕是粮食还没种出来,人都要饿死了。这就是为什么企业一点点转型就会造成极大的困难,就哪怕是高企转到研发项目申报,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个行业内的,两个不同的业务方向转变而已,但是对大部分的人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相信很多经历过,或者正处在这个阶段的创业者们,能感受这句话。
为什么呢这样呢?一个长期书写高企的企业,下面的业务员做的是高企的业务,最为关键的是,下面的书写人员全部是书写高企的,突然过渡到研发项目上来,就会有一个大海到陆地的不适应感,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是多长,由一个做一个成一个的高企申报,到一个做10个才成一个的研发项目上来,这不仅仅是业务水平提升的时间问题,这是一种自信心的摧毁,一种由内向外的摧残,对写手,对公司,对领导者都是极大的考验?
第三,创业最难的事情,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体悟,最开始,我觉得的是业务,后来,我觉得是团队整体的能力 跟协调,一个团队需要多大才叫大呢?我也有不同的看法了,最开始,我觉得有大房子,很多员工的团队才叫大,现在我不这么想,一间小房子,团队之间配合无间,每个人的潜能得以释放,这样的团队我觉得就很大了,否则也就是一个巨婴,不足以抗住未来的风暴,坚实的团队应该有逐风迎浪的信心与能力,这个行业的创业者也需要平复些心情,以前我总觉得我缺少一个大舞台来展示自己,现在我觉得这个大舞台从来都是存在的,只是我登不上这个舞台,因为我自己就知道,舞台上不是去领奖的,而是让所有的人都看到你,就像黑暗森林法则,你将成为所有人的挑战目标,你有足够的勇气跟能力吗?还有你的团队具有吗?
创业就像一杯液相分离后的复杂液体,你尝到的每层液体都是不一样的,说不定下一层是带毒性的酸液呢?但你的眼镜总是透过这层层的液体看到杯底有一颗珍珠,你急切想获得它,有时候很近,是因为液体有折射,看到的只是一个虚幻的距离,其实它可能不在杯子里面,有可能它就在杯子的外面呢?很神奇,很刺激,但绝对是一次奇妙的经历。
最后点题下,萧何与韩信这对冤家,韩信因为萧何获得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得到至高无上的荣誉,最后却因为萧何而丢了性命,典故中,总是藏着许多的社会哲理,细细品味,我们有时候错信一个人跟错信一件事,或者错信一个势,最后我们都可能会像韩信一般一败涂地。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观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项目申报技巧课堂】,我会定期更新项目申报书写技巧,为大家一一解惑,你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将你想要了解的项目申报书写知识写在下方,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并且在未来的讲解中设立专题讨论。我是香兰儒客,一个沉迷于项目申报书写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