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会呼吸的痛?

                                                           (一)

前段时间和朋友阿宽谈起三年规划,他有很多的想法。
他想去学素描,也想去学乐器,又想着去报一个德语班。
阿宽曾拿了三年国家励志奖学金,以他的勤奋和坚韧,我隐约能预见他三年后学成的样子。
但是钱的问题总是绕不过去。是的,投资自己不仅要有时间,还要有资金。
用他妈的话说,在这些“旁门左道”上,他还是有几分机灵劲儿的。
但是,他妈没说的是,我真的没有闲钱去供你学这些不省钱也不生钱的玩意儿。
这样的想法,我们理解,但不苟同。

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能够供养一个孩子完成学业,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
即使不乏开明的家长,但农村家庭的经济问题,始终是历史遗留问题。
阿宽也在努力“自我投资”。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右手赚来的钱,左手花出去。
但对于一个刚毕业,工资刚好糊口的年轻人而言,这绝不像喊个口号那么容易。
他除了每天为生活奔波之外,还要在晚上下班后,匆匆做好第二天的简易午餐,然后开始自学第二外语。
这只是在不被外派出差的理想情况下。
若是再碰上一个酒局,那么这个月就要多熬几个通宵了。
蚂蚁借呗和京东白条,拆东墙补西墙,只能在表面上微微掩盖他的狼狈。

他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没能力,他只是缺一份绵薄的外力。
他不是没有嫉妒过那些家庭富裕的同学。
他们从来不用为这个月的花销发愁,
只要是新款,加入购物车再清空就对了。
他们从不关心喝多少、回哪里,
只要多付钱,出租师傅是不会对一群烂醉的成年男子有想法的。
从小到大,只要想学,一律满足:
永远都有最专业的老师,
永远都有最先进的设备,
永远都有最及时的反馈。

                                                          (二)

我的另一个朋友,阿辉,是一个富二代兼官二代。
爸爸有钱,舅舅有权。
可从他的话里,我知道,他的生活并不如意。
他的乐感不错,因为他还在肚子里的时候,
就被羊水和肖邦的音乐包围。
双脚落地后就被当做神童来培养,智力检测做到后来都想吐。
上学后,永远都是上不完的辅导班。
就连曾经很感兴趣的篮球,也因为被贴上速成班的标签而索然无味。

钢琴十级是必须要过的,因为表姐和表弟都过了。
出国留学是板上钉钉的,因为从他爸爸这一辈开始,家族里就都是海归。

他有时候也会羡慕那些家境普通的同学,
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以安心地玩泥巴,过家家,不用连玩耍都带有功利色彩。
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兴趣,不用受父母的意见左右。
不用泛泛地学,然后泛泛地比,最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做自己“从小就感兴趣”的事。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享受自己打拼的过程,好和坏都由自己负责。
不像自己,生来就被安排,
生来就负有实现他人梦想的使命。

                                                        (三)

阿宽的原生家庭之痛在于:他们的父母知识水平有限,眼界认知有限,经济能力有限,他们也有望子成龙的心,只是常常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提供给子女一个更好的平台。对父母而言,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无奈。对子女而言,多少次的憧憬和希望,在现实面前摔得粉身碎骨。多少次谨小慎微地努力,只为把握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有时甚至小心翼翼到怀疑自己。他们理解自己的父母,但少数时候也夹杂着复杂的失望。

阿辉的原生家庭之痛在于:父母亲朋都很优秀。父母常有浓厚的“家族攀比”情节,他们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胸怀在家族之中抢占一席之地的伟大抱负,他们对子女要求严苛,而且多半希望,子女能够完成自己未竟的梦想。“青出于蓝”是基本标准,可是很多时候,子女能够赶上他们已是不易。阿辉们在父母铺就的“兴趣”之路上负重前行,他们要翻越家族中的高山,可是山的那边是更高的山。

                                                         (四)

面对原生家庭,很多人选择逃离,但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超越。

尝试去认识父母,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认识父母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认识别人要比认识自己更容易,更客观。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年,始终无法避免家庭对我们成长的影响。朋友的父亲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喜好交际,而他在生活中也喜欢与人交流,结交朋友。他的母亲性格细腻,处事谨慎,这也使他养成了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无论你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你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开始你的人生,父母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个巨人。

我们在分析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时,应该客观地去描述,而不是去评论,任何带有评论的观察都会附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父母身上,你会看到优点,也会看到缺点,而这些也往往在你身上得到体现。这种溯源可以让你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它可以帮助你找到你过得不好的原因,但这绝不是你过得不好的借口,因为你们的渊源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我们可能会将生活的不如意,经济的窘困,个人的怀才不遇归咎于原生家庭的贫困和父母认知的狭隘,而事实上,这些可能是你暂时境况不好的极小部分原因,但绝不会是根本原因。

思考原生家庭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而成长就是将优点扩大化,将缺点缩小化的过程。分析认识你的原生家庭,能够帮助你实现超越,也能够让你在建立新生家庭时,有更多的思考和准备。

                                                        (五)

其次,我们应该有客观的家庭身份定位,你是父母的子女,也可能是弟弟妹妹的兄长,以后还会是孩子的父母。亲情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从父母那里接承了太多的恩情,但是我们紧接着又对下一代重复这样的接力,而对至亲的回报却始终觉得不够。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想要对原生家庭承担无限的责任,比如家境不好的孩子常常会以改变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提升弟弟妹妹的学习生活质量为己任;家境殷实的孩子常常会为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无法超越家族中的其他人而自责。

一旦你认为对另外一个人,要承担无限的责任,你一定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我们的一生只对一个人负无限的责任,那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有人强迫我们对另一个人负这样的无限责任,那就要坚决说“不!”。没有人可以强大到解救任何人,你可以帮助很多人,但任何人的根本问题必须靠他自己去解决。我们常常高估自己,强迫自己,想要无限地承担起对原生家庭的责任,因而会觉得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其实只有大家各负其责,整个家庭才会昂扬向上,家庭中的人才能自由地实现自己的人生。

                                                        (六)

接纳你的原生家庭,接纳你的父母,接纳现在的自己。在认识和思考中,实现对原生家庭的超越。

接纳和思考是超越的开始!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会呼吸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