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奔跑的一代人

说我们生活在加速时代,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一个明显的感知是,一天天日子过得比翻书还要快,几年前的事情回想起来,好像发生在昨天。我们每天的时间除了睡觉,都被各种应用或者社会活动占用。甚至一些可穿戴设备以监控我们健康的名义,连我们睡觉的时间也不放过。罗振宇在2017年跨年演讲中提出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在这个总时间中我们可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我们还没有感知到时间曾经来过,它就已经走了。

这一切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事实:这个世界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加速前进。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要牟足了劲,紧跟着奔跑。

1.全球市场

在加入全球化经济的将近二十年里,中国可以说是全球市场的最大获益者。对于后面二十年里,中国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与这个世界对接这个问题,施展老师在其《中国史纲五十讲》给出了双循环的模型。在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总体秩序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枢纽,把海洋与大陆这两种秩序联系起来。由于这种枢纽地位,中国可以从非洲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到非洲,完成第一次循环。加工成的制成品除了出口到非洲,还可以出口到西方国家,然后从西方国家引进高端服务业促进自我发展,完成第二次循环。

全球市场中的国家方向我们看懂了,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的路又在何方?也许你会说了,不就是全球化吗,我会说英语应该就算全球化人才了吧。很抱歉,仅仅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能还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内地企业在中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为什么一到海外就水土不服了呢?我想绝不是因为缺乏英语口语流利的人才吧。

何帆老师在其北大读书会中给出了他的观点。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人才,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基础,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多元文化思维。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双语人才,更需要双文化人才。Bilingual比Bicultural更难,要成为一个双文化人才,你要体察另一种文化的细微之处,要对另一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2.技术进步

科技行业有一个摩尔定律,想必都听说过。说的是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原件数量每年都会增加一倍,而且这种增速在未来十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连提出这套定律的摩尔本人都没有想到,距离提出这套定律已经50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这套定律仍然适用。也就是说,技术进步的速度仍然在加速。

也许你会问,这都是行业大佬考虑的事,在技术加速进步的趋势中,作为我们个体应该怎么应对呢?

很多人选择了去学习计算机编程,说实话,我也是这么想的。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我火急火燎地学习网站开发;在移动互联网兴起时,我又买了一堆Android应用开发书籍来学习;然后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我有从国外网站买了一些英文原版书书籍,一边克服着语言障碍一遍学习技术。就这么刚刚入门还没学彻底学会,又到了区块链时代,然后我就迷茫了。技术是在不断进化的,如果仅仅做个技术的追随者,何时是个尽头?

在编程界有一个默认的金字塔模型,处于最底层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码农”,再往上走是那些能够写出高水平代码的侠客。这些人有多少呢?一百万中,大概有十万。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大祭司大概有多少呢?可能有几十人吧,也可能是几百人。

若不是天赋异禀,想要走到金字塔顶端,做技术的主人,可谓说难于上青天。我就是这样一类才能平庸,注定无法和技术死磕一辈子的人。关于技术问题,我曾经一度困惑。既为自己无法达到金字塔的顶端而焦虑,也因为自己学习这门技术的付出而不敢轻易放弃。

直到和小伙伴们聊起这个问题,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技术并不等同于职业。学会这门技术,意味着你的体内有了组成这门技术的原子和分子。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关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这些分子和原子。其实组成这些技术的分子和原子才应该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它们不应该只能组合成这门技术,也应该具有分离和重构的能力。比如说我曾经教过物理,但是从物理里面所提炼出的逻辑思维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它应该可以应用到我的生活或者工作的方方面面。

想清楚了这些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去找一份职业。这份职业一定要能够最大化调动我体内的这些分子或者原子,让他们可以充分地为我这份新的职业赋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速奔跑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