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编程语言开始,循环就一直是程序设计的核心要素。如今,函数作为一等公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以管道取代循环(231)管道操作(如filter和map)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看清被处理的元素以及处理它们的动作。
程序员定义这样一个类,根本就是一个简单的函数;可能考虑到以后这个类会变复杂、但很长时间这个类都没有变化。或者存在一个类,但随着重构的进行越变越小,最后只剩了一个函数。不论上述哪一种原因,请让这样的程序元素庄严赴义吧。通常你只需要使用内联函数(115)或是内联类(186)。如果这个类处于一个继承体系中,可以使用折叠继承体系(380)。
考虑到总有一天需要做这事,并企图以各式各样的钩子和特殊情况来处理一些非必要的事情。这么做的结果往往造成系统更难理解和维护。如果所有装置都会被用到,就值得那么做;如果用不到,就不值得。
如果你的某个抽象类其实没有太大作用,请运用折叠继承体系(380)。不必要的委托可运用内联函数(115)和内联类(186)除掉。如果函数的某些参数未被用上,可以用改变函数声明(124)去掉这些参数。如果有并非真正需要、只是为不知远在何处的将来而塞进去的参数,也应该用改变函数声明(124)去掉。
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类:其内部某个字段仅为某种特定情况而设。这样的代码让人不易理解,因为你通常认为对象在所有时候都需要它的所有字段。在字段未被使用的情况下猜测当初设置它的目的,会让人发疯。
使用提炼类(182)给这些变量创建一个新类,然后用搬移函数(198)把所有和这些字段相关的代码都放进这个新类。也许你还可以使用引入特例(289)在“变量不合法”的情况下创建一个替代对象,从而避免写出条件式代码。
如果看到用户向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然后再向后者请求另一个对象,然后再请求另一个对象……这就是消息链。在实际代码中看到的可能是一长串取值函数或一长串临时变量。采取这种方式,意味客户端代码将与查找过程中的导航结构紧密耦合。一旦对象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客户端就不得不做出相应修改。
这时候应该使用隐藏委托关系(189)。可以重构消息链上的所有对象,但这么做就会把所有中间对象都变成“中间人”。通常更好的选择是:先观察消息链最终得到的对象是用来干什么的,看看能否以提炼函数(106)把使用该对象的代码提炼到一个独立的函数中,再运用搬移函数(198)把这个函数推入消息链。如果还有许多客户端代码需要访问链上的其他对象,同样添加一个函数来完成此事。
对象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封装——对外部世界隐藏其内部细节。封装往往伴随着委托。
如果过度使用委托,这时应该使用移除中间人(192),直接和真正负责的对象打交道。如果这样“不干实事”的函数只有少数几个,可以运用内联函数(115)把它们放进调用端。如果这些中间人还有其他行为,可以运用以委托取代超类(399)或者以委托取代子类(381)把它变成真正的对象,这样你既可以扩展原对象的行为,又不必负担那么多的委托动作。
软件开发者喜欢在模块之间建起高墙,极其反感在模块之间大量交换数据,因为这会增加模块间的耦合。在实际情况里,一定的数据交换不可避免,但我们必须尽量减少这种情况
如果两个模块数据交换频繁,就应该用搬移函数(198)和搬移字段(207)减少它们的交流。如果两个模块有共同的数据,可以尝试再新建一个模块,把这些共用的数据放在一个管理良好的地方;或者用隐藏委托关系(189),把另一个模块变成两者的中介。
继承常会造成密谋,因为子类对超类的了解总是超过后者的主观愿望。可以运用以委托取代子类(381)或以委托取代超类(399)让它离开继承体系。
如果想利用单个类做太多事情,其内往往就会出现太多字段。一旦如此,重复代码也就接踵而至了。
可以运用提炼类(182)将几个变量一起提炼至新类内。提炼时应该选择类内彼此相关的变量,将它们放在一起。如果类内的数个变量有着相同的前缀或后缀,这就意味着有机会把它们提炼到某个组件内。如果这个组件适合作为一个子类,你会发现提炼超类(375)或者以子类取代类型码(362)(其实就是提炼子类)往往比较简单。
类内如果有太多代码,也是代码重复、混乱并最终走向死亡的源头。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把多余的东西消弭于类内部。
观察一个大类的使用者,经常能找到如何拆分类的线索。看看使用者是否只用到了这个类所有功能的一个子集,每个这样的子集都可能拆分成一个独立的类。一旦识别出一个合适的功能子集,就试用提炼类(182)、提炼超类(375)或是以子类取代类型码(362)将其拆分出来。
使用类的好处之一就在于可以替换:今天用这个类,未来可以换成用另一个类。但只有当两个类的接口一致时,才能做这种替换。可以用改变函数声明(124)将函数签名变得一致。但这往往还不够,请反复运用搬移函数(198)将某些行为移入类中,直到两者的协议一致为止。如果搬移过程造成了重复代码,或许可运用提炼超类(375)补偿一下。
所谓纯数据类是指:它们拥有一些字段,以及用于访问(读写)这些字段的函数,除此之外一无长物。这样的类只是一种数据容器,它们几乎一定被其他类过分细琐地操控着。这些类早期可能拥有public字段,需要运用封装记录(162)将它们封装起来。对于那些不该被其他类修改的字段,运用移除设值函数(331)。然后,找出这些取值/设值函数被其他类调用的地点。尝试以搬移函数(198)把那些调用行为搬移到纯数据类里来。如果无法搬移整个函数,就运用提炼函数(106)产生一个可被搬移的函数。
纯数据类常常意味着行为被放在了错误的地方。也就是说,只要把处理数据的行为从客户端搬移到纯数据类里来,就能使情况大为改观。但也有例外情况,一个最好的例外情况就是,纯数据记录对象被用作函数调用的返回结果。这种结果数据对象有一个关键的特征:它是不可修改的,不可修改的字段无须封装,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字段取得数据,无须通过取值函数。
如果子类复用了超类的行为(实现),却又不愿意支持超类的接口,被拒绝的遗赠”的坏味道就会变得很浓烈。
既然不愿意支持超类的接口,就不要使用继承体系,应该运用以委托取代子类(381)或者以委托取代超类(399)彻底划清界限。
一段代码有着长长的注释,然后发现,这些注释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代码很糟糕。这种情况的发生次数之多,实在令人吃惊。
如果你需要注释来解释一块代码做了什么,试试提炼函数(106);如果函数已经提炼出来,但还是需要注释来解释其行为,试试用改变函数声明(124)为它改名;如果你需要注释说明某些系统的需求规格,试试引入断言(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