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65]6.15借助典签占帝座 砸碎银壶为节约

6月15日

借助典签占帝座

砸碎银壶为节约

萧鸾是位胸怀大志的大物。把侄孙萧昭文扶上帝座,原来是想控制住他,自己乘机当皇帝。他先提升自己为宣城王,经常请朝廷的名士共同饮宴,策划办法,笼络人心。可是社会舆论就是不服,说他不是萧道成的直系子孙,谋杀萧昭业,居心不善。

侍中谢朏,不愿附和宣城王,主动要求调出京城,当了吴兴太守。他上任后,给老弟谢瀹送来几石酒,劝这位吏部尚书把世事看透些:“你天天喝吧,千万别管人事!”【494.10引朝廷名士与参筹策。侍中谢朏心不愿,乃求出为吴兴太守。至郡,致酒数斛遗其弟吏部尚书瀹,为书曰:“可力饮此,勿豫人事!”】

江祏是宣城王的参军,看到情况不妙,便提醒萧鸾:“大王的肩胛骨上不是有一块红痣吗?这是帝王的痕记,何不亮出来让大家看看!”

萧鸾心领神会,一天,和王洪范聊天,喝得半醉,神秘地告诉他:“王君,我的肩头有个日月相,近来老是发胀,大概要出什么事了。不过,你要保守秘密,千万别外传。”【494.10宣城王虽专国政,人情犹未服。王胛上有赤志,骠骑咨议参军考城江祐劝王出以示人。王以示晋寿太守王洪范,曰:“人言此是日月相,卿幸勿泄!”】

“日月相”是当天子的福相,从古以来就是这么传说的。王洪范是朝廷中老资格的人物,人缘一向好,脑子又有点迷糊,好传各种街巷消息,又是江祏的表兄。他听到这话,大吃一惊:“日月生在大王身上,怎能隐瞒起来呢?我是非说不可的!”于是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都说宣城王有天子的福分。【494.10洪范曰:“公日月在躯,如何可隐,当转言之!”王母,祏之姑也。】

萧鸾很清楚,想稳坐龙床,必须把萧道成的子孙全部除掉。这样大的动作,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找人帮忙,于是出大价钱收买各个王子身边的典签,托他们见机行事。这一着果然凑效,非常顺当。【494.10及宣城王诛诸王,皆令典签杀之,竟无一人能抗拒。】

原来,萧道成规定,王子去各地镇守,要配备一名“典签”,协助处理事务,同时代表朝廷作为监护人。典签每年回京几次,汇报王子的思想言行,皇帝是要亲自接见的。地方上的政事,刺史和太守的成绩,也凭典签的评判为标准。这样,典签当然大权在握为所欲为了。【494.10初,诸王出镇,皆置典签,主帅一方之事,悉以委之。时入奏事,一岁数返,时主辄与之间语,访以州事,刺史美恶专系其口。自刺史以下莫不折节奉之,恒虑弗及。于是威行州部,大为奸利。】

南海王萧子罕年纪小,当琅邪太守,在西堂看典签姜秀处理公务,疲倦了,想去东堂走走。姜秀不让去,他就不敢动。回到内室,对母亲直哭:“我想移动五步远也不行,不是像个囚徒吗?”

邵陵王萧子贞想吃“熊白”,就是熊背上的脊肉,味道极美。那时候野兽到处出没,熊白不算是稀奇食品。可是厨师告诉他:“典签不在家,没人作主。”王子也不敢多问。【494.10南海王子罕戍琅邪,欲暂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子罕还,泣谓母曰:“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邵陵王子贞尝求熊白,厨人答典签不在,不敢与。】

当年巴东王萧子响杀人,武帝大骂:“这小子要造反啦!”

戴僧静当面顶撞:“我看每个王子都该造反,岂只一个巴东王!”

武帝问他原因,戴僧静说:“有时王子没有大罪,偶然被关起来,想要一节藕,一杯水,都要典签同意。典签不在家,要整天挨饥忍渴。无论什么地方,只听说某某典签,没听说有某某亲王和刺史。这样逼迫人,能不造反吗?”

齐武帝对待兄弟,表面上不干涉,其实,借助典签的手,往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无怪乎萧晔说他“只爱羽毛不爱骨肉”的。

竟陵王看到官吏们有事只找典签,觉得奇怪,问及部属,范云气呼呼地说:“找长史以下的官儿,毫无用处;求到典签,百事亭通,样样顺利,能不求吗?”【494.10竟陵王子良尝问众曰:“士大夫何意诣签帅?”参军范云曰:“诣长史以下皆无益,诣签帅立有倍本之价。不诣谓何!”子良有愧色。】

萧鸾看准这一点,当然事半功倍。

巴陵王萧子伦,英武果断,做南兰陵太守,手下军队不少。萧鸾命令中书舍人茹法亮去执行死刑。法亮找到典签华伯茂求计。【494.10又遣中书舍人茹法亮杀巴陵王子伦。子伦性英果,时为南兰陵太守,镇琅邪,城有守兵。宣城王恐不肯就死,以问典签华伯茂。】

伯茂淡然一笑:“你想动武吗?没门儿!任务交给我,拿一笔钱来,保证成功。”【494.10伯茂曰:“公若以兵取之,恐不可即办。若委伯茂,一夫力耳。”】

接着,华伯茂提上鸡酒,要巴陵王喝。那么英雄的王子,看见伯茂,像老鼠见猫,乖乖地出宫,向茹法亮表白:“我们萧家,过去消灭刘宋,也是这么干的。如今一报还一报,前世注定了。何况是死在伯父的手里!你是朝廷老臣,居然亲自来找我,恐怕也有难言之隐,我帮你一把,完成任务。这壶酒是典签给的,不便请客,怨我自酌自饮,失陪了!”这一年他才十六岁,见到这个场面的人无不伤心动容。【494.10乃手自执鸩逼之。子伦正衣冠,出受诏,谓法亮曰:“先朝昔灭刘氏,今日之事,理数固然。君是身家旧人,今衔此使,当由事不获已。此酒非劝酬之爵。”因仰之而死,时年十六。法亮及左右皆流涕。】

皇族近亲诛杀完毕,宣城王高枕无优了。

十五岁的小皇帝,一言一行不得自由,吃饭穿衣也要请示叔祖父。一天想吃蒸鱼,厨房师傅不给他,说宣城王不同意。【494.10海陵王在位,起居饮食,皆咨宣城王而后行。尝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录公命,竟不与。】

皇太后看不过去,才发出诏令:“皇帝年纪小,不懂国事,身体单瘦,也担负不起重任。太傅宣城王过去受高祖的宠任,现在是众望所归,应当继承大统。从现在起,皇帝降封海陵王,我也退出后宫。”萧鸾顺顺当当地当上了皇帝,空前平静,毫不费事,算得上老谋深算,水到渠成。【494.10皇太后令曰:“嗣主冲幼,庶政多昧;且早婴尪疾,弗克负荷。太傅宣城王,胤体宣皇,钟慈太祖,宜入承宝命。帝可降封海陵王,吾当归老别馆。”且以宣城王为太祖第三子。癸亥,高宗即皇帝位,大赦,改元。】

齐明帝萧鸾有意提倡节约,他把自己车子上的金银饰物剥掉,说是太奢华了。厨房送来一个“裹蒸”,他看了一会儿,说:“一餐怕吃不完,还是先分成四片,剩下的留作晚餐。“裹蒸”用糯米拌糖,再加香料、松子和核桃仁,包上竹笋壳,慢慢蒸熟的。一个只有寸把宽,哪能分成四片呢?【496.2上志慕节俭。太官尝进裹蒸,上曰:“我食此不尽,可四破之,馀充晚食。”】

当时没有肥皂,人们用皂荚洗手洗脸。每次洗后,他都把水交给太监,吩咐说:“留着,下次好用。”【496.2又尝用皁荚,以馀泺授左右曰:“此可更用。”】

正月初一,太官举行酒宴,桌上有个银酒壶。他端详良久,想把它砸碎。大臣们连声赞叹:“陛下艰苦朴素,是我们的榜样;圣德流芳,后世也要效法的。”【496.2太官元日上寿,有银酒鎗,上欲坏之;王晏等咸称盛德。】

萧颖冑劝他说:“国家的节日大典,最重视的是元旦。大年初一,举行大宴会,这么一个旧银壶,哪能算得奢修呢?”明帝很不愉快,还是砸碎了。【496.2卫尉萧颖胄曰:“朝廷盛礼,莫若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上不悦。】

不久,他在后宫举行内宴,满桌尽是银器。萧颖冑也在座,想到元旦的情景,便随口说道:“陛下,上次砸掉的那个银酒壶,放到这里来不就行了吗?怪可惜的!”弄得明帝很难为情,只好装作没听见。【496.2后预曲宴,〔內宴於宮中,謂之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曰:“陛下前欲坏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上甚惭。】

提倡节俭,是真心,是假意,难以说清楚。

明帝常常亲自动手,处理各种琐事,从中央到地方,全都要过问,不经亲手批示,任何事情不能办。【496.2上〔萧鸾〕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诏敕。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亲近凭势,户相通进,人群之务过繁密。】

钟嵘上书说:“古代的有道君主,量才用人,授给官爵,就让他们干事。宰相管原则,各部门实际做事,皇帝安静地坐在龙床上,听三公汇报就行了,何须亲自动手?”【496.2南康王侍郎颍川钟嵘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

谏书送到明帝手中,他很不痛快,问太中大夫顾暠:“钟嵘是谁?居然干涉我的公务,真怪!”【书奏,上不怿,谓太中大夫顾暠曰:“钟嵘何人,欲断朕机务!卿识之不?”】

顾暠看他想找岔子,便认真解释:“钟嵘地位低,名声小,意见倒也有道理。古人说,主人代替厨师做饭,是得不偿失。还请陛下三思。”他说了半天,看看皇帝没有反应,原来已经睡着了。【496.2对曰:“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疱人宰而为大匠斫’也。”上不顾而言他。】

萧弯想当皇帝,是为了找辛苦吗?不是的,他怕下面不服气,谁也信不过,只有样样管才放心。同时也为了给人质朴勤劳的好印象。谁说他又不是老谋深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365]6.15借助典签占帝座 砸碎银壶为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