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要考一个证书,报了名,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好看的笔记本,制定了学习计划。
第一天下班回来,你准备按照计划读书1个小时,结果吃完饭,拿起手机刷了会剧,又刷了会小视频,一看11点了,该睡觉了。
你想,这样可不行。
第二天,你打开书,拿出笔记本,定了个闹钟,开始看书。看了10分钟,你发现桌子上的苹果,你想吃个苹果再看吧。于是你边吃苹果,边刷手机。很快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第三天,你定了1个小时的闹钟,桌子上除了学习的,其他都清空,看了20分钟的书,才翻了2页,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进不了脑子。你想,我大概是不适合学习的人吧。
你发现没有,你有目标,有计划,也有行动,但你的行动是没有结果的。
你尝试去改变,定闹钟,清桌子,但该读的书还是没有读。有时看到那堆书,你又觉得不甘心,我明明做了那么多努力去读完一本书,为什么还是老样子呢?
归根到底是因为你只有想要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但没有正确的方法,于是你越想养成读书的习惯,你的读书计划越是没有进展。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本书作者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知乎专栏作家“动机在杭州”。在本书中,陈海贤把诸多的心理学经典理论,与自己的实战经验、思考结合,打造出一套全新的理论,自我发心理学,剖析阻碍你改变的种种心理机制,构建起自我发展的解决方案。书中案例接地气,方法看完就能用上,很多人学了之后,真实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相信你也可以的。
今天的文章我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将带你了解,为什么你的读书计划,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却没有结果。
第二部分,我们将一起学习改变的四个原则,并且与你一起制定属于你自己的读书计划。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为什么你为读书做出的那些努力都是无效的。
一、 为什么你为改变做出的努力都是无效的。
1.维持现状带给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改变的好处是看不见的。
相信你为养成读书习惯做了很多的努力,就像我们在刚开始说的那样,你大概也描绘过未来的美好,你通过了考试,拿到这个资格证,可以让同事刮目相看,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但一年又一年,计划依然是计划。
有时候,你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拖延、控制不住,意志力薄弱,不够努力,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控制不住自己呢?
这是因为维持现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未来期待中的好处是看不见的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吧。
期待中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比如,如果能够按计划读书复习,你就可以通过考试。但这种好处是想象出来的,你并没有亲身体验过。但不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刷着手机哈哈哈,只要你去刷,手机肯定会给你快乐。这是你已经体验过很多次的好处。
而人的本性是寻求快乐的,既然期待中的好处不一定是真的,而当下的快乐是实打实的,那就继续先快乐着吧。
2.心理舒适区带给你安全感。
维持现状就是呆在我们的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指的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模式。包括行为上的应对和心理上的应对。
在读书这件事上,当你维持现状不去读书的时候,你可以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比如我的自制力不够,我的工作很忙碌,看上去都是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所以,你可以把读不完书的锅甩给外界,反正不是因为你自己。
即使你的心里有内疚,有惭愧,有自责,但你早就练就了应对这些负面情绪的能力,你很快就可以消解掉这些情绪,重新回到你的舒适区去,继续做计划,继续完不成计划。
如果你尝试去改变,你去读书了,结果考试没有通过,那么你可能会面临着自己能力不够,脑子笨之类的自我否定。这时候,考试没有通过的锅就要你自己来背了,你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情况,而且很容易就夸大糟糕的未来,然后就退缩了,退回了你的舒适区。
所以,想要改变,这就需要跳出舒适区,舒适区最明显的特点是控制感,处在舒适区的人,即使他的生活看上去很糟糕,但从他的内心来说,这是他可以控制的生活,是他可以轻车熟路应对的生活。就像你日复一日的做着读书计划,日复一日的完不成,还可以调侃自己也就这命吧。
想一想,还是就在舒适区呆着吧,安全可控,应对熟练,自己说了算。
3.你的心中有一个病毒性假设
但总呆在舒适区,也会让你很焦虑,你依然肯定能够改变当下的生活。
很多人都认为改变很简单,做些相反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看手机的时间太长了,那就减少看手机时间。美食会诱惑你,那就离美食远点。经过你多次的尝试,只能说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那些该读的书依然呆在书架落灰。
这是因为你的心中有一个病毒性的假设,藏着你内心真实的爱和怕,教你用一个小工“心理免疫的X光片”,来找到你的病毒性假设。
你可以拿一张纸,在第一栏写上,你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你可能还有很多目标,如自己更有自制力,但在这里我们只写心理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的行为目标。你写下了自己的目标:养成读书的习惯。
有了行为目标后,在第二栏写上,你正在做的那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比如:玩手机,吃零食,开小差等。
在第三栏写上: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比如,不读书,就不会去考试,就不会有考试失败。
第四栏:你心中的重大假设。比如:如果你去读书,可能会考试失败,进而上升到做人失败。
你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免疫X光片,找到你心里的那个关于读书的病毒假设。
二,改变的4个原则,设计适合自己的改变方法。
前面我们说了,导致你越是想改变,越是无法改变的三个原因,分别是维持现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期望的好处是看不见的。第二,心理舒适区带来的安全感。第三,你的心里有一个病毒性的假设。现在我们来看看改变的4个原则,一起制定你的改变计划,逐渐养成读书习惯。
1. 奇迹提问
第一个原则是,奇迹提问,针对你的病毒性假设进行提问。
奇迹提问是心理咨询中一个提问技术。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说明。
还是拿读书这件事来说,你可以问自己:“假如奇迹出现了,你也真的通过了考试,会发生什么?”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了,我也给为自己画过饼,如果我能把书读完,我就能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升职加薪。但也就想一想罢了。
我想请你再问问自己,如果你已经拿到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证书,再回头看过程,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你认为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让自己开始看书吧。
奇迹提问的目的,是让你在看到改变的过程中,往前看和往回看,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假设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你站在好的结果面前,往回看,你看到的是达成好的结果的方法和路径。哪怕只是假设中的好结果,也能提供一种动力,让你思考,改变的第一步是怎么发生的。
对于养成读书习惯这件事来说,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行动起来,去读书。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与你一起讨论如何行动起来。
2.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如何行动起来,答案就藏在行为改变的第二个原则,小步子原理中。
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
比如,你打开书,定个10分钟的闹钟,开始看书,等到10分钟一到,就合上书,停止看书。
10分钟,我们还是可以坚持下来的。你也不用管看进去了没有,就看10分钟,时间到就停止,然后该刷手机刷手机,该吃零食吃零食。
第二天继续10分钟的读书。也许到了第五天,到了十分钟就直接把闹铃摁了,继续读书。
为什么小步子原理会起效呢?这是因为小步子原理不是一个关于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行动起来的策略。
行动起来,专注当下的目标,把它做好,不去想未来太过巨大的任务。
只要行动起来,才有更一步持续的可能。
老祖宗说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行动起来,给自己定一个开始行动目标。
今天开始,每天晚上读10分钟的书。
3. 培养改变的环境场,让行为成为习惯。
我们再来说说,改变的第三个原则,“场”的力量。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在群体这个场域中,我们更容易坚持下来,有时即使我们想偷懒,也会被群体带着往前走。
在读书这件事上,你也可以给自己造一个“场”,一个适合读书的外在环境。
比如,你要在家里读书,可以开辟一块地方专门用来读书,当你坐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只有读书这一件事可以做。
你也可以选择去图书馆,现在很多城市有付费的自习室,或者是去寻找伙伴一起读书,现在很多人热衷的读书社群,其背后的原理也是在群体中,我们更容易跟随群体的行为。
我家附近有个社区图书馆,进去之后大家都安静地看书,走动的人不由自主放轻了脚步。平时,我在家看书,也是很容易走神,喝杯水啊,上个厕所,吃点零食,很快时间就过去了,书读了啥也不记得。
在图书馆,我拿了本书,找个位置坐下来,翻了两页,来了个信息,拿起手机看了信息,就想跟平时一样继续刷手机,但在图书馆的场合里,边上的人都认真看书,我要玩手机,都有压力。于是放下手机,继续看书。你别说,看书的效率高了,看过的东西也能够记住了。
所以,找出适合自己读书的场来。
4. 用爱驱动自己的改变
最后我们再来说,改变四个原则,情感触动。
你可以想一想,之前你使用了什么方法来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我们会用焦虑,恐惧。比如,如果我的读书计划完成不了,我就没有升职加薪,所以赶紧给我读书去。但这种恐吓的效果很有限。不信你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父母越是催你快点,你越是慢腾腾的。
当我们无法做到改变时,就会内疚和自责,然后继续陷入一边内疚,一边拖延不愿改变的困境中。
这是因为,很多我们想改变的习惯,比如拖延,刷手机,是我们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产生的。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那么什么样的情感才能够触动我们呢?答案是爱。
当你自责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连自己都不认可,都希望能够改变的自己。
如果你用爱去促进改变,用欣赏的目光看自己,你看到的是变得越来越好的自己。
是时候放弃对自己的指责,全身心地接纳自己,接纳成功的自己,也接纳失败的自己,这样你才能不惧怕失败,才能够勇敢地去尝试,去改变。
接纳自己是我们的一生永恒追求的课题。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首先我们分析了你无法改变的三个原因。第一,因为维持现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改变的好处是抽象的。第二,现在的生活带给你的舒适区给你控制感,你害怕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第三,你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病毒性假设作为改变的阻力。
然后我们讨论了改变的四个原则,并据此设计适合你的改变方法。
第一,奇迹提问。第二,小步子原理,先做出改变的一小步。第三,营造适合改变的环境场。第四,为自己的改变找到爱的驱动力。
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你越变,越不变,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先制定出自己的读书行动计划,比如每天读10分钟的书,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场合和氛围。
相信有一天,你也可以底气十足地说,看,这就是了不起的我。
作者: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