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1

读完杨绛老先生的《我们仨》,十分感慨,却感觉大脑空空,一句成形的囫囵话都没有。不免惭愧,太没学问了。

一边读一边感慨,真不愧是大文豪啊,随随便便记录平常生活,却字里行间都是才情。尤其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古驿道上相失,构思很奇妙,让我竟不知,杨绛老先生描述的与阿瑗病中相会的场景,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还有不明白钟书为什么之后的日子在栈道的小船上度过。看到后面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老先生写到钟书住院,每天往返送饭照看、阿瑗住院,每晚通电话,每周探望,才判断第二部只是构思手法。果真高人。

写阿瑗去世,没有一个直接表达悲伤和难过的词语,却看的我透不过气,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她心掉落摔碎,又拼命塞回胸口的痛楚。钟书去世亦然,那句"我的梦已经像沾了泥的杨花,飞不起来",看的人心碎。

要读多少书,才能像杨绛老先生这般,随随便便一句书写,已自成经典。

致敬,自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