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凤头、猪肚、豹尾

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意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美,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要充实,有理有据,像猪肚;结尾则要像豹尾一般,简洁有力,又有平衡感。这对故事写作也是适用的。

凤头:用悬念、冲突抓住眼球

热剧《都挺好》,第一集刚开始的场景:在旧金山,苏明哲一家人都准备出去野炊散心了,这时吴非提议要把麻将带上,随后吴非就回去拿了,拿好刚要出门,苏明哲接到了电话,于是就摊到在地了,吴菲问起才知道,原来是苏妈妈去世了。

在去机场的路上,苏明哲说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情,当时的明成明玉都不在身边,苏明哲很是失望。

苏明哲回到了苏州,明玉来机场接明哲了,可是明玉电话里一直忙着工作,忽略了明哲,随后明哲问及了妈妈出事的原因,明玉给明哲说了事情的经过,接着两人就坐车回去了。


图片发自App

这时,镜头对这些疑问都没做出解释。不告诉观众为什么苏妈死时儿女都不在身边?明玉接到亲哥却一直黑口黑面,而是将镜头切换到同德里“老宅”回忆中的那些场景。


图片发自App

此时,作为观众的你是不是一脸迷惑,并充满好奇。老天,为什么不讲清楚?苏家到底是怎么了?明玉为什么这么冷血?由此,后面的剧情哪怕拖沓、哪怕无趣,开头的那些悬念,已经在观众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有很大概率能够让观众不离开座位、不换台,更有可能把故事看完。

写文章,也是一样。能不能在故事中设置悬念,使读者的注意力不被其他事物迁移、心里被你种下种子,考验着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以及对细节、情节的把控能力。

悬念最好设在故事的开头,它就像一首歌曲的第一个音符,引人注意,也为整个故事的铺展定好了调性。

猪肚:用张弛有度的描写来构建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文学创作离不开描写。描写有三大要素:场景,氛围,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三个要素展开:什么样的人物?在哪里登场?目前处于何种状态?作者需要通过描写逐一解释清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总是想要尽可能地在故事中塞入更多信息,以便读者充分了解自己,于是不厌其烦地描写故事背景、人物心情等,无论什么场景都是浓墨重彩的。

比如,主人公在餐厅约见一位重要客户,落座后交流了10分钟左右,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


图片发自App

这幕故事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这个电话,而不是这家餐厅,也不是眼前这位客户。然而,没经验的作者常会忍不住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进行详尽的描写,比如餐厅内豪华的装饰、侍应生周到的服务、客户优雅的举止等,认为这些细致的描写能让故事看起来更真实,让读者有代入感。

事实上,如果不加区分地描写场景中出现的所有事物,就没了重点,读者不知道其中哪些才是推进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这个场景中,如果跟电话内容有关的是这位客户,可以把描写的重心放在此人的容貌举止上,而对餐厅环境一笔带过,这样才能用文字引导读者去关注他们应该关注的内容。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描写要有浓淡之分,张弛有度,以突出不同场景中最重要的事物。有的作者也许心里清楚这一点,但拿起笔又变得头脑发热,尤其在描写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比较喜欢(或反感)的人物时,容易滔滔不绝,刹不住车。

豹尾:给读者制造惊喜的最后一次机会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末尾,是文章“完了”但又“没完”的地方。就像听音乐,让人听到最后一拍还能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才是好的结尾。


图片发自App

结尾的基本功能在于向读者传达文章要结束了的信号,强化文章的核心要点,在激起读者共鸣之后,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收束全篇。因此,即便你想设置一个有悬念的开放式结尾,也要先对之前埋下的所有伏笔做出必要的解释,然后才能这样做,不能让读者看完整个故事还是一头雾水,那就变成了虎头蛇尾。

好的结尾,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场景或细节(带有隐喻色彩),一个经过验证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或金句),一段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精彩的奇闻逸事,也可以跟开头呼应,用这种对称性来实现文章的完整“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凤头、猪肚、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