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角度看成长——《发现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几年前听说过《发现未知的自己》及其作者,但是好书太多,读这本书的机缘未到。最近有了读这本书的原因,工作之余挤时间看完了,很受启发,用文字记录、总结和分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女士写的自我成长自传性质的一部心灵小说,从传播心理学知识和调节身心的经验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成功的书。书中介绍了,女主角李若菱感到生活不如意、不快乐后,在“智慧老人”的指导下,踏上了发现“真我”之旅。按照老人的说法,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被虚假的“自我感”隔断了与真我的联结,也自然失去了真我的副产品“爱、喜悦、和平”。虚假的自我感有哪些呢?老人,说是“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些如同心圆一样把“真我”隔断在圆心,在潜意识层面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情绪、思考的反应方式。老人给若菱介绍了怎么与潜意识沟通,破除“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形成的同心圆,打通与真我联结,在“心想事成”中生活。

怎么与潜意识沟通?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老人依次给出了破解“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活在当下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联结,臣服,定静、观照,觉察。若菱在生活中也锻炼自己的这些能力,逐渐从不快乐、痛苦中走了出来。

一个观点、一本书会带来收获,也可能带来限制。作为现象级的畅销书,反映了现代人(特别是城市青年)对自我成长和精神心灵营养的需要,但书中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视角,如果陷入其中,难免走一些弯路。《发现未知的自己》传递了作者认同的一些观念,这些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还可以从“解放”、“异化”的主流概念解读,更可以从朴素的生活角度感悟。如果执着于书中的一些观念,就如同刚打破了一个圈,又陷入了新的桎梏。

 荷尔德林说“大地之上可有尺规,绝无”。大地之上有的是风景、迷途,可以流连忘返,可以画地成牢,也可以迷途知返,至心灵。“尺规”在天上,是不是也在人的心灵深处?读了《发现未知的自己》,让我不自觉的,想和《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进行比较。作为男性自我探索成长者,保罗柯艾略书中的少年圣地亚哥是因为梦想寻找,倾听心声,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和宝藏,他本人现实的探索之路更有趣。张德芬其书中女主角,包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因为不快乐出发,发现自己“本来面目是空无的虚空”(问题细究起来,“虚空”能否看见“虚空”暂且不表,就这个过程而言显得有些着急)。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外在返回内在,“反求诸己”,“达摩东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尺规是在人的心灵深处。

孔子说过,读一个人的书要了解其人,通过了解作者本人,通过比较,这样才能不盲从、不执着。保罗柯艾略、张德芬这种探索的勇气都是值得敬佩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圣地亚哥勇敢的追梦之旅丰富了生活,充实了生命,并根据“只有发现生命的人,才能找到宝藏”,“你的心在哪,你的财宝就在哪”,找到了路,找到了宝藏。“追梦人”都有自己的探索道路,走好发现自我、成长自我、创造自我的人生旅程,离不开内心信念的“尺规”,还有来自“生命”的向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个角度看成长——《发现未知的自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