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与沟通

     古往今来,不同的集体或者称之为群体之间,维系关系的最基础的关键在于沟通。群体上层建筑之间沟通,建立规则,确定一个集体意识,互利互惠或者各自安好的目标。群体下层之间沟通,构建中层连接纽带者,负责传达上层的目标,并致力于下层群体进行执行、监督和管理,此所谓阶层;

    想要成为上层的沟通者,你需要的一定重量和数量的“筹码”,这个筹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资本、资源(荒原厄土之中的领主,或者是资本主义中的掌握游戏规则的人),可能是一定高价值的信息和才能(领航者,星舰的captain),也有可能群体共同目标的附加者(勇敢的心中的梅尔·吉布森,自由的化身)。总之,你需要带给群体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利益,或者是受到群体的爱戴和拥护。这样你才能具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所谓“上层建筑的朋友”,一般来讲,不同的建筑之间是相互不联系的,就像常言道“我们的肩膀不一样高”了,打破阶级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能够具有一种或者几种以上的“筹码”;

    有人将沟通的本质定义为“信任”,只有信任才能构建起一个成功的沟通。这个信任是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只需要你对一个人具有信任,你能坚信他对你的初心或者最纯粹最本质的东西是好的,那就能够将此转化为沟通和后续的执行。这样的沟通基础,有人将其定义为“人际杠杆”,也就是按照自我的原则和标准,建构起适合自己或者能够和自己愉快合作进而进行互利互惠行为的人际圈子。假如事实真是如此,那么如何建构起自身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极其的重要!

    最近常常会意识到一种事情,我们常常忽略了朋友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一般而言,我们可能定义朋友就是君子之交,那么就会潜意识告诉自己最纯粹的,最和谐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但又特别混杂的时代,这个时代中朋友之间最和谐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不涉及金钱、资源和利益问题的平淡的关系,这样的一种关系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相互交叉的相互“利用”,甚至于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基于相对的经济利益基础上的互帮互助。成功的或者和谐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应该在道德和社会规则规定限定之下的利益最大化的交际。或者说,我们在常理之上,可以将朋友分为两种类型,情感寄托性和事业利益相关型;通常因为情感寄托型的朋友因为相互之间并不涉及利益和经济纠葛而更多客观意义上的独立,所以会让人特别是年轻的人有更多的认同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随着我们进入社会或者工作区间,我们更多的时候并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或者精力去照顾我们的情绪。而更多的是,第二种类型的朋友之间的相互作用。

    前段时间我们在读书会的期间,曾经讨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患上了不可治愈的病,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安排你的家人,你的后事,依据你现在的人际关系网络或者你的朋友,你能够找到一个你足够信赖的人去托付吗?或者你能够找到一个人愿意去接受你的托孤吗?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对于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震惊。我回想了一下我的前半生,发现似乎并没能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够弹出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而反观我自己,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去托孤给我,我能够有能力或者有勇气去接受吗?我想答案大概是否定的。那我今后又该如何去做呢?真的能够存在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自主愿意去这样做吗?或者我能够成长成为自主接受别人托孤的人么?这个时候,旁人的责任、义务都已经不再符合讨论的必要性和可讨论的区间了。或许,在真正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去依靠或者建构来源于社会的保障,比如说社火保险和商业保险等等;

     对于我来讲,或许我认为的沟通的本质为人。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