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媒介与碎片


《娱乐至死》这本书,至少你要知道书名。


在人们刷手机不亦乐乎的时候,拿出来装一下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


而时至今日,已经又过去了30多年,伴随着更多的技术爆炸,新兴媒介不断出现,这本书却仍然没有丧失其价值。


当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这样的现象放在今天,是否愈演愈烈了呢?


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当年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那么,今天的读者读完这本书后,也可以类推一下当代的媒介危机罢。




第一章 媒介和隐喻


█ █ 我们的媒介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帮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和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 █ 把诸如文字或钟表这样的技艺引入文化,不仅仅是人类对时间的约束力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当然,也是文化内容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媒介称作“隐喻”的道理。


█ █ 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 █ 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 █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 █ 殖民地美洲没出现文化贵族。阅读从来没有被视为上等人的活动,印刷品广泛传播在各类人群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没有阶级之分的、生机勃勃的阅读文化。从一开始到19世纪,美国比任何一个社会都痴迷于铅字以及建立在铅字基础上的演讲术。


█ █ 铅字在公众话语的各种舞台中产生的影响是持久而强大的,这不仅是因为印刷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垄断地位。公众事务是通过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并且这种形式日益成为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印刷文字,特别是说明文的线性结构的影响,四处可以感受到。


█ █ 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话语的一种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 █ 印刷文字,或建立在印刷文字之上的口头语言,具有某种内容:一种有语义的、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在印刷术统治下的文化中,公众话语往往是事实和观点明确而有序的组合,大众通常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话语活动。


█ █ 印刷术赋予智力一个新的定义,这个定义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先后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理性时代与印刷文化并存,并不是什么巧合。印刷术的传播点燃了人们的希望,至少人们可以理解、预测和控制这个世界以及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奥秘。


█ █ 美国人用白纸黑字来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销售商品、创造文学和宣扬宗教。这一切都是通过印刷术实现的。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报和摄影术为中心的交流媒介创造了躲躲猫的世界。电视为电报和摄影术提供了最有力的表现形式,把图像和瞬息时刻的结合发挥到了危险的完美境界,而且进入了千家万户。


█ █ 任何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政治、新闻、教育、宗教、科学和体育——都能在电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有这一切都证明,电视的倾向影响着公众对于所有话题的理解。电视已经赢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 █ 电视的思维方式和印刷术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严肃的电视”这种表达方式是自相矛盾的;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换句话说,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 █ 当我们谈论电视的时候,我们不是指一种技术,而是指一种媒介。


█ █ 电视无法延伸或扩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儿脑筋,看电视的目的只是情感上得到满足。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 █ 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却斑斓夺目。这种性质决定了电视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适应娱乐业的发展。电视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于是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



第七章 “好……现在”


█ █ “好……现在”常被用于广播和电视的新闻节目,目的在于指出我们刚刚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同我们将要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毫无关系。这个表达方式让我们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个由电子媒介勾画出来的世界里不存在秩序和意义,我们不必把它当回事。


█ █ 在电视的“今日新闻”中,我们可以看见“好……现在”这个话语模式以它最大胆也最让人尴尬的方式出现。我们看见的不仅是零散不全的新闻,而且是没有背景、没有结果、没有价值、没有任何严肃性的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成了纯粹的娱乐。


█ █ 在“好……现在”的世界——所有的事件都是独立存在的,被剥夺了与过去、未来或其他任何事件的关联——连贯性消失了,自相矛盾存在的条件也随之消失了。在没有语境的语境中,它只能消失。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 █ 在电视上,上帝是一个身份不明的次要角色。虽然他的圣名被一再提起,但传教士有血有肉的形象带给我们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值得我们崇拜的是眼前的他,而不是那个看不见的他。


█ █ 宗教可以被改造成具有娱乐性的东西,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改造,我们是不是把这种“文化中真实可信的东西”毁灭了呢?宗教在运用了电视资源后日渐攀升的受欢迎程度,会不会让更多的传统宗教理念变成疯狂而琐屑的表演?我完全能够理解“官方”新教教派对把新教改造成一种适合电视播出的宗教所表现出来的担忧。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 █ 在美国,电视广告已经成为政治话语最本质的象征。电视广告是塑造现代政治观点表达方式的重要工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治竞选逐渐采用了电视广告的形式;第二,电视广告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多产的一种公众交流手段,美国人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电视广告的哲学。


█ █ 电视广告的观点自然要影响我们看待政治话语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会把电视广告中传递或强化的一些涉及政治的观点视为常理。


█ █ 如果我们认为所谓“最佳”就是要擅长谈判、精通管理、熟知全球事务、洞察各种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电视根本无法让我们判断谁比谁强,因为谁强谁弱主要还是取决于“形象”。 因为在电视上,政治家们给观众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形象,而是观众想要的形象。这正是电视广告对政治话语最大的影响。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 █ 电视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只有当教育成为娱乐时,学习才能最有效、最持久、最真实。


█ █ 电视提供了一个诱人而富有创意的不同选择,我们也许可以说,电视提出了三条戒律并由此形成了教育的哲学。


█ █ 一、你不能有前提条件。每一个电视节目都应该是完整独立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


█ █ 二、你不能令人困惑。在电视教学中,让观众心生困惑就意味着低收视率。


█ █ 三、你应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在电视教学的所有敌人中,包括连续性和让人困惑的难题,没有哪一个比阐述更可怕。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 █ 赫胥黎告诉我们: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 █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 █ 美国正进行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实验,其目的是让人们投身于电源插头带来的各种娱乐消遣中。通过引入“电视时代”,美国让世界看见了赫胥黎预见的那个未来。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


文章声明:

书摘自《娱乐至死》

整理于 密涅瓦的夜猫子



公众号密涅瓦的夜猫子,坚持每天读一本书,一首诗,道一声晚安,盼在茫茫人海,遇见你。

态度春困秋乏,晨起读书,寻找有缘的书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娱乐至死| 媒介与碎片)